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教我玩《原神》,结果治好了我的焦虑|坦白局

桃桃育见手账 2025-03-17 14:36:25

我是桃桃,一个曾被孩子称作"霸王龙妈妈"的普通家长。每日更新手账新页,路过时记得常来看看。我们都不是完美妈妈,但可以成为彼此育儿路上的星光。

注:文章内容为原创内容,请勿搬运;图源AI,禁商用。

最近,我被我家12岁的女儿小米嘲笑了。

她说:“妈,你真的太菜了。”

事情是这样的。

前段时间,小米突然对我说:“妈,你要不要试试玩《原神》?超好玩的!”

我当时的表情大概是:???

《原神》?那不是孩子们现在最流行的游戏之一吗?只会玩玩合成游戏的我,能玩得明白?

结果,她一脸认真地说:“你不是总说要多了解我的世界吗?那你就来玩啊,我教你!”

我被她这句话弄得有点不好意思,毕竟我确实一直在说要理解青春期的孩子,走进她们的内心世界。

可真轮到行动的时候,我又忍不住想退缩。

玩游戏?一个大人跟小孩一起打游戏?这听起来就很不靠谱。

但看着小米期待的眼神,我最终还是答应了。

没想到,这一答应,居然让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被嘲讽“游戏菜鸟”的搞笑日常

第一次玩《原神》的时候,我还没正式进入游戏,就被女儿笑得前仰后合。

“妈,你怎么连角色都选错了!这个角色是辅助,不能打怪的!”

“妈,你别乱跑啊!你掉进水里了!”

“妈,你又死了!你刚才都没躲技能!”

我一边手忙脚乱地按键,一边忍不住喊:“我怎么知道要躲!你又没提前告诉我!”

她在一旁笑得根本停不下来:“妈,你这个反应速度,真的是……算了,我带你吧。”

于是,我的“原神之旅”变成了她的“带菜鸟妈妈升级之旅”。

她在前面打怪、开宝箱,我在后面跌跌撞撞地跟着,偶尔还会拖她后腿。

“哇哦!原来你这么厉害啊?”我惊讶地看着她。

“那当然,我们班好多人都玩,我算是高手了。”小米得意地扬起下巴,眼里闪着光。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平时在我面前总是乖巧听话的女儿,展现出如此自信的一面。

原来,在我不知道的地方,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天地,有了被同龄人认可的技能。

游戏背后的青少年社交世界

在玩《原神》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这个游戏竟然是一个很有社交属性的游戏。

小米会跟她的朋友们组队,一起打副本、刷任务。她们在游戏里配合得特别默契,有时候甚至不用说话,就知道彼此接下来要做什么。

我忍不住问她:“你们平时在学校不怎么聊天,怎么在游戏里配合得这么好?”

她回答得很自然:“因为游戏里我们是队友啊,必须互相帮助才能赢。”

原来游戏对她来说,不只是娱乐,而是一种独特的社交方式。

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她和朋友们可以平等地合作、沟通,甚至解决现实中不太好意思说出口的问题。

游戏还给了她一种成就感。

她能通过努力打败强大的敌人,完成任务,这种感觉可能是她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体验到的。

以前,我总觉得游戏是“不务正业”,但这次亲身体验后,我才发现,它其实是孩子们用来表达自我、建立连接的一种方式。

反向拜师:亲子关系的3个关键动作

跟孩子相处,不一定非要我在上、她在下。

相反,有时候“反向拜师”,让她来教我,反而能拉近我们的关系。

1. 放下“专家”心态,做一个学习者

以前,我总觉得自己是妈妈,应该比孩子懂得多,凡事都要指导她。

但这次玩游戏,我完全不懂,只能放下架子,老老实实地请教她。

她教我游戏操作、教我打怪,还会不厌其烦地解释各种道具的用途。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孩子也需要被信任、被认可。

她的耐心和细致,甚至让我有点愧疚,这可比我辅导她作业时耐心多了。

2. 共享游戏时光,建立新的亲子连接

一起玩游戏的过程中,我们的关系变得更加轻松。

以前有些话她不愿意跟我说,但在游戏里,她会一边带我跑地图,一边聊学校里的趣事。

她会突然说:“妈,今天班上有个男生特别搞笑,他……”

这些话如果换成平时吃饭聊天,她可能一句都不会提。

游戏好像成了一个缓冲带,让我们的交流更加自然。

3. 借“失败”增进理解与共鸣

说实话,我在游戏里的表现真的很差,经常拖她后腿。

但她并没有嫌弃我,反而会鼓励我:“没事,再来一次就好了。”

这种“失败”带来的共鸣,让我突然想到,平时我对她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

她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是不是应该像她对待我一样,多一些耐心和鼓励,而不是一味地批评?

有话想说

以前我总觉得,教育孩子是一场“单向输出”,是我教她如何做人做事。

但现在我发现,孩子也可以教会我们很多东西,比如如何放下焦虑、如何享受当下、如何用更轻松的心态面对生活。

所以,如果你也有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试着走进她的世界吧。

可能一开始会有点尴尬,甚至像我一样被嘲笑“菜鸟”,但只要你愿意放下“妈妈”的架子,你会发现,孩子的世界其实很有趣。

有时候,放下权威,做孩子的学生,反而能收获更多。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