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朝初期的王们都娶了谁,就能看出为什么周要坚定嫡长子继承制

方圆讲历史 2025-03-08 10:28:15
前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那至高无上的位置却只有一个,这就需要很多人去争夺这个位置。在这段时间中所发生的斗争也不少,因此为了能够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就制定出了一个皇位继承法,也就是后世我们所熟知的嫡长子继承制。

一般认为嫡长子继承制起源于西周,其实这样说也是有理可循的。毕竟在西周的十二位皇帝中,有十位都是嫡长子。实际上在商朝末期就能看出嫡长子继承制的雏形了,毕竟他们也是切实地感受到因皇位所产生的斗争是多么激烈。

其实看看这些王的妻子,就能明白为什么西周能够将嫡长子继承制延续下去。

一、继承制度的演变

其实从当年的禅让制结束后,就从“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制度也转变为了世袭制。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开始,所推崇的一直是父死子继的王位世袭制。虽说父死子继是主流,但并不代表这其中就没有其他的皇位继承方法。

将时间来到商朝,其实在商朝对皇位继承也有几个阶段的演变。首先要说的就是商朝的早期,商汤也是一位坚定的父死子继的执行者,他将自己的位置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后面的几位商王也都是这样的方法。

但是很快就发现其中有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众所周知,在古代因医疗条件等种种原因,人们的寿命是很短的,并且不仅是寿命不长,孩子的存活率也不高。虽说没有出现绝后的情况,但在他们逝世的时候,自己的孩子都还年少。

主少国疑,这样一位年轻的统治者根本没有办法治理好这个国家,此时再将位置传给自己的孩子就是一件错误的事情了。此时年轻力壮的弟弟才是最好的人选,他肯定会比自己年少的孩子更适合继承王位。

因此,很快继承制度就进行了改变,由最开始的父死子继,转变为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混用。商朝人的寿命普遍不长,很多都是正值壮年就逝世了。他们会先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弟弟,如果自己的弟弟也逝世了,那就将位置再传给最小的弟弟。

等到父辈们都去世了,王位才能传到下一代手中。其实这样说就能看出其中不对的地方,毕竟可能出现很多种变故。比如二弟逝世时,大哥的长子已经成年了,那到底是应该将位置传给自己的弟弟,还是传给哥哥的儿子呢?

在三弟逝世后,王位又该传给谁呢?是大哥的儿子,还是二哥的儿子,又或者是自己的儿子?并且凭什么要传给他呢?在面对王位的时候,没有人是无私的。这可是至高无上的王位,几乎不可能出现礼让的行为。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这段时间中,因为王位的继承也发生了很多斗争。除非你是能力十分出众,才可能服众。即使你自身能力出众,也不可能压住这些兄弟们。是人就会有私心,谁不想将自己的位置传给自己的孩子呢?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中,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九世之乱”,这正是因为王位的继承权闹出来的。可能是因为历史太过久远,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后世的“八王之乱”,只不过它所引发的后果没有八王之乱那么严重罢了。

但整个王朝内部的斗争,说不影响国家是不可能的。此时王位的继承也很混乱。在祖丁死后,他的位置不是由他的儿子,也不是由他的弟弟继承的,而是由他的堂弟商王沃甲的儿子南庚继承的。

可以想象这对整个国家的影响。幸好最后出现了一位雄主盘庚。盘庚不仅是一位战斗力强大的君主,他也很有魄力。他是亲身经历因王位继承所带来的动乱的,因此他在位时就定下了一个制度——兄死弟及。

就像上文所说,人是有私心的。在王位面前要求人大公无私,岂不是太强人所难了?因此这一政策仅仅维系了几代就被废除了,最后还是改回父死子继的制度。自那以后,父死子继的制度就稳定了下来,但很快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

二、母家地位尊贵

毕竟在当时也是三妻四妾的情况,这些君主们也不可能一生只有一个儿子,那自己的位置应该传给哪一个儿子呢?这个问题是最棘手的,在这里我们看看最后一位商王的情况。

商纣王能够坐上王位,正是因为他母亲的地位比他的哥哥母亲地位高,因此他就成为了商王。其实这就能看出嫡长子继承制的雏形了,不仅能看出嫡长子继承制的雏形,还能看出母家的地位对继承人的影响。

周朝的奠基者在继承人的位置上也犯了难,此时他和后世的朱棣遇到了同一个问题。根据史料记载,他有三个儿子参与了继承人的选拔。其实按照道理,他应该选择自己的长子,但他的幼子季历有一个好儿子。

季历之子,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周文王姬昌。对于自己的这个孙子,周太王很是看好,甚至断言,要是将位置传给自己的孙子姬昌,至少能保全整个王朝三代兴旺。但他必须要将位置传给幼子,才能让最喜欢的孙子坐上这个位置。

就在此时,他的长子和次子忽然退出候选继承人,并且还自己跑到了蛮荒之地。为何要到这么远的地方呢?在这里必须要说的是,这三个孩子并非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季历的母亲是太姜,也就是一个姜姓部落的女儿。

周太王要是想稳定发展,就一定要得到部落们的支持,就像后世皇帝们登基需要世家支持一样。因此,即使是季历没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子,他也会坐上那个位置,因为他的母亲地位尊贵。此时是“子凭母贵”,而不是“母凭子贵”。

也能看出此时嫡子重于长子。并且季历的妻子地位也很高贵,是挚任氏部落首领的女儿。这是一个十分尊贵的部落,甚至能说嫁给季历都算是下嫁了。因此,她的孩子毫无疑问就是未来的继承人。

同时,季历的儿子姬昌所娶的妻子地位也不低,是莘氏的女儿,在当时那可是无比尊贵的一个大家族小姐。因此这也表示姬昌的继承人只能是她所生的。姬昌的儿子姬发娶了谁,相信大家都知道,正是姜子牙的女儿。

三、嫡长子继承制

其实这也是一种嫡长子继承制的优点。这些嫡长子的母亲都是通过政治联姻嫁给他们的父亲,因此他们的母亲全部出身高贵,是强大的部落或者是诸侯家的女儿。因此,这些女子所生的孩子,不论排行第几,都是下一任的继承人。

上文也说了,因为皇位的斗争产生了很多杀戮,但在嫡长子继承制下,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毕竟无论这一位君主有多少个儿子,最后能坐上王位的、有继承权的,只有那一个孩子。剩下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不会对王位有期待。

这样就能更好地避免王朝内部的动乱和纷争,并且无论上一位君主逝世时国家是什么样的动荡,但在权力更替的时候都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毕竟已经定好了继承人,这些大臣直接将他扶上皇位就可以了。

嫡长子继承制也能够很好地稳定社会的秩序。在封建王朝中,不仅是王朝,就连一些王公贵族也都是通过嫡长子继承制来进行爵位和权力、财富的划分。

结语

当然,任何制度都是有利有弊的,嫡长子继承制当然也不例外。毕竟谁都不能保证这一位嫡长子能力出众,但这已经是周朝通过总结经验得出的最好的继承方法了。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