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一是熬水喝,二是研末服用。用量方面天麻8-10克左右/天,建议最好饭后服用。
一、天麻
天麻又名赤箭、独摇芝、离母、合离草、神草、鬼督邮、木浦、明天麻、定风草、白龙皮等,是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肥厚,无绿叶,蒴果倒卵状椭圆形,常以块茎或种子繁殖。其根茎入药用以治疗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等症,是名贵中药。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世人惑于天麻之说,遂止用之治风,良可惜哉。”天麻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性平,味甘,药用价值很高。别名又叫自动草、冬彭、水洋芋。
功效方面,天麻性平,味甘,具有息风、止眩晕的功效。
在饮食方面,由于天麻性味甘平,诸无所忌。尤其适合半身不遂、神经衰弱、眩晕眼花、天旋地转、头风头痛、肢体麻木、血管神经性头痛、脑动脉硬化、老年性痴呆、突发性耳聋、中心性视网膜炎、颈椎病、美尼尔综合症等病症患者食用。
二、天麻的功效与作用
李时珍有关于天麻的记载:“补益上药,天麻为第一。世人只用之治风,良可惜也”。
1、提高记忆力
天麻可以提高大脑的记忆力,能够使人更加的聪明,因为天麻当中含有天麻素和天麻素苷等物质,它们可以保护脑神经被有害物质的伤害,所以服用天麻能够增强记忆。
2、止痛
天麻是一种止痛效果特别好的中药材,它含有的药用成分能直接作用于人类的中枢神经,并能让人类的神经性疼痛很快减轻,特别是人们出现三叉神经痛和神经性头痛时,多服用一些天麻就能快速止痛。另外人们出现关节疼痛和中毒性神经炎时,及时服用天麻治疗效果也特别好。
3、抗惊厥
天麻对面神经抽搐、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癫痫等的一定疗效。还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缓解心绞痛、胆绞痛用。
4、健脑益智
平时人们多吃一些天麻,对维持大脑功能有极大好处,另外它还能促进智力发育,也能增强记忆力,能让人们变得越聪明,而中老年人群食用它以后则能防止记忆力下降,预防老年痴呆发生。天麻对人类眼睛还有一定保护作用,能防止视力下降也能降低多种眼科疾病发病率。
5、降低血压
天麻能治疗高血压。久服可平肝益气、利腰膝、强筋骨,还可增加外周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三、功能主治
天麻润而不燥,主入肝经,长于平肝息风,凡肝风内动、头目眩晕之症,不论虚实,均为要药。
1、平肝息风
天麻质润多液,能养血息风,可治疗血虚肝风内动的头痛、眩晕,亦可用于小儿惊风、癫痫、破伤风。
2、祛风止痛
用于风痰引起的眩晕、偏正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天麻适合用于内风所致的头晕。内风引起头痛的三种类型:一、肝阳上亢型,表现症状:头痛头晕同时出现;二、痰浊中阻,表现症状:经常感觉头偏沉;肾虚病人,表现症状:头痛头晕同时伴有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天麻对感冒引起的头痛头晕不合适。
天麻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轻度收缩脑血管,增加冠状血管流量;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图片
天麻的适用人群:天麻对任何年龄、层次的人都有保健和治疗作用。对学生可以增强记忆力、保护大脑、保护视力。对中年人、老人能延年益寿、保健、防病有百利无一害。对高血压、心脏病、头痛、风湿痛等患者更是保健、治病皆相益。
四、天麻的吃法
1、天麻竹沥粥
来源于《百病饮食自疗》。
材料:天麻10g,粳米100g,竹沥30g,白糖适量。
烹制方法:将天麻浸软,切成薄片,与粳米加水煮粥,调入竹沥、白糖即成。
食法、食量:粥及天麻片在1天内分2次服用。
功能:平肝息风,清热化痰。
适应范围:适用于肝风痰热的痫症(发作前常觉眩晕头痛、胸闷乏力、心烦易怒,发作时突然昏仆、神志不清、抽搐吐涎,移时渐苏,醒后一如常人)。
2、天麻肉片汤
来源于《中国药膳学》。
材料:天麻、猪肉各适量。
烹制方法:天麻浸软切片待用。肉片做汤,加入天麻片3~6 g共煮。
食法、食量:药、肉、汤俱食,宜常服。
功能:滋阴潜阳,平肝息风。
3、天麻蒸猪脑
配方:天麻10克 猪脑2只 姜5克 大蒜10克 葱5克 盐5克 绍酒5克 鸡汤200毫升。
制作:
1、把天麻打成细粉9猪脑去红腺及膜洗净,姜、蒜洗净,切片,葱切花。
2、把猪脑放在蒸盆内,加入天麻粉、盐、姜、葱、蒜和鸡汤。
3、把盛有猪脑的蒸盆置蒸笼内,用武火大气蒸35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食猪脑1只。
功效:平肝熄风,降低血压。高血压风痰上逆型患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