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维山回忆晋察冀裁军过多:并非聂帅的错,是替其他军区做了牺牲

追梦的年 2024-12-13 23:54:42

1947年7月,在解放战争爆发一年之际,中央在陕北小河村召开会议,先是毛主席就战争形势、未来走向做出讲话。

随后代理总参谋长周公分析敌我的消长趋势,并对各大解放区成绩进行了排名:“我军各区成绩次第为:华东,晋冀鲁豫,东北,晋绥陕甘宁,晋察冀。”

这里面的最后一名是非常令人诧异的,要知道抗战刚刚结束时,晋察冀可是拥有武装人员32万、管辖164个县和4000万人口的模范根据地,短短一年却成了垫底的,甚至连缺兵少粮的晋绥陕甘宁还不如。这是为何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晋察冀裁军裁得太狠了,直接复员了十余万人,导致战争打响时兵力捉襟见肘,全力推动精简政策的聂荣臻因此就遭到不少批评。

不过,奋战于晋察冀的开国中将郑维山却有一些不同看法,他认为裁军的确是削弱了战斗力,但这并非聂帅的错,是晋察冀为其他军区做了牺牲。他的观点是基于什么判断的呢?

一、为何要裁军?

日本投降后,毛主席飞往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经过反复商议,国共双方敲定军队按照5:1的比例进行缩减。

1946年初,由美国代表马歇尔、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合作成立的军事调处执行部,签署《关于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军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

其中要求国军部队缩编为90个师,共军部队缩编为18个师,多余人员一律裁减。

这时两党都有数量庞大的军队,军费开支、资源占用都是天文数字,而举国人民又都渴望和平,裁军就是必须摆出的姿态。谁不裁,谁就会成为破坏和平的那一方。

所以事情肯定要做,但到底怎么做,就是各显神通了。

国民党这边由“小委员长”陈诚主持裁军相关事宜,他的方法很简单——排除异己、增强自我。

对于那些非中央军的“杂牌”、刚收编的伪军、跟土木系不对付的部队,是重点“关照”对象,许多番号直接被撤销。

以往要砸人饭碗,很可能会激起军队反弹,但在民众渴望和平的背景下,被裁部队即便知道被陈诚针对,也无话可说。

哪怕桂系这样的实力军阀,麾下的31军、16集团军、84军都被撤销,广西大本营也只允许保留10个地方保安团和5个特别营。其他小地方势力就更不用说了,安排去做“寓公”的不在少数。

至于中央军嫡系,陈诚则是另一套办法,《整编方案》规定了90个师,并没有规定每个师多少人,所以将“军”级番号改为“整编师”就可以钻空子。

整编师下有2至3个整编旅,1个旅配备2个常规团,但还多出1个补充团,实际还是三团编制,人数并没有减少。

借撤裁之名,中央军还能合情合理将部队里的老弱伤员淘汰,再补充青年精锐。

第5军(整编第5师)、18军(整编第11师)、74军(整编第74师)等主力一边重新补充人员,一边更新美械装备,火力、战斗力都得到明显提升。

这套组合拳下来,“杂牌”无形中被削弱,中央军嫡系实力反而增强,国民政府占据“和平裁军”的大义,实力军阀谁都不敢违背,在老蒋看来裁军还裁出个好来。

二、我党的裁军方案

我党对于整编也制定了政策,1946年3月,中央向各大解放区指示:第一期于三个月内精简三分之一,第二期再精简三分之一,除东北及热河外,其他地区如数复员。

不过在经历了“四一二”政变、“皖南事变”、多次“反共高潮”,大多数解放区的负责人都明白没有实力就没有说话的底气。蒋介石不断在调兵遣将,屠刀已经举起,落下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完全按照要求来执行,像抽调大量主力出关的山东,趁着这次整编将地方武装合并升级,填补野战部队;中原撤销了一个旅;晋冀鲁豫仅复员老弱;

陕甘宁只裁减两个旅部,下属部队合并到其他部队;华中粟裕以裁军为名整合部队,裁去了一部分人后,还在继续招兵;

刘伯承总结过这次整编的意义:此次整军是减去冗员、紧缩机关,充实战斗部队,以打造适合练兵的组织......经过练兵,部队人数微略减少,不过战斗力更强。

但晋察冀是特例,严格执行了“第一期于三个月内精简三分之一”的命令,32万武装人员只剩20万左右,9个纵队也撤成了4个,超出的人数无论精壮老幼通通撤裁。

至于没“第二期再精简三分之一”,是因为1946年3月中央下达指示,1946年6月解放战争就开打了,聂帅还来不及裁。短短3个月,12万人被撤掉,真的是伤筋动骨。

其实在执行的过程中,晋察冀很多高级干部都强烈反对,杨成武、李运昌、郭天民、刘道生、李志民等人都写信给聂帅,核心思想就是蒋介石没信用,这样裁军会出大问题。

奈何决定权在聂帅手里,不同意见通通不予理会,这就导致战争爆发之初,接连吃下大同集宁、张家口等战役的失败,连首府张家口都丢了。

整个晋察冀(华北)的局势都处于被动,还是朱老总、少奇同志前来整训后,才一点一点扳回。

三、郑维山的观点

郑维山对裁军也是惋惜的,曾说:如数复员三分之一,伤了元气。但他理解聂帅为什么这样做,回忆录里谈及:

“晋察冀之所以成了这个例外,并非晋察冀领导的本意。真正的原因是中央想在全国树立一个复员整军的榜样,让设在北平的军调部看到我军执行整军方案、追求和平局面的诚意。”

负责监督裁军的军调部就设在北平,与晋察冀距离最近,当时周总理还跟马歇尔曾到过张家口视察我方撤裁的情况。

所以,为了国内外舆论、不给国民党及美国人以口实,晋察冀军区其实是为其它战略区做出牺牲的。从大局来看,这个观点的确有一定道理。

聂帅晚年自己也说过当时裁军的原因,主要是1945年12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布了对华政策声明,要求国民党、共产党及其他意见不同的武装部队间停止敌对行动,召开各党派代表会议,结束战争。

因此聂帅“当时太相信美国人了,觉得美国人不同意的话,南京方面不会发动战争!可是后来,美国人却站到了蒋介石一边。”

1 阅读: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