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听老人说过:“红薯种了不怕涝,下了垄来逐涝。
” 这句话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摸不着头脑?
甚至觉得有点自相矛盾?
不怕涝,还逐涝,到底啥意思?
别急,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里面藏着红薯种植的大学问呢!
红薯为啥“怕涝”?
南方地区,家家户户都爱种点红薯,自己吃一部分,剩下的还能榨油卖钱,补贴家用。
可南方多雨,一不小心就容易涝,红薯最怕的就是这个“涝”字。
要知道,红薯虽然不像水稻那样需要泡在水里,但它也需要水分滋养。
涝了,红薯的根就泡在水里,呼吸不畅,容易烂根。
那“下了垄来逐涝”又是啥意思呢?
这就得说到“起垄”这个关键步骤了。
很多没种过红薯的朋友可能不知道啥是起垄,简单来说,就是把土地堆起来,形成一条条垄。
这起垄可不是随便堆堆,它能有效防涝!
你想啊,土地隆起来了,下雨的时候,水就不会直接积在红薯的根部,而是顺着垄沟流走,这样就能大大减少涝害的发生。
“红薯种了不怕涝”,其实说的是通过起垄等措施,降低涝害的风险。
而“下了垄来逐涝”,则是指在暴雨过后,要及时清理垄沟里的积水,防止长时间浸泡。
所以,这句话并不是自相矛盾,而是包含了红薯种植中防涝的两个重要环节。
施肥还有“口诀”?
种庄稼,施肥是关键。
红薯也不例外。
老人们常说:“红薯施肥要均匀,知根知底才放心。
” 这句口诀可不是随便念的,它指出了施肥的两个重点:均匀和谨慎。
为啥要施肥均匀?
你想啊,如果有的地方施得多,有的地方施得少,红薯肯定长得不匀称。
有的茎叶疯长,有的块根发育不良,最后产量肯定上不去。
所以,施肥一定要均匀,让每一株红薯都能得到充足的养分。
“知根知底才放心”,说的是选肥要谨慎。
现在市面上的肥料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
如果你不了解肥料的成分和功效,随便买来用,很可能适得其反。
所以,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肥料,了解清楚肥料的成分,根据红薯的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肥料。
除了施肥均匀和选肥谨慎,施肥的时机也很重要。
一般来说,播种的时候要施入底肥,保证红薯在生长初期就能得到充足的养分。
红薯要“横着栽”?
在南方农村,经常能听到老人们说:“栽竖杆儿,横杆儿出土大。
” 这句话啥意思呢?
难道红薯还要横着栽?
没错,南方地区种红薯,一般都是采用横杆栽培方式。
为啥要横着栽呢?
这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红薯容易旺长。
如果采用竖杆栽培方式,红薯的茎叶会长得非常茂盛,但块根却长不大。
而采用横杆栽培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茎叶的生长,促进块根的生长。
横着栽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提高产量。
大家都知道,红薯是块根植物,一个茎部只能结一个块根。
如果采用竖杆栽培方式,每株之间的株距肯定要比较远,这就导致了土壤间的闲置,也导致了养分浪费。
但是采用横杆栽培方式的话,因为株距变近了,而土壤中又有更多养分,这就更容易让块根长得更大,从而提高了块根产量。
红薯也怕“太壮”?
种红薯,可不是让它随便长就行了。
长得太旺盛也不好!
老人们常说:“掐尖提苗不停水。
” 这句话说的就是控制红薯旺长的方法。
红薯为啥怕旺长?
你想啊,如果红薯把所有的养分都用来长茎叶,那块根还能长得大吗?
肯定长不大!
所以,要控制红薯的旺长,让养分更多地用于块根的生长。
“掐尖”,就是把红薯的顶尖掐掉,这样可以抑制茎叶的生长。
“提苗”,就是把过密的红薯苗拔掉一些,让剩下的红薯苗有更多的生长空间。
这两个方法结合起来,就能有效地控制红薯的旺长。
当然,除了掐尖提苗,还可以通过施肥来控制旺长。
如果红薯长得太旺盛,可以适当增加钾肥的用量。
钾肥可以促进侧芽的生长以及光合物质的合成,有效提高块根的数量和质量。
除了上面这些,还有一句老话也很重要,那就是“放空轮作”。
啥意思呢?
就是说,不要连续在同一块地上种红薯。
因为红薯对土壤的养分需求比较特殊,如果连续种植,会导致土壤中的某些养分流失严重,影响红薯的产量和质量。
所以,最好是实行轮作,或者在夏天的时候让土地休息一段时间,恢复营养。
这样才能保证红薯的产量和质量,让你的辛勤付出得到回报。
其实,这些老话土话,都是农民们用时间和经验总结出来的。
它们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智慧。
我们学习这些老话,不仅能掌握红薯种植的技术,更能体会到农民们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智慧。
这些智慧,才是真正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的。
下次再听到这些老话,别觉得土气,用心琢磨琢磨,说不定就能让你种出又大又甜的红薯呢!
毕竟,这些老话,可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真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