今年国庆档的电影市场热闹非凡,但要说最能"掀桌子"的话题,非《志愿军:雄兵出击》莫属了。
说起来也是绝了,《前任4》明明票房一骑绝尘,偏偏口碑却扑街到底。《莫斯科行动》虽然有点姿势,但硬是没冒出什么水花。
就连张艺谋的《坚如磐石》,也是票房飞上天,口碑却摔了个跟头。
但这些都不是最离谱的。《志愿军》可好,直接给观众整出了个"爱恨两重天"。喜欢的吹上天,讨厌的恨不得删库跑路。
啥情况?咱们得好好聊聊。
说到底,这事还得从陈飞宇说起。
在电影里,陈飞宇饰演了一个副连长孙醒。这角色本来挺正常,但看完正片,我直接惊了。这不是强捧是什么?整部电影,但凡有陈飞宇的镜头,都给他安排得明明白白的,生怕观众看不见似的。
最离谱的是这三场戏:
第一场,战场上兄弟们在前面拼命,他倒好,跟魏晨演的连长、尹昉演的指导员在后面抽起烟来了。三个人同框,偏偏给他正脸特写。
战斗激烈的时候,他还来了句"抽完最后一支烟"。
第二场更绝,他受伤了被战友扛着走。注意,是扛不是背。这么高的个子被扛着,不是把战友当人肉盾牌嘛?果不其然,敌人开枪了,结果战友中弹牺牲,他倒是毫发无损。
兄弟都为他牺牲了,他硬是哭不出来,表情管理简直了。
最后一场,跟张颂文的对手戏。张颂文那段演技炸裂,结果被剪辑得支离破碎,就为了插入陈飞宇的镜头。连长和指导员都牺牲了,就他活着,看着满地战友的尸体,连个眼泪都挤不出来。
讲真,这仨场戏都是能拿出来考演技的重头戏。但陈飞宇愣是把这些戏份演成了"鸡肋"。台词生硬得像在背课文,想表现勇猛却笑得像憨憨,细节全无不说,关键时刻连个眼泪都整不出来。
这不就是典型的"太子"待遇吗?有资源不会用,有机会不珍惜。这下可好,把观众的好心情全给整没了。
说起星二代演技翻车,陈飞宇可不是第一个。要说"强捧"出道,咱得好好聊聊这几位让观众集体倒胃口的主。
先说陈宝国的儿子陈奕辰。
提到这位,估计很多观众的第一反应就是:"换台!"这哥们儿的表演,那叫一个独树一帜。正常对话就算了,他能把普通戏份端出个阵仗来 —— 瞪着俩圆溜溜的大眼珠子,跟谁欠他钱似的。
最绝的是到了情绪激动的戏份。兄弟,你这不是演戏,这是要把"我生气了"写在脸上啊!张嘴就往外"嗷",整个人往后一仰,跟被人踹了似的。
那个"后撅式"表演,我估摸着他自己回去看回放都得被自己吓一跳。
再瞧瞧闫妮的女儿邹元清。
说起这位,真是典型的"有妈了不起"。每回亮相,都得是闫妮带着她混。就说《卧底警花》这部戏吧,那真是把"警"和"花"都演歪了。
演个喜剧效果,非得摆出一副"我很憨"的表情。那斗鸡眼一翻,跟吃了炫迈似的,对手演员没当场笑场都算专业。
到了惊恐的戏码更绝,张开血盆大口就开始嚎,眼睛还眯成一条缝。这不是惊悚片吗?但凡是个正常人看了都得被吓一跳,不是被剧情吓的,是被她这表情给吓的。
最后说说吴刚的儿子吴羽卿(原名岳阳)。
这位才是真正的"一部毁一部"选手。《狂飙》里演长大后的高晓晨,直接被观众喷成"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那表情管理,跟其他演技派一对比,差距立马就出来了。
《梦中的那片海》里,明明就是个小配角,硬是给他加了不少镜头。结果呢?每回他一出场,观众就想快进。台词像是在背书,表情变化也跟机器人似的,看得人直犯困。
说真的,看着这些星二代的表演,就忍不住想问问他们爹妈:你们就这么放心把孩子往演艺圈里送啊?
