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双新政策(以旧换新、报废更新)推动下,今年3月中国车市进一步回暖。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下称“乘联分会”)4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我国乘用车市场零售达194.0万辆,同比增长14.4%,环比增长40.2%;今年以来我国乘用车累计零售达512.7万辆,同比增长6.0%。
“今年3月的同比零售增速是近10年最高的,扭转了近10年的3月零售增速偏低的特征。”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近几年国内车市零售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今年3月零售仅稍低于2018年3月198万辆的最高水平,处于历年3月零售历史高位。
一方面,国家促消费政策推动下,很多省市出台并逐步落实了相应促消费政策,叠加车展、主机厂厂补加码等线下活动的全面启动,3月车市走势良好。另一方面,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成为春季乘用车市场恢复的主要驱动力。
今年3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99.1万辆,同比增长38.0%,环比增长45.0%;1月~3月累计零售达242.0万辆,同比增长36.4%。
从渗透率来看,3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46.8%,较2024年3月提升9.2个百分点。3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63%;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6%;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5%。
今年3月,比亚迪纯电动与插混双驱动夯实自主品牌新能源领先地位;以比亚迪、吉利、奇瑞等为代表的狭义插混表现持续较强。在产品投放方面,随着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路线上“多线并举”策略的实施,市场基盘持续扩大,厂商新能源月度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厂商达到18家(同比增2家,环比增3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92.7%。新势力品牌表现分化,零跑、小鹏、小米等表现较好,零售销量分别为3.3万辆、3.0万辆和2.9万辆。
而随着市场逐步升温,汽车经销商在今年一季度销量完成情况较好。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查报告显示,有34.1%的经销商表示可以按计划完成一季度销售任务,有20.3%的经销商表示完成率在90%~100%,有22.0%的经销商表示完成率在80%~90%。
崔东树表示,国家双新政策推动下,价格战相对温和,行业内卷状态改善。“今年直观的降价价格战稍显温和,但年款增配、调整车主权益等隐形优惠措施层出不穷。3月降价车型数量23款,较去年3月的51款大幅减少,体现了降价潮大幅降温,但相对于历史来看也是较高的水平。从车市促销情况来看,2025年3月的新能源车的促销逐步达到11.5%的高位,按年基本持平。近几个月促销加大,随着降价的温和,促销体系优势显现,目前已达到正常促销水平的高位。”崔东树称。
“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至少会超过1500万辆,纯电市场份额继续降低到50%左右,插混增加至约40%,增程式电动车份额保持在10%左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日前对记者表示,今年电动化基本上进入高潮了,插电技术变革高潮也应该快到了,电动车增速会逐步放缓,但总量会大幅上升;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600万辆左右,随后将进入稳定增长期,年增长率下降,保有量会大幅提升,预计2030年达到1亿~1.6亿辆。
乘联分会报告指出,由于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且出现超预期的普遍加关税的巨大外部变盘压力,消费心态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国家早有促进内需的政策导向,因此中国车市的发展靠“内、外需”共同推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乘用车市场稳内需的效果也将持续体现。
“过去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面临比较复杂的环境,而现在世界贸易秩序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反而给中国汽车带来了在各国建立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智能电动化方面会有更好的机会。智能电动化的核心是电动化,而电动化的核心是产业链,中国在电动化产业链上具有巨大优势。我们认为,未来应努力发展小微型电动车,努力发展插电混动车型,实现我们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崔东树对记者表示。(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