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航母计划宣布失败,上百亿资金打水漂

我与远方有个约定 2025-01-07 09:30:32

在全球海军实力的评判框架里,航母向来占据着关键地位,是衡量一国海上力量强弱的重要标尺。现代航母凭借强大作战能力和战略威慑力,仿若一座 “海上堡垒”,引得各国海军竞相追逐。美国就凭借规模庞大且技术先进的航母编队,稳稳把控着全球海洋霸权,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随之水涨船高。

受此影响,不少国家都投身到航母建造的大潮之中,期望借此提升自身国际地位与军事威慑力,印度便是其中极为典型的例子。印度自二战后独立起,就怀揣着强烈的大国抱负,在海军建设领域,对航母的执着追求尤为突出。战后,仰仗与英国的特殊关联,印度顺利拿到两艘航母,经改造后,这两艘航母成为印度海军的核心支撑,助力印度在印度洋地区巩固了一定的军事存在。

只是时光流转,这两艘自二战时期就开始服役的航母,随着岁月的侵蚀,逐渐老化,其性能与可靠性已难以适配现代战争的严苛要求,退役也就成了无法避免的结局。为了让海军的航母力量得以延续,印度在 2004 年出手从俄罗斯购入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这一行动暂时缓解了印度航母更新换代的紧迫问题,使得印度海军在一段时期内还能维持相应的海上优势。

不过,印度的目标不止于此,它还一心想要打造国产航母。早在 2003 年,印度就果敢地拨款 7 亿美元,开启了国产航母的建造项目。在此过程中,印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收获了包含俄罗斯在内多个国家的技术支持。为保障航母建造顺利推进,印度不仅对科钦船厂进行大规模扩建,还持续追加投资,用于购置各类先进建造材料。

然而,印度的航母建造历程可谓是荆棘密布。建造期间,意外状况频发,多起事故让建造进度严重受阻,而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肆虐,更是彻底打乱了原计划,致使航母交付日期一再推迟。经过近二十年的漫长煎熬,这艘国产航母总算在 2022 年正式服役,被命名为 “维克兰特” 号。

虽说印度达成了国产航母 “零突破”,可这一过程着实充满艰辛与无奈。受技术瓶颈制约,“维克兰特” 号航母的诸多核心部件,像推进系统等,都只能依赖外国技术。并且在建造时,印度还面临缺乏经验以及相关技术资料匮乏的难题,这不但造成项目多次延期,还使得成本一路飙升,最终其总建造成本超过 40 亿美元,远远超出了最初预算。

即便遭遇诸多挫折,印度对航母的热忱依旧未减分毫。国产航母的成功服役,仿佛让印度看到了实现三航母编队梦想的希望之光,他们笃定在现代海战里,数量优势能左右胜负。于是,印度又砸下巨额资金,全力投入第三艘航母的建造工作。

但现实却无情地给了印度沉重一击。由于经验不足、材料短缺以及工业体系不完善,第三艘航母的建造进度异常缓慢,技术难题就像一座座难以跨越的高山,挡在印度面前,使得项目反复延期,大量资金投入后收效甚微,如同石沉大海。

更为棘手的是,印度从俄罗斯购入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也已步入 “暮年”,预计一到两年内就得返回俄罗斯大修,鉴于俄罗斯的工业布局,它必须通过苏伊士运河前往俄罗斯西部船厂,这无疑加大了维修的难度与成本。如此一来,未来两年内,印度海军主要就得依靠新服役的 “维克兰特” 号航母维持海上力量了。

而印度计划中的第二艘国产航母 “维沙尔” 号,至今仍停留在图纸阶段,尚未完成设计。按照当前进度推测,等 “维沙尔” 号最终下水服役时,维克拉玛蒂亚号恐怕已接近退役,“维克兰特” 号也可能需要入坞进行大规模维修。这也就意味着,即便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到第二艘国产航母服役之时,印度海军也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能实现双航母编队,大部分时间还是会处于单航母状态,或许要再等 20 年,等第三艘国产航母服役了,印度海军才有机会短暂实现三航母编队的梦想。

印度航母发展的坎坷经历,充分展现出其在海军建设道路上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巨大落差,也让人们看到了航母建造这项宏大工程背后所需要的深厚底蕴与扎实基础。

0 阅读:4

我与远方有个约定

简介:给你带来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