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
但是,这位草根皇帝在坐稳龙椅后,却对曾助他打天下的功臣举起了屠刀。
几年间,七位异姓诸侯王或被诛杀、或被逼反,唯有长沙王吴芮一家独善其身。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刘邦为何对异姓王痛下杀手?
而吴芮又凭什么能成为唯一的幸存者?
一、分封异姓王:一场权宜之计
刘邦并非一开始就想当“孤家寡人”。
楚汉争霸时,他为了拉拢各方势力,一口气封了8位异姓王,包括韩信、彭越、英布等猛将。
这些王侯手握重兵,占据富庶之地,甚至能自主任免官员、征收赋税,形同独立王国。
但刘邦的算盘是:先用分封换支持,再找机会收权!
正如《史记》所言:“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刘邦的理想是建立中央集权的帝国,而非周朝式的松散分封。
这些异姓王的存在,就像悬在皇权头上的八把利剑,随时可能割裂江山。
二、七王覆灭:刘邦的“杀招”与权谋
1、燕王臧荼:第一个被开刀
刘邦登基仅半年,便以“谋反”罪名率军亲征。臧荼兵败被俘,燕国被转封给刘邦发小卢绾。有趣的是,臧荼的“反叛”证据模糊,史家多认为这是刘邦削藩的借口。
2、楚王韩信:功高震主必遭忌
韩信被誉为“兵仙”,垓下一战定乾坤。然而他索要齐王封号时,刘邦已心生芥蒂。后韩信被贬为淮阴侯,最终被吕后以“谋反”罪名诱杀于长乐宫,三族尽灭。
3、韩王信:从戍边到叛逃
为防韩王信坐大,刘邦将他迁至太原抵御匈奴。结果韩王信不堪匈奴压力,直接投降,还引匈奴攻汉。刘邦亲征被困白登山,靠陈平“贿赂匈奴阏氏”之计才脱险。
4、梁王彭越:从功臣到肉酱
彭越擅长游击战,曾切断项羽粮道。刘邦讨伐陈豨时,彭越称病未随,被家仆诬告谋反。吕后将其骗回洛阳,剁成肉酱分赐诸侯,以此震慑英布等人。
5、淮南王英布:被肉酱吓反
英布见韩信、彭越惨死,自知难逃一劫,索性起兵造反。年迈的刘邦带病亲征,最终平定叛乱,英布逃亡途中被杀。
6、赵王张敖:岳父的羞辱
张敖是刘邦女婿,却因接待时态度“不够恭敬”遭贯高等人刺杀未遂。张敖虽未参与,仍被废为侯,贯高以死证其清白。
7、燕王卢绾:发小的背叛
卢绾与刘邦同日出生,情同手足。但因部下勾结匈奴,卢绾被疑谋反,最终逃亡匈奴,客死异乡。
三、长沙王吴芮:低调保命的生存智慧
七王皆灭,唯独长沙王吴芮家族存活百年。他的“免死金牌”并非运气,而是步步为营的智慧:
1、自削羽翼,主动示弱
吴芮主动将精锐军队交给刘邦堂兄刘贾,又将封地中的南海、桂林等郡“让”给南越王赵佗,既削弱自身实力,又替刘邦牵制南方边患。
2、政治站队,表忠到底
女婿英布叛乱时,吴芮果断站队刘邦,甚至协助诱杀英布。刘邦赞其“忠,行事有章”,彻底打消猜疑。
3、早逝避祸
吴芮在刘邦大规模清算前病逝,继位的儿子延续低调政策,让刘邦失去动手理由。
4、地理偏远,无利可图
长沙国地处偏远,既替汉朝镇守南疆,又与南越王赵佗互相牵制,朝廷乐见其存在。
四、历史启示:权力的游戏没有侥幸
刘邦诛杀异姓王,本质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必然冲突。七王的悲剧,源于他们既想“裂土称王”,又不甘屈居人下;而吴芮的幸存,则因他深谙“兔死狗烹”的帝王心术,甘愿自贬为“无害藩王”。
这段历史给后人两点警示:
1、功高震主者,往往难逃一死。韩信、彭越的遭遇证明,在皇权面前,功劳越大,危险越大。
2、低调隐忍,方能长久。吴芮的“躺平哲学”,看似憋屈,实则大智若愚。他用主动退让换来了家族百年安宁。
结语:
刘邦的帝王术,是血腥与智慧的混合体。他铲除异姓王,为汉朝四百年的基业打下基础;而长沙王的幸存,则给权力斗争中的“聪明人”留下了一线生机。
历史从不重复,但人性亘古不变——在权力的漩涡中,懂得“适时低头”的人,或许才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