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千年定都史,为什么最后北京成为了首都

拓跋腾 2022-11-06 10:58:31

如果把一个国家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一个都城就相当于一个人的首脑,那我们就来说一下,为什么会从地缘的角度来说为什么会在这些都城建都。

中国古代主要由十四个大小不一的板块组成、河西走廊、陇右、河套、河北、关中、山西、河北、山东、巴蜀、荆襄、江南。

而古代的都城主要建立在关中和中原地区,后期逐渐转移到了河北地区,在江南建都的一般是偏安的政权,由于华北平原的地缘平整无法形成稳定的地缘屏障,而水网丘陵密布可以有效的阻击来自北方的敌人,使得南方得到了开发,南方的政权一般都是偏安的,如六朝古都南京,六朝指的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在当时江南还属于偏远地区,但随着三次北方政权的南迁(永建南渡晋朝、唐中期的安史之乱使得华北平原战乱人口南移、北宋末南宋初的建炎南渡),使得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的实力超过北方,朱元璋的北伐成功就是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证明。

在西周到隋唐将近两千年的都城一直在西安和洛阳打转,最为关键的就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在黄河流域,关中平原沃野千里,有着渭河沟通着黄河,有利于关东的财富运输到关中平原。

此外关中平原还是四塞之地,北有黄土高原作为屏障,西有陇山,南有秦岭阻隔南面的敌人,东有黄河天险阻隔东方的势力进入关中,长安是历史上第一个以京为名的都城镐京,周人依靠肥沃的关中平原最终击败了,关东中原地区的商人,建立周八百年天下。

由于戎狄南下灭了西周,由于秦襄公护送天子有功,受封于关中地区开始了秦人的崛起,陇右地区的秦人历经数百年的斗争,最终融合了戎狄,将关中和陇右连个板块融合到了一起,奠定了秦朝一统天下的霸业,关中地区可以经,丹水流域出武关进入楚国的南阳,而南阳则是天下之中的地方,秦可经过南阳盆地东北的方城夏道,进入许县进入中原,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关羽北伐威震华夏的原因,关羽当年差点攻破南阳盆地的南大门襄阳,一旦进入南阳就可经方城夏道进入许都,迎回天子兴复汉室。

向东可可经过崤函古道进入中原,和山东六国争霸,向东北可度过黄河进入山西的汾河谷地,经太行八陉进入河北和中原。

秦国还向南发展占据了汉中,南下吞并巴蜀,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粮仓,为秦灭天下提供了充足的后勤保障,汉中还可沿着汉江流域进入到南阳盆地,巴蜀地区可沿着长江进入荆襄地区。

关中地区战略重要性是不言而喻,所以自西周到唐的都城都不在中心位置,而在于战略意义最强的关中地区,长安则是关中地区的中心,有利于征调关中各方势力。

在楚汉战争中,项羽作为关东人不想统一天下,而是想着诸侯争霸,把汉中和巴蜀地区封给了刘邦,使得刘邦从关中暗渡陈仓夺取了关中地区,获得了秦称霸天下的三大板块巴蜀、汉中和关中地区,此后韩信就是沿着秦灭六国的路线,跨过黄河灭掉了山西的西魏、从山西的太行山沿着井陉灭赵和代进入河北平原降服燕,进而南下灭掉了山东的齐国,和刘备合兵一处灭掉了江南地区的项羽。

因而刘邦把长安作为首都,关中地区也是司马迁提出的西汉四大经济区(关西、关东、碣石龙门地区、江南)之一。

占据关中地区最重要的保证关中地区的安全,陇右地区有着关陇古道通向关中,因而河西走廊可经过陇右地区进入关中,关中以北的河套地区,可经过河谷进入关中,因此汉武帝派出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和河西走廊,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对于定都长安的王朝河西走廊和陇右地区至关重要,而西域可以看做河西走廊地缘的延伸,因而以长安为都的汉、唐都注重关中左边河西走廊的安全,进而将势力扩张到了西域。

洛阳则是沟通关中和关东势力的结合点,洛阳周围的丘陵低矮,不利于防守,也不利于在此建立稳定的基业,但西汉末年关中地区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则是依靠关东势力起家,洛阳虽然盆地低矮但河流密布,处于全国的交通要道,可以连接关中和关东的势力。

再说一下曹魏的首都,曹魏有着五个首都,曹操起家的谯县,此后的许都作为兖州的中心,但许都无险可守,曹操平定袁绍后又把中心迁到到了邺城,河南地区此时遭受到东汉末年的混战损失太大了,而河北的邺城却依然富庶,在此作为魏国都城有利于整合河北的袁绍的势力,随着关中地区的平定,作为关中和关东势力的结合部再度凸显,曹丕为此迁都到了洛阳,一方面因为洛阳地区的地理优势,又一方面则是东汉都城就是洛阳,曹魏是东汉的继承者是正统,关中地区的长安成为了陪都,作为抵御汉中蜀汉的桥头堡,

