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秋臣
《旺卡》在上映期间,我就一直想买票去看,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
毕竟出于对《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极度偏爱,所以对这个前传最初也是充满期待。
但如今看来,倒是有些庆幸自己没花这份冤枉钱。
整个观影过程,几乎不能去考虑合理性。
巧克力的过期问题、保存问题、成本问题、效果问题……
想太多就会觉得很累,也很不值得,浪费了时间。
只能将其视作一部带有幻想色彩的童话电影,把所有设定一口吃下,无脑看完就行了。
可可爱爱没烦恼,爆米花吃完就好。
豆瓣竟然有7.5分,明显是虚高。
歌舞比例真的太多了,也不是非常自然,仿佛是为了唱而唱的,没有必要的合理性。
能做出一整个店面的巧克力装饰,却为了自己欠的少量钱而发愁……
这哪跟哪呢。
那个被巧克力帮买通的胖子官,为啥对旺卡手上更好吃的巧克力无动于衷?完全是为了坏而生的工具人反派。
巧合太多,节奏也乱。
基本都是歪打正着。
本来不带脑子看感觉也没什么,但是那个小女孩摔了一下东西就把重要的隐藏账本找到,还是无语到凝噎。
巧克力帮的人,干掉旺卡和小女孩的方式竟然是将他们丢到巧克力浆里。
首先,你不是带枪了吗?玩具还是摆设?不能用吗?
再者,这些巧克力浆基本是用来制作巧克力去搞关系的,原料被污染了也没关系?
这可与参观巧克力工厂时的情况完全不同,强行制造大场面而已。
最后是旺卡给团队小伙伴分食了他母亲多年前制作的过期巧克力,大家共患难之后更加团结。
怎么说呢,这些剧情也不是不能看,只是别太认真去看,否则会相当难受。
《旺卡》顶着ChatGPT标准模式化的剧本写法,就像近些年在国内不吃香的外国大片一样,只是流水线的作品。
与《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完全不同,你看完这部电影甚至不会产生想去买巧克力吃一口的欲望。
巧克力成为了工具,成为了主角独有的“暗器”,却不是重点展示的核心内容。
这仿佛不是糖果和甜点,拍巧克力入口之后的戏,堪比D品的效果。
关键是只有男主一个人是拥有魔法的,就像从其他时空和星球穿过来的一样,和其他人全然不是同一个构造。
另外让叶秋臣觉得最不能忍的一点,是威利旺卡的家庭和背景彻底被改变了。
我至今还清楚记得《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旺卡小时候因为牙医父亲的要求无法放肆地吃糖,然后在火炉旁捡起一块巧克力含在嘴里那段回忆。
《旺卡》电影则将对巧克力的执念挪到了他母亲身上,牙医父亲无影无踪了。
如果是牙医家庭,为什么旺卡要和母亲四处漂泊?生活还如此拮据到攒可可豆去做生日巧克力?
遇见奥帕伦帕人的经历也被改了。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是探险并签约获得可可豆,《旺卡》直接换成了偷盗。
奥帕伦帕人的肤色和模样换了也就忍了,实在不行可以换另一个喜欢可可豆的人种再编,也不会如此具有违和感啊。
还有旺卡成了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全程需要小女孩在旁当翻译,这个设定一点也没必要。
行为之间各种冲突,设定矛盾至极,人物割裂感非常重。
哎,是我太认真了。
也许,只是因为自己年纪大到已经不再适合看此类电影了。
但明明重刷《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时,还是觉得很优秀啊。
难道是大家心里都太苦了,只想轻松快乐看个甜甜的电影?
确实给小朋友看还不错,就是有点费眼睛。
所以,不要把《旺卡》当做《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前传,大家别被骗了。
这只是两部主角名字相同,题材类型相似的片子而已。
如果你说设定和故事都承接1971年的《欢乐糖果屋》,那就不要里面各种元素都借鉴《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宣传口径也都大多提到后者。
《旺卡》这部电影,唯一的亮点是男主提莫西·查拉梅(昵称甜茶)的颜值。
没错,唯一。
文/叶秋臣
———————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叶秋臣)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欢迎转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