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拉错人,泄露机密文件,特朗普也不满了,开始调查自己人

刘力玮说说 2025-04-21 18:07:18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近日,美媒体披露了一份16页白宫行政命令草案,称特朗普准备在10月1号之前对美国国务院进行深度重组。

说是重组,实际上就是裁员加换人。

从聊天拉错人到泄露机密文件,以及现在开始有人反对自己加关税,现在特朗普也不满了,转头对向自己人。

调查自己人

在聊天泄露事件发生后,舆论哗然。

涉事的国家安全顾问迈克尔·华尔兹被推上风口浪尖,面对媒体质疑,特朗普本人表现出不满却也小心翼翼,坚称软件“不好用”,试图将焦点引向技术问题。

但外界显然不买账。

连美国国内多家媒体也直指核心问题:在高度敏感的国家安全事务中,怎能容许使用未加密的民用通讯工具?

又怎能不经审查将无关人员纳入情报圈?批评者一致认为,这是一起足以动摇政府信誉的“系统性失败”。

与此同时,更大的安全漏洞正陆续浮出水面。

《华盛顿邮报》调查发现,自2021年起,美国总务管理局(GSA)长期误将白宫安全图纸、防爆门设计、银行账户信息等15份文件在谷歌云端公开共享,数以万计的联邦雇员拥有访问权限。

尤其令人震惊的是,这一漏洞竟持续存在很长时间,直到最近才被察觉封锁。

泄密事件的频发不仅让公众担忧美国政府的信息安全水准,也令白宫内部掀起巨浪。

特朗普虽然试图将矛头指向媒体“政治炒作”,但实际已开始暗中重整核心班底。

据白宫内部人士透露,国家安全体系的动荡正在加速,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的三名高级顾问因涉嫌“未经授权的信息披露”被解职,虽三人反驳调查缺乏依据,但人事清洗迹象已非常明显。

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正在于白宫内部长期存在的路线分歧正在爆发成公开冲突。

近期,美国政府对华实施高达145%的关税,引发了供应链紧张和消费市场震荡。

在如此背景下,白宫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分裂。一方面,以纳瓦罗为代表的“鹰派”主张对华脱钩,强硬到底;

另一方面,财长贝森特则从市场角度出发,主张缓和紧张局势,维护中美经贸合作基础。

迫于内外压力,特朗普一度软化口风,宣布对部分关税实施90天缓冲,令“鹰派”极为不满。

而与此同时,为了应对脱钩风险带来的冲击,白宫内部悄然组建了一个工作小组,以副总统万斯、贸易代表格里尔、财政部长贝森特为骨干,专门制定替代方案和过渡政策。

最引人注目的是,曾一手主导关税策略的纳瓦罗被排除在该小组之外,几乎可以视作一次“战略级冷落”。

内讧

种种迹象表明,白宫高层已陷入内讧与权力重组的双重旋涡。

原本以忠诚度为最高选拔标准的特朗普“班底”,如今却频频出现“反水”。

国务卿鲁比奥因政治立场趋向建制派,多次在外交战略上与特朗普分歧明显,近期被传或将成为第一个被撤换的部长级高官。

与此同时,国家安全顾问华尔兹和防长赫格塞思,亦因为泄密丑闻和失职问题处境艰难,未来职位难保。

在第一任期内频繁换将的特朗普,这一次似乎想通过“稳定的忠诚圈”确保权力集中,但现实却告诉他,仅凭忠诚并不足以应对治理复杂国家的挑战。

白宫的“草台班子”在关税战、泄密事件、外交僵局等多重危机中暴露出严重的专业能力缺失。

尤其在外交领域,特朗普原本寄望通过强硬手段在中美关系上获得突破,然而多次“极限施压”并未换来谈判成果,反而激起国内反弹。

目前美国多地爆发反对关税的游行示威,经济学界也普遍批评其政策不切实际。供应链即将告罄、物价持续上涨、内部分裂扩大,已令白宫步入治理困境。

面临如此多重危机,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内部调查”来修复系统性问题,但成效并不乐观。

一方面,司法部与FBI目前几乎完全受控于总统府,真正的独立调查难以启动;另一方面,媒体、议会、反对党接连施压,使问题愈发不可控。

可以预见的是,自泄密事件背后的权力斗争仍将持续,白宫高层未来几个月恐怕仍将在频繁震荡中度日。

更令人忧心的是,政治斗争已不再限于党派之间的对抗,而是深入到执政团队自身的裂缝。

那些曾被视为“最忠实盟友”的高官,正逐渐成为潜在威胁的代名词。

特朗普似乎已意识到,“再忠诚的亲信,也可能因为现实利益而反目”。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