人家当年在圈里打拼大半辈子,好不容易攒下的口碑,就让这些"星二代"给败完了。
说完这些"翻车"案例,咱们再回头看看陈飞宇在《志愿军》里的表现,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强捧"示范。
先说说这运镜,导演可费心了。但凡有陈飞宇的镜头,都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甭管剧情需不需要,先给他一个特写再说。
战场上打得热火朝天,非得给他来个慢镜头;战友在前面拼命,还得给他来个深情独白。这运镜手法,都快赶上拍偶像剧了。
再说表演细节,那真是一个都看不着。战友为他挡枪牺牲了,他愣是连个眼神交流都没有;指导员躺在地上的时候,他的表情跟看路边的石头似的。
台词功底更是个大问题。那些慷慨激昂的台词到了他嘴里,怎么听怎么别扭,像是在读课文。"抽完最后一支烟"这种台词,被他说得跟在便利店买烟似的,一点紧张感都没有。
最要命的是情感表达。人家张颂文在那儿演技炸裂,你倒好,全程面瘫。连长和指导员都牺牲了,你连个悲伤的表情都挤不出来;战友们在前面浴血奋战,你在后面的表情跟看别人打篮球似的。
这感情戏,演得也太离谱了。
跟其他演员一对比,差距更是明显得不能再明显。黄晓明演技拉胯吧,好歹还知道要表现出角色的情绪;章子怡和海清虽然没啥发挥空间,但专业素养摆在那儿。
就陈飞宇,整得跟客串似的,完全不在状态。
最搞笑的是,这些问题在电影里还被反复强调。越是他表演不在线的片段,越给他加戏;越是情感表达欠缺的场景,越给他特写。
说白了,这种"强捧"背后折射出来的问题可不少:
演技还没到位就硬上,这不是害人害己吗?
有资源不好好珍惜,这不是在透支父辈的名声吗?
观众的智商不是这么糊弄的,你演得差,再怎么剪辑也遮不住。
这么看来,与其说是陈凯歌在"强捧"儿子,不如说是在给儿子挖坑。这种不负责任的"强捧",最后受伤的不只是观众,更是演员本人。
要是继续这样下去,怕是以后观众一看到"陈飞宇"三个字,就得条件反射性地想换频道了。
说了这么多"翻车"案例,别以为星二代就注定是"演技困难户"。娱乐圈里还真有几位靠实力说话的"星二代",人家可不玩"强捧"那一套。
瞧瞧王骁的发展路子。人家从不打着"星二代"的旗号招摇过市,就是默默地演戏,一部接一部地积累经验。不靠爹不靠妈,就靠自己的实力一步步往上爬。
这才是正经演员该有的样子。
再看看林家川,人家演配角演得那叫一个扎实。不管角色大小,都认认真真地去揣摩,去表现。这种敬业精神,跟那些仗着有后台就随便演的"星二代"完全是两码事。
郭麒麟就更有意思了。别看人家是德云社的"太子爷",演起戏来一点都不含糊。不仅有自己的特色,还能在不同类型的角色中自如切换。
这叫什么?这叫真本事。
杨玏的例子也很能说明问题。人家是怎么走到今天的?就是靠一部部作品积累,一步步地突破自我。从不靠父母的名气炒作,专心琢磨演技,这才是正道。
这些成功的星二代们有个共同点:都不玩"一步登天"那一套。他们明白,在演艺圈想站稳脚跟,光靠父母的名气是不够的。
要么从小角色开始磨练,要么干脆从幕后学起,踏踏实实地积累经验。
更重要的是,这些人都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不会贸然接下驾驭不了的角色。这不是怂,这是对观众负责,对自己负责。
看看这些例子就明白了,星二代这个身份,到底是福还是祸,全在于怎么用。用得好是助力,用不好就是包袱。
说到底,为啥有些星二代演技不行还总被"强捧"?问题的根源其实就两个字:躺平。
有些星二代啊,从一开始就想歪了。觉得有个好爹妈就够了,资源不愁,戏约不断,干嘛还要那么拼?结果倒好,基本功没练好就往上冲,连表演的门槛都没摸到就想演主角。
说白了,就是缺了真刀真枪的磨练。你看人家普通演员,得从群演开始,一点点往上爬,每个角色都得拼命琢磨。
而这些被"强捧"的星二代呢?直接就能拿到好资源,演砸了也不怕,反正有人兜底。
但现在的观众可不好糊弄。网络时代,信息透明,演得好演得差,一目了然。你演技不在线,给再多特写也白搭。
说到底,"星二代"这个标签,不应该成为演技差的借口。有个演艺圈的爹妈不丢人,丢人的是靠爹妈吃一辈子老本。
想在这行立足,该学的功课一个都不能少。演技、台词、形体,样样都得硬扎。与其整天想着怎么借力爹妈,不如想想怎么把自己的本事练出来。
对于观众来说,我们需要的是好的作品和精彩的表演,管你是不是星二代。但如果你连最基本的演技都搞不定,那就别怪观众用脚投票了。
毕竟,演艺圈从来就不是谁的自留地,这里只看实力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