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过大年,明日除夕,什么是“三不空”、“六件事”?

天佑北社会 2025-01-27 13:50:57

除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大的节日,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或者二十九日),是一年中最后的一天,这最后一夜就称之为“除夕”,有除旧迎新之意。民间俗称“过年”或者“大年三十”。此时恰逢冬、春交替的时候,所以又称之为“春节”。

除夕的习俗自秦汉时代起流传至今,历经数千年。我国的春节,2024年12月,已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除夕夜,三不空

除夕之夜,张灯结彩,主打一个喜庆祥和的家园。

1,房子不空。家人哪怕是在天南海北,除夕这一天都要赶回家团聚,这样房子就不会空着,有阖家团圆,人丁兴旺之意。

2,桌子不空。除夕夜的年夜饭,桌子上面的菜一定要丰盛,每一道菜都有一个美好的寓意,是对一年劳作的庆贺,也是对未来一年的美好憧憬。

3,灯笼不空。除夕夜不关灯,古时候,照明用的是红色纸制灯笼,里面装有蜡烛,除夕夜,所有灯笼里面的蜡烛都要点亮。喜庆之余,再灯火通明,据说这样子还可以驱邪避灾。

除夕,做六件事

1,祭祖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都离不开祭拜祖先。现在的农村,还有共同祭祖的习惯,同族(同村)的村民集体一同前往祖宗祠堂祭拜,缅怀先贤。然后再各自回家,在门前、堂内敬拜自己的祖先。

2,贴对联

贴对联是除夕的主要习俗之一,大门两边,贴上一副红底黑字对联,字里行间,都能彰显出主人的生活状态和愿望。

有些人家,还在大门中间贴上门神,文攻武卫,以保一家平安。

有些人家,在门头、窗花上面贴上福字,有福气、福运、福到之意。

遇有长辈当年过世,则不贴对联。不过,有些地方的习俗是,贴上浅绿色为主的对联,以示寄托哀思。

3,年夜饭

年夜饭是除夕夜的主题,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餐,是一家人齐聚在一起吃的团圆饭。最重要的一道菜是红烧白鲢,寓意好运连连;北方人习惯吃饺子,有时间、季节互相交替、交上好运之意。

4,压岁钱

吃过年夜饭以后,大人要给小孩发压岁钱,古时候的钱币是金属制品,传说金属有驱邪庇护的作用,小孩除夕夜拿到压岁钱以后可保平安,健康成长。

5,守岁

除夕夜守岁,就是通宵不睡,自至天明。小孩是一年一度最开心的一夜,三五成群,嬉戏打闹,玩到天明,大人也不责怪;成年人守岁,是大家坐在一起话家常。守岁,即是对一家人健康身体的渴望,也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6,迎新春

除夕晚上12点,按照古代天干地支的说法,是正子时,预示着农历新年的开始,此时,当家的长辈要打开大门,燃放烟花爆竹,迎接新年的到来,并且送上良好的祝愿。

除夕的传承

除夕,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除夕,是百姓心中的家国情怀。

除夕,是游子归来闪烁的明灯。

即使风雨兼程,心中自有家的温暖纵有万水千山, 路上依然归心似箭

喜逢国泰民安,除夕之夜鞭炮齐鸣尽享盛世年华 , 大年三十万家灯火

除夕,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春节,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哪些风俗习惯?值得我们继续传承下去。

万家灯火过大年

0 阅读:1

天佑北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