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毛主席在解放日报上发现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标题叫《从侯方域说起》。其中内容非常言简意赅,不过短短千余字,就对这位复杂的乱世书生做出了最精辟的剖析。
毛主席向来就喜欢历史,尤其是从这篇文章看到了一些共鸣,所以当时他便仔细翻看了署名,看看到底是何人写出的作品。
——定睛一看,作者年纪不过只有20岁,而他的名字便叫做田家英。
在毛主席的第一印象中,写出这篇文章的人应该是三四十岁的大学者,而这一反差,也让毛主席着实记住了这个名字。
历史似乎在当时就定好了缘分,无论是毛主席,还是田家英,可能都不会想到他们二人后来还会有所纠葛。
对于田家英,年轻一辈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在老一辈人眼中那可是威名赫赫。
毛主席有五大秘书,除了妻子作为生活秘书外,还有陈伯达、胡乔木、叶子龙、以及田家英。其中陈伯达和胡乔木是毛主席的政治秘书,叶子龙是毛主席的机要秘书。
而这位田家英则最独特,他什么都负责管理,就连毛主席的诗词、印信都要掌管。因此他成为了5大秘书中的总管家,在当时影响极大。
那么问题来了,田家英又是如何成为毛主席的五大秘书的?说起来,还得提及他的大才。
正如开篇所说,他20岁就写出了洋洋洒洒的大文章,由此可见其才华出众。
事实也的确如此,田家英本名曾正昌,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开药铺的家庭,虽然家庭普通,但他从小就在写文章和诗歌方面有着惊人天赋。
他未必比得上李白那般大才,但也做到了13岁向报刊投稿,15岁就来到延安陕北公学,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这一段日子里,田家英不仅接受了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教育,而且他的文采也是不断攀升,文笔信手拈来,言简意赅的同时,还深扎根于史书,写得有理有据。
在常年积累下,才有了1942年20岁的田家英的大作问世,以致连毛主席都惊叹不已。
当然,田家英的才华固然突出,但想要成为毛主席的秘书,那还是差了一些,因为我们都知道那个年代我党内部从不缺人才,他所表现出来的天赋也只是过了门槛而已。
但历史后续却给了田家英机会......
当时毛岸英与毛主席20年后久别重逢,父子两人彻夜长谈后,毛主席打算安排儿子好好学习汉语与中国文化。然而,在一开始挑选毛主席的老师上面,却并不顺畅。
毛主席原本挑选了他的秘书陈伯达,但陈伯达有个致命问题,那就是有闽南口音。本来毛岸英就长期生活苏联,若是再加上闽南口音教学,那简直在给毛岸英增加难度。
陈伯达也深知这点,所以坚决表示拒绝,但他对毛主席的这件事情却很上心,所以在深思熟虑后就推荐了另一个人——田家英。
自田家英有名气后,并没有因此而浮躁干扰上进,反而文学水平越来越高,因到了陈伯达等人的认可。所以在毛主席为毛岸英挑选老师时,陈伯达当即就推出田家英。
毛主席很相信陈伯达的看人准则,加上此前对这个年轻人有所耳闻,于是同意了此事。就这样,田家英就成为了毛岸英的文史老师。
那么他教的水平怎么样呢?资料有记载,毛岸英很快喜欢上了他的课程,当时两人同行同出,如影随形,连上厕所都一起前往。
我们不否认田家英的个人魅力很强,但同时也可以看出他的教学水平绝对达到、甚至超过了毛主席的预期。
毛主席时常关心毛岸英的学习,看到他不断成长,自然也对田家英更为欣赏。
而田家英也借着给毛岸英上课的机会,有多次与毛主席接触的机会,双方曾围绕着历史进行过交谈,田家英能用简练的语句总结、浓缩成完整的精华让毛主席大为称赞。
后来1948年,毛主席遥控指挥三大战役,期间他老人家忙到彻夜难眠,为了更好的处理工作,胡乔木和陈伯达等人提议再加一位秘书,而推荐的人选就是田家英。
当时毛主席并没有一口答应,而是给田家英进行了一次考验——根据众人的回忆,毛主席当场念了一段文字,让田家英立刻以此为主题草拟电文。
只见田家英丝毫不慌张,在片刻思考后很快就草拟出了电文,毛主席拿起一看,连连点头,还是一如既往的言简意赅。
就这样,田家英通过了考试,成为了毛主席的五大秘书之一。
能成为毛主席的秘书,这个身份无疑是荣誉的,但田家英的头脑很清醒,他知道毛主席每天要干的事情很多,不能有丝毫马虎,必须