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北大父亲,被自己23岁的留学生女儿,网暴了?网友:一个家庭的悲哀,是培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微语职场 2024-09-09 23:24:11

我看到一组令无数家长气到肺炸的聊天记录……

23岁的女孩,大专肄业,被父亲送到西班牙读本科。

每个月,父亲为她打10000元的生活费。

有一次,父亲发现女儿使用了信用卡后,出于对女儿的关心,就多问了几句。

父亲希望女儿可以节俭一些,毕竟西班牙读书学费比国内高很多,而且自己已经年老,不可能养女儿一辈子。

言辞恳切,令广大家长动容。

可女儿不领情,辩解称生活费未到账,自己才用的信用卡。对父亲的苦口婆心,全然无视,甚至可以回避关于“节俭”的话题,使聊天进入僵局。

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女儿随后将与父亲的聊天记录公之于众,还恶言相向,号召广大网友“网暴”自己的父亲,还扬言:“养不起本仙女,当初就别生啊!”

不少网友好奇,10000块钱的生活费,在西班牙究竟是啥水平?

据有西班牙留学经验的学长现身说法:“每个月一万元,足够中产家庭一家子的花销了……怎么可能过得紧巴巴呢?”

更令人无法理解的是,网友还找出了女儿过去网暴父亲的截图,“小作文”中控诉自己北大出身的父亲是“当代葛朗台”。

自己读大专的时候,就不给生活费,还虐待自己的宠物。后来去西班牙读书,父亲也要减少她的开销,不愿意供自己读书……最后,还曝光了父亲的照片,称其“泯灭人性”……

事实上,这位父亲,几乎将自己的全部工资都用于支持女儿的求学生涯,而自己每天则以一碗小米粥和几片青菜度日。

……

最终,这场风波以女孩的道歉结束,但她似乎意识不到问题的核心。

把网友的观点总结下来:一个家庭的悲哀,是培养不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为啥要把这个案例拿出来,因为大学开学季,不少新生陆续开启大学生涯,针对“大学生每个月多少生活费合适”话题引发广大关注。

而我在众多网友讨论中刷到一则视频,视频中的女儿大言不惭地向父亲索要3000元的生活费,而父亲则耐心地告诉她,这钱顶得上全家2个月的花销了……

回想起我的大学生涯,1200元的生活费不说“阔气”,但每个月都能省下好几百。

而且,大学食堂、水电都有补助,与现如今租房花销对比,堪称“免费”,我竟不知,究竟是考上了什么样的大学,才好意思索要3000元的生活费呢?

从视频女生理直气壮向父亲索要3000元的生活费,联想到西班牙留学女生,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培养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01.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在平时生活里,爸妈应该给孩子们营造一些能参与决策的机会。像买东西的时候,就可以叫孩子把要买的东西列个单子,接下来自己判断啥是必需的,啥是可以不要的。

这样,孩子不但能学会理性消费,还能明白赚钱的艰辛。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给予其适度的自由极其关键。

家长可以依据子女的年纪及特点,逐渐松手,使其在安全的条件下作出抉择并担负结果。例如每月给孩子一定数额的零用钱,责令其独立经管,激励他们在既定预算内筹划个人开销。

这样,他们便能在实际操作中习得怎样理财,怎样为自身选择负责。

02.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父母想要培养孩子的消费观念时,可以借助日常里的一些琐事去传达自己的价值观。就像在购物的时候,父母能与孩子共同探讨品牌、价格以及质量这些要素,以此让孩子们了解并不是越昂贵的物品越好,性价比才是最关键的。

还可以带孩子参与些公益活动,让他们知道,世上有好多人日子过得还很困难,让他们对自己拥有的东西,心怀感恩。

还可以带孩子参与些简单的志愿行动,让孩子们在协助他人的体验中,领悟到付出与获得带来的愉悦之情。

03.父母对孩子正确的言传身教

父母的行为和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每个孩子都会模仿父母的言行。

所以说,父母们在平时生活里,务必要多多留意自身的一言一行。像在购物的时候,应该展现出理性消费的姿态,防止随性购买一些没必要的东西。

还可以分享个人理财的心得与体会,让子女知晓理财的关键所在。例如,告诉孩子自己是怎样编制预算、怎样应对突发的财务困境等真实经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领悟到金钱的价值及管理的要义。

还能够让孩子参加家务事,以此强化他们的责任感。比如可邀约小孩一同制订家庭预算,一起讨论家庭支出的分配事宜,一起打扫卫生等等。

这样,孩子们可以更为深入地认识到家庭的经济情况,愈发珍视爸妈的付出。

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期,不少年轻人好像忘了感恩的真谛。

物质丰裕并不代表心灵充实,真正的幸福实则源于我们对生活的珍视。

培育孩子的感恩之情对于教育而言极其关键,这同样也是实现家庭美满幸福的核心要素。

愿每个家庭都能在爱与理解中,传递感恩的种子,让孩子们懂得如何用心去生活、去爱。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