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网,包罗着大大小小的琐碎事务;一个格,承载着居民的所需所盼所急。今年以来,经区各镇街因地制宜,各出实招,既解决群众需求,又提升管理质效,解锁基层治理“智慧密码”,让群众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崮山镇:“企业枫桥”模式守护一方平安
随着山东电工海底电缆生产基地、威海绿色环保高技术船舶园区升级改造等大项目纷纷落地,崮山镇外来人口增长快、岸线管控难度大等问题逐渐显现,基层治理面临新的挑战。
为有效守护一方平安,崮山镇按照“陆海统筹、产社联抓、服务为先、平安共治”的工作理念,以威海芜船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为试点,探索打造“企业枫桥”模式,实施了“枫桥345工作法”,即搭建三级平台、落实四项机制、组建五支队伍。
崮山镇通过整合多方力量,构建镇一站式矛调中心、警企联建红色驿站、农村警务室三级治理平台。其中,一站式矛调中心设在镇驻地,整合综治、司法、调解、网格等部门力量,覆盖全镇,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警企联建红色驿站设在威海芜船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整合公安、海警、海关、边检等勤务力量,辐射5个海工企业、4个渔港码头、3个沿海村居,发挥管理服务作用;农村警务室设在各村居,聚合农村辅警、村居两委、网格员、码头公司等基层力量,负责村居及周边区域的治安防范工作。
四项机制分别是党建联盟、治安联控、矛盾联调、平安联创。崮山镇以党建为引领,与涉海企业党支部建立联系,开展送政策、送服务等活动42场,使各单位联动更紧密。同时,探索企业安保合作管理办法,组织派出所与涉海企业签订《公安护航企业共治》协议书,将安防措施延伸至车间一线。通过三级平台将品牌调解、司法调解、治安调解与企业人资主管对接,维护双方合法权益。崮山镇还组织安监、经发、社保等部门,配合开展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电诈防范等工作300余次,构建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平安”体系。
此外,崮山镇组建抢险救援队、普法宣传队、纠纷联调队、护岸巡逻队和海渔社情队,每支队伍均有政府工作人员、民辅警、企业安保人员参加,在企业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泊于镇:一站式矛调联动平台多元解纷
近年来,泊于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树立“有解思维”,搭建一站式矛调联动平台,通过资源共享、隐患共治、风险齐防的模式,逐步建立起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
泊于镇打造镇级规范化矛调中心,整合综治、司法、网格、信访等调解资源,设立9个功能室,研究出台14项制度,19个部门及分管领导采取常驻、轮驻、随驻的方式,“兜底”受理处置各类矛盾纠纷,推动调处工作专业化、规范化,让群众少跑腿、服务“零距离”。同时,发挥基层组织优势,择优配强调解员,大力培育镇“老夏调解室”、逍遥社区“老王调解室”等品牌调解室,整合镇村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行业能人、志愿者等力量,实现“身边人”解决“身边事”。
35名网格员每天至少入户走访20户居民,收集居民意见,排查风险隐患,目前已累计走访3809户次,即排查即化解苗头性问题124个。对于群众一般性诉求,在网格员、村居、合作社职责范围内的未诉先办、一线办结;对重难点问题,包片班子成员牵头接诉即办;对“疑难杂症”问题,发挥镇统筹、吹哨报到等机制,“组团式”解决矛盾纠纷。
构建全链条化解机制,解决矛盾纠纷调解队伍问题。泊于镇根据村居、合作社需求,挖掘各行业领域村居、合作社人才230人,分类开展为“一老一小”、遇困群众、心理辅导和情感慰藉群体、矛盾隐患等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选聘73名专兼职调解员,安排10名村级法律顾问和法律工作者到镇和村居、合作社轮流坐班,对多发矛盾纠纷精准“把脉”、分类化解。对于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矛盾纠纷,由镇党委牵头,统筹力量,组成专班集中攻坚,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皇冠街道:智慧化社区治理“有道”
集监控、照明、电子屏、一键智能报警功能于一身的智能灯杆,临时人员进出管控系统,实时显示气象信息的气象监测仪,24小时智慧药房……在皇冠街道万象城社区,处处透着“高科技范儿”。
除了看得见的智能设施,万象城社区还通过“智慧大脑”——经区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全面提升智慧管理能力。平台以“1 3 N”为框架打造,汇聚了市区两级数据资源,做到数据共通、共享、共用,社区治理、社区安防、社区服务三大板块,再加上N个功能场景,实现社区智慧化治理全方面应用。通过平台,社区可实时掌握居民情况,以便提供更精准服务。平台集成全面的智能化安防监管手段,广泛运用智能AI分析技术,使传统监控设备具备多种安全监管能力,有效提升居民安全感。从社区警务、社区议事到养老医疗、咨询求职等各类事务,都能依托平台完成全流程智慧化分析处理和一体化管理。
