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四巨头抢《哪吒2》,当局想借哪吒破局,重返周星驰黄金时代
大家好,天天一起看电影,我是喜欢看电影的笨熊。
最近,《哪吒 2》火爆上演于香港影坛,成为四大发行业者争相追逐的焦点。
在这背后,许多人寄予厚望,渴望借助《哪吒 2》的余威,重振港片市场的辉煌。
然而,这种期待真的能如愿以偿吗?
中国电影史上不乏成功作品,而《哪吒 2》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经过漫长的等待,这部影片终于在香港上映。
为何香港影迷要等上20天?
这并不是因为发行商的速度慢,而是四大公司的争夺战导致的。
东方、寰亚、银都机构以及英皇这四家发行业者,早已趋之若鹜。
最终,广电出面协调,四家公司联合发行,才艰难促成了这场上映。
更有意思的是,原本应耗时一个月的新片流程,竟然在两天内完成。
如此“极速”的安排,使得《哪吒 2》顺利地来到香港的影院。
在首映礼上,四家公司的主席悉数到场。
不仅有这些企业界的巨头,文旅局、中联办、广电的高层也前来支持。
这种阵容不可谓不强大,几乎是史诗级别的待遇。
《哪吒 2》也不负众望,进驻香港后几乎所有影院都为其让路。
每日有些大影院直接安排21场放映,而每场几乎是满场,上座率高得惊人。
这画面仿佛将观众带回了港片的顶峰岁月。
然而,在这股欣欣向荣的背后,香港电影圈的人士却并不乐观。
过去几年,港片市场的前景一直被质疑。
即使是去年,出现了《九龙城寨之围城》这样的热门影片,依然没能挽救电影院关闭潮。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港片已然步入寒冬,而《九龙城寨之围城》不过是昙花一现。
此次《哪吒 2》的登场使得一些人看到了一线生机,希望借此加强与内地的合作,重振港片市场。
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对此表示:“改革破局”已蓄势待发。
然而,对于港片的困境,认真想想能够得出的结论是——衰落是不争的事实。
归根结底,本土市场实在太小。
在90年代,香港电影处于巅峰时期,周星驰和成龙执掌着票房。
可即便如此,他们最卖座的影片,也不过几千万的票房而已。
随着大片时代的来临,电影的投资规模不断膨胀。
一旦投资与实际市场无关系,资金自然会流向那些稳赚不赔的行业。
如房地产便是优先选择。
如若想要重振昔日的辉煌,港片的发展应当适时偏离既有的轨道。
或许可以尝试利用特区的独特优势,拍摄一些内地不易得到展现的影片。
如警匪片、律政片,或者犯罪片等。
这样的内容制作,既可突破尺度,也会令观众眼前一亮。
然而,近年来,港片却陷入了大制作的误区。
片方总是力争大型场面,却忽视了剧本的深度打磨。
高人气的刘德华参与的《焚城》、《拆弹专家 2》虽有大场面,但剧情却显得粗糙。
观者在观看后,往往容易忘却影片内容。
再来看《扫毒》系列,第一部评分高达7.6,然而后续的评分逐步下滑,较之明显降低。
在此语境下,能否找到新的方向来促使港片重生,值得深思。
希望老一辈香港电影人能不断发挥余热,助推港片再次走向辉煌。
此次《哪吒 2》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上映。
它承载的是港片最深层的希望与梦想。
作为影迷,你认为未来的港片该如何发展?
笨熊和你一起关注电影行业的变化,喜欢这篇文章的欢迎关注、点赞、吐槽吧,你的每一条反馈,都是我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