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最近的一场直播中,著名娱乐评论人王大发以古力娜扎为例,尖锐地剖析了娱乐圈的“颜值陷阱”现象,引发了业界对艺人发展路径的深刻反思。总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美貌带来的双重困境自2008年以“最美艺考生”身份走红网络,古力娜扎便注定了要承受美貌带来的双重影响。当年她素颜参加北电考试,那张融合了西域风情与东方古典美的面孔,在2G时代便引发网络热议,至今仍在知乎“惊为天人系列”话题中名列前茅。这份始于颜值巅峰的演艺生涯,既是她通往顶流的捷径,同时也悄悄埋下了职业发展的隐患。

根据艺恩数据显示,古力娜扎出道前五年作品中,扮演“绝世美人”角色的比例高达83%,代言的品牌中,化妆品和珠宝类超过七成。这种依靠颜值变现的模式,在移动互联网初期确实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2015年她的代言费已突破2000万元,远超同期科班毕业生的平均收入。但正如王大发所指出的:“当美貌可以直接兑换资源时,演技磨练和性格培养这些需要时间积累的软实力,自然会被放在次要位置。”
三、行业生态变革下的认知偏差随着娱乐产业步入以内容为核心的3.0时代,市场对艺人的评价标准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艺恩咨询的《2023观众审美趋势报告》显示,观众对演员“演技深度”的关注度上升了37%,“人格魅力”的搜索量增长了42%,而“外貌吸引力”的权重首次跌出前三。这种审美趋势的转变,使得古力娜扎的颜值优势面临贬值风险。更严重的是,其团队仍在沿用“红毯争艳”“生图杀手”等传统营销手段,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偏差愈发显著。

在对30位影视行业选角导演的深度访谈中发现,提及古力娜扎时,67%的受访者首先想到的是“造型惊艳”,仅有13%提到“演技亮点”,而提及“角色塑造力”的不足5%。这种认知惯性甚至影响了她的转型尝试——在《风暴舞》中挑战动作戏份时,豆瓣的高赞评论却是“打戏镜头全在拍脸”。大众对她外貌的过度关注,形成了一种阻碍专业能力展示的“反噬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古力娜扎近年来在《十二谭》等作品中的表演层次已有提升,其工作室也开始尝试参与《这!就是潮流》等多元化项目。但要真正跳出“颜值陷阱”,她可能需要更坚决的转型策略:借鉴汤唯通过《晚秋》重塑形象、倪妮借助《流金岁月》打破标签的成功经验,选择能够颠覆外貌优势的突破性角色,或许是打破认知局限的关键。

结语:
古力娜扎的星途困境,实质上是娱乐产业转型期的典型案例。当行业从“注意力经济”转向“价值经济”,艺人发展必须构建“颜值+”的复合竞争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