在加强智慧管理的同时,万象城社区深度融合区级职能部门、街道、居民、报到单位、共建单位等力量,做实多方联动机制、小问题联动服务、重点问题联动议事、难点问题联动攻坚,实现“和洽共融”。
社区做实居民自治机制,实现“大家事大家议、大家事大家办”。社区业委会成立后,立即建立业委会功能型党支部,社区党委实施“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与业委会党支部、物业公司党支部联建共建,常态化开展议事活动,共同促进小区问题的解决。业委会公众号常态化发布工作动态等,在网格群实时收集居民需求,及时回应居民关切,督促物业公司整改,并通过定期考核,按考核情况扣除物业公司向业委会交纳的20万元质保金,扣除的质保金补充到公共收益中。通过固定接待日、网格走访等多渠道,解决民生实事类事件130余件,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凤林街道:红茶议事会“议”出新效能
凤林街道新都花园社区是经区最早一批成立的城市社区,近年来,因物业引进、小区封闭、停车收费管理、公共部位损坏维修等原因,居民诉求增多。
为精准对接实际情况,作出更符合民情民意的各项决策,社区在原先“四方议事”的基础上,探索创新“红茶议事会”基层民主协商新模式。议事会以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居民骨干在基层协商中的带头作用,通过科学的议事规则和流程,达成集体共识,进一步推进决策落地落实。
新都花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设置主议事厅,通过“1 N”的议事空间布局,充分利用各小区内物业办公室、休闲长廊、经邻驿站等点位,打造了6个居民身边的议事场所,形成多场景下多元参与的红茶议事会。
社区注重日常收集民情民意,在线上、线下多维度抓取热点,选定百姓最关心、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红茶议事会议题。今年以来,社区共收集民意230余条,形成会议议题21个。会议中设置“主理人”“计时员”“记录员”“报告员”,主导会议按流程推进。
社区还成立了由街道相关科室领导为组长、分包社区领导为副组长的转化督导小组,对议事协商达成的共识进行重点督办,对议事协商结果进行梳理,通过清单化管理,形成问题解决的闭环处理,“议”出了社会治理工作成效。通过更广范围的参与人员、更规范有序的议事程序、更高效率的解决措施,推动社区形成治理新路径。
西苑街道:“平安街道”拧紧应急“安全阀”
今年,西苑街道打造1300余平方米的镇街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融合了八大职能科室职责任务,构建“六有”应急救援指挥新体系,为“平安街道”拧紧应急“安全阀”。
依托指挥中心,西苑街道明确“1—10—20”应急响应快速反应机制,即应急救援指挥中心1分钟内启动应急响应,10分钟到达现场,20分钟完成初情研判,并与消防、公安、宣传等部门密切协同,做好人员疏散、后续保障等工作。
西苑街道整合应急管理、消防安全、安全生产、防火护林、防汛抗旱、渔船管控、维稳处置、应急保障八大领域职能科室及森林防火应急中队等中坚力量,形成“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8大专委会”的应急监管运行新模式。依托经区城市智慧管理平台、船舶安全保障集中监控管理平台、林业草原智能可视化平台,对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一屏展示”、应急处置情况“一键调取”,并优化9个专项应急预案、13个社区应急操作手册,配齐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7台专用车辆。一旦有突发应急事件,能够做到发现及时、动作迅速、应对准确、成效最佳。
西苑街道探索建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消防监督工作站 专职网格员”深度融合模式进行隐患排查,分区域、分灾种、分行业领域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及时消除重大隐患。同时,西苑街道整合社区、企业、民兵、应急分队等资源,举行应急演练190余次,指导辖区企事业单位开展演练130余次,参与人数近万人次,实现“居民小区全覆盖、重点企业全覆盖”,增强了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
此外,西苑街道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森林防灭火、防溺水等常识,将安全知识送进企业、农村、学校、社区、家庭等,推进宣传教育全员化,消除安全常识风险隐患“盲点”。(Hi威海客户端记者 蔡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