曹魏五都

而陇右也是重中之重,汉中可以经由祁山道进入陇右 在陇右和凉州站稳脚跟后,可直接从关陇古道进攻关中,诸葛亮自从荆州失去后,战略从跨有荆益变为跨有凉益,在凉州(河西走廊)和陇右地区建立稳定的根据地后,一点点蚕食关中 ,再度占据秦朝故地,东出统一天下,因而曹魏再度把长安设立为首都,有利于集中关中和凉州的势力对抗蜀汉的北伐。

东吴的首都建邺也就是南京,最早的意思是希望在此建立功业的意思,那么东吴为为什么南京建立首都,首先有着长江天险,再加点当时南方的主要人口集中在长江流域,因此建都在南京有利于势力的整合。

晋朝到南北朝比较著名的事件就是北魏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大同,古代是代国的都城,北魏的前身就是代国,而大同处于游牧和农耕的分界线,建都平城有利整合游牧和农耕的势力,当时西秦占据长安,前燕占据河北和辽东,平城可作为稳定的后援基地,随着北方平定平城远离中心,部落的民主制压制这皇权集中,由此迁都洛阳一可以作为南征南朝的战略基地,二来可以整合富庶的中原地区,汉化进行中央集权。

随着北魏末年的混战,北魏分裂为北周、北齐,北周占据了关中平原在长安建立首都,北齐占据了华北平原在邺城建立首都,华北平原经过了数百年的开发实力已经超过了关中平原,但由于北齐的君主昏庸,北周趁着南朝梁发生侯景之乱时夺取了巴蜀地区,再度整合了秦朝统一天下的基础,东出灭掉了北齐,南下江南灭陈统一天下。

关中地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在隋唐期间政治中心一直在长安和洛阳变迁,首先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人口的隋唐人口的巅峰达到了八千万,而地狭的关中不足以养活这样的人口,从关东地区调粮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耗损国力,而洛阳处于关东地区可以大大见减少这些损耗,再加上隋炀帝挖掘了隋唐大运河沟通了中国的南北,而这个枢纽的中心就是洛阳,

将华北平原和江南地区财富运到洛阳,因而洛阳是当时的经济中心,武则天时期一直在洛阳一则是经济中心,二则是降低长安的政治地位,借以打压关陇贵族集团的势力(关陇地区形成的势力,时代联姻,北周、隋、唐的皇帝皆出自于此,李渊由晋阳起兵,占据关中统一天下就是得到了,关陇贵族集团的支持)。



此后守护北方的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长安逐渐没落。在唐朝末年河南军阀朱温强迫朱温长安市民东迁洛阳,长安就此成为一片瓦砾,朱温是宣武节度使治所在汴州也就开封,开封作为朱温的大本营逐渐兴盛起来,成为五代的政治核心区域,成为梁、晋、汉、周的都城。

赵匡胤代周建宋,也把首都建在开封,不过开封在当时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赵匡胤数次想要迁都洛阳和长安,但开封有着一个优势漕运特别发达,可以就近把将江淮地区地区的数百万百万斛(十斗为一斛),直接运到开封,如果运到洛阳和长安则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这可以看出,南方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北方,定都则是根据漕运而定。

北宋是四京制,南京应天府(今天商丘)是任宋州节度使赵匡胤的龙兴之地,洛阳依然作为陪都,代表宋朝要再现大唐的辉煌,宋仁宗时期设立的北京大名府一来展示北宋不忘北方失地,二来对北方大辽进行威慑。

由于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被西夏所占,关中成为了和西夏的战区,长安成为了京兆府是北宋的西边军事重镇。

西夏的首都则是在兴庆府今天的银川,兴庆府西有贺兰山作为依托,又背靠黄河有着肥沃的土地号称塞上江南,处于河套地区的中心地带因而作为首都。

北宋的最大敌人辽采取的是五京制,上京临潢府沟通着游牧民族契丹的发源地东北和漠北的交界处也是契丹的中心,辽中京大定府则是辽的咽喉要道沟通要道,经辽河沟通辽东京辽阳府,南邻幽云地区,向北沟通漠北草原。

辽东京辽阳府是渤海国的故都,辽设置东京在于整合辽东渤海国的势力。辽南京析津府今天的北京处于农耕和草原的交界地,是辽南下攻宋的战略要地,也是辽重要的农耕区,使得辽在游牧的文化上加上了农耕的文化,也使得辽区别以中国北方的匈奴和突厥,西京大同府则是辽深入山西腹地的重要地区,当年匈奴的前汉政权就是从大同南下太原、汾河谷底进入关中灭掉西晋的,同时也是辽重要的农耕地区。

随着北方女真的崛起吞辽灭宋建立十一世纪第一强国大金国,金继承了辽的五京制,上京会宁府在现在的黑龙江哈尔滨阿城作为女真的龙兴之地,西京大同府作为防范蒙古的边防要地,也是重要的战马基地,东京辽阳府作为东北重镇,今天的北京成为了金中都,也开始了北京正式的定都史,辽时期的北京只是个陪都,北京之所以成为金中都,是因为上京处于偏远的东北地区,无法对全国进行辐射,容易造成割据势力,北京则可以辐射到金的大部分地区,金朝的疆域分为三个部分,女真故地、辽五京部分、宋的河南和关中,女真早期的部落性质的勃极烈制度无法治理广大的疆域,于是采用辽的两面官制度,发现此制度无法治理北宋故地,于是彻底汉化采取了宋的路的治理方式,因而迁都北京的海陵王完颜亮提出了华夏一统,于是把开封升为金南京作为南下攻宋的基地,金北京大定府作为防范蒙古的基地。

元朝自成吉思汗1179抢回爱妻孛儿帖开始到1279年崖山之战灭宋历经一百年,先后灭西辽、西夏、金、吐蕃、南宋统一了中国。

最早的首都在漠北草原的哈喇和林,当时主要蒙古帝国,统治着西亚、东欧、中国的广大地区,随着蒙古帝国分裂忽必烈建立了元朝,新的首都成为了主要问题,有人向他建议,燕京东控辽东,西连山西,背靠燕山山脉作为北方屏障,左靠太行,右濒渤海,挟五关之险而凭临中夏,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东北和漠北的交通要道,是中原和北方王朝的重镇。江南和中原地区也已经取得,燕京向北可沟通漠北,向南则可沟通中原汉地。

因此忽必烈采取了燕京作为元大都,并开发了京杭大运河沟通了江南和北方,元采取了两都巡幸制度四月到八月到凉爽的元上都开平城笼络草原的蒙古贵族诸王,其他时间在元大都治理中原和江南地区。

明朝的都城最早是在南京,应天府南京是朱元璋夺取的第一座大城市,奠定了明朝的基业,在元朝北方内部混战时,朱元璋灭掉了陈友谅和张士诚两大势力统一了南方后,进行了北伐1368年攻破元大都,建立了大明又花了25年的时间进行数次北征巩固了北方势力,但作为首都的南京略显尴尬,

首先南京是历史上偏安政权的首都,其二就是南京无法辐射全国,南京的地位在朱棣时期发生了改变,朱棣是北方的藩王镇守燕地,由于建文帝的削藩,朱棣被迫打起清君侧的旗号,南下击败了建文帝夺取了帝位,在永乐十八年进行了迁都,迁都到了自己的封地燕京,北京成为了京师,南京成为了陪都,一方面北京是北方的军事中心,二来则是南京有着建文帝的残余势力,三者则是朱棣自南下以来,北方和蒙古作战一直战败,一旦北京失守,华北平原无险可守,明朝就会成为南宋 ,迁都北京有利于把全国的人力物力调动起来,对抗元朝的残余势力避免重蹈覆辙。

九边

有清朝自如果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清朝灭亡,历经296年,先后以赫图阿拉(兴京)、辽阳(东京)、沈阳(盛京)、北京(京师)共四座都城为首都。赫图阿拉本是努尔哈赤的龙兴之地。他的先辈们都世居于此。此城为山城在他早期的统治中占有重要的险要位置,但随着他在辽东的扩张,山城不利因素渐渐显现,赫图阿拉距离明朝边界远,为重重山岭所隔,通往辽东的路多为羊肠小路,行军、运粮十分困难,对军事尤为不便。要在辽东扩张,必须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去发展,此后他攻下了辽东的首府辽阳,迁都到此作为攻明的桥头堡,但是其攻下沈阳后,发现沈阳是四通八达之地。北可去开原以北,西北靠蒙古,东部距抚顺、丹东至朝鲜,西通山海关,可以沿着辽西走廊进入关中,地面开阔,利于骑兵的作战。

此后清军入关定都于北京,首先北京靠近清军大本营东北,一旦关内有变则可退回东北。二则北京处于蒙古边缘,方便清朝统治者和蒙古王公会盟,三则代表清以明朝的首都北京代表了清是明朝的继承者,清的正统性,四则是北京地区西靠太行,北靠燕山有着天险,还有京杭大运河沟通着中国南北,将南方的财富运往北方。

从西周到清三千多年建都的历史可以看出,首先首都必须是险要之地,周围有着复杂的山脉河流作为战略纵深,来确保首都的安全,第二就是有着丰富的水系,作为粮食和财货的运输保障其繁荣,第三,则是处于交通便利之地,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西安最终因人口增长,关中平原无法能承载这么大的人口。洛阳自元以后的京杭大运河的开发,造成了隋唐大运河的淤塞。开封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自元朝以后政治重心北移。南京始终是偏安政权,所处的位置无法统筹全国,而北京由于京杭大运的开发而繁荣,还能经大运河沟通南边,而且位于中国最大的华北平原可以承载大量的人口,并处于战略要地,最终北京被选为了首都。

0 阅读: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