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期防雀害妙招,现象级,胶东半岛台田,红豆驱鸟网具应用

微光漫眼眸 2025-02-19 20:51:11

成熟期防雀害妙招,现象级,胶东半岛台田,红豆驱鸟网具应用

你有没有经历过辛苦种了一季的作物,眼瞅着就要成熟收获了,却被一群调皮捣蛋的小鸟吃得七零八落的糟心事儿?3天前,我在胶东半岛的一个乡下农场,就亲眼瞧见了这样令人揪心的一幕。

当时正是秋季,田野里的农作物都即将迎来收获。一片台田上的红豆正饱满地挂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红得发亮。可就在这片丰收的景象中,一群麻雀欢快地在枝头嬉戏,它们时而啄食红豆,时而相互追逐打闹,那场面就像在举行一场盛大的美食派对。可这派对的对象却是农民们辛勤劳作的成果。只见不少红豆被打得掉落在地,被吃得破皮露馅的也不少。农民伯伯们站在一旁,脸上满是无奈和忧愁。

红豆在胶东半岛这地儿,可是有着重要的地位。这里的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尤其是那些广袤的台田,有着独特的地形地貌。这些台田是在海边或者河边修筑的人工田坎,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还不错,非常适合红豆生长。一般来说,红豆从播种到成熟大约需要7到15天,期间农民伯伯要精心照料,浇水、施肥、除草,一样都不能马虎。可就到了快要成熟的这关键时刻,被雀害这么一搞,损失可不小。

在农村,这种情况其实挺常见的。我就听说有个河南的网友,在自留地里种了一茬谷子。到谷子快要成熟的时候,麻雀也开始成群结队地光顾了。这个网友那叫一个头疼,每天都得去田里驱赶麻雀,可麻雀就跟跟人玩捉迷藏似的,你赶它走,一会儿它又回来了。他用了不少土办法,比如在田里撒一些稻糠,想吓唬吓唬麻雀;还在田边插一些树枝,想营造出一种有人看守的假象。可这些办法都只能管点短时间,过不了多久,麻雀该咋闹还咋闹。

其实不同品种的红豆之间,对于雀害的抗性也不太一样。比如说有一种冷门的红豆品种叫“九红1号”,它的颗粒比较小,但是在耐鸟害方面相对表现得还不错。可能是它的植株形态比较紧凑,鸟不容易啄到里面的果子。再看“烟农红5号”,它的豆荚比较长,里面的红豆相对比较分散,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雀害的损失。还有“吉红9号”,这个品种的红豆色泽比较鲜艳,可能在视觉上对鸟类有一定的威慑作用,不过具体的耐鸟害效果还得看实际种植情况。

胶东半岛台田的红豆之所以遭受雀害比较严重,一是因为这里的地理环境,台田地势高,周围空旷,没有太多的遮挡物,所以鸟儿能很容易发现这里的红豆;二是台田的作物种类比较单一,缺乏一定的生物多样性。你看周围一大片都是红豆,鸟儿吃着方便,自然就都聚过来了。

我曾遇到过一个山东即墨的农民,他种植台田红豆也有不少年头了。他跟我分享过一个应对雀害的办法,他说啊,他会观察鸟儿的活动规律。他觉得鸟儿一般在早上和傍晚出来觅食比较多,所以在这个时间段,他会派人到田里做一些驱赶动作,敲敲锣,弄出声响来。这种方法在短期内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不过他也有烦恼,就是长时间这样下来,人也很累,而且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从3天的短期来看,这种简单的驱赶确实能减少雀害造成的损失。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鸟儿渐渐就习惯了这种驱赶方式。7天左右之后,又故态复萌了。一个月下来,如果一直这样,不仅农民精力上吃不消,而且损失依然很严重。

这时候,就又有新情况出现了。有个网友提到在他的家乡,种植了一种叫“大明绿”的冷门绿植。这种绿植有点奇怪,它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一种特殊的气味,周围的鸟儿都不太喜欢靠近它。还有“紫斑风铃草”,开的花颜色很特别,花朵上有着紫色的斑点。这种植物发出的气味也很浓烈,能起到一定的驱鸟作用。“蛇鞭菊”也是,它那独特的狗尾巴草一样的花穗,看起来就很有威慑力,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周围很少有鸟儿光顾。另外还有“黑种草”,这种绿植的茎、叶上有一些细小的绒毛,可能也是让鸟儿不敢靠近的原因之一。

要是把这种植物的种植和驱鸟网具结合起来看呢。在乡下的一些农场里,驱鸟网具的应用也很普遍。像胶东半岛这边,有很多农场主在种植红豆的时候都会安装驱鸟网。但是驱鸟网也有它的烦恼。比如说刚安装好的时候,效果很不错,鸟儿飞不进来吃红豆。可是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网具就会出现一些破损。可能在15天左右就必须得检查一下修补修补。如果不及时修补,那些狡猾的麻雀就可能找到网眼钻进去,重新在树上大快朵颐。

从更长时间来看,一个月甚至一个生长季,这种单纯的网具防护也不是万能的。它需要不断维护,成本也不低。而且有些时候,网具可能还会不小心伤到一些益虫,影响整个生态系统。这就给农民带来了新的思考。

在南方的一些农场,比如说海南,气候比较炎热湿润,那里的农作物面临的驱鸟问题又不完全一样。那里的农场会种植很多热带水果,像芒果树。芒果成熟的时候,果蝇等害虫比鸟害更麻烦。但是在种植水稻的时候,也会出现鸟害。当地的农民会用稻草人,给稻草人穿上花衣服,戴上草帽。这种办法在新开始的时候很有效,但是时间一长,鸟儿也看穿了这个把戏。

现在问题来了,在不同的地域、地形地貌和种植环境下,有没有一种更持久、更环保、成本又低的防雀害方法呢?既能不伤害鸟儿,又能保护咱们农民的辛勤劳动成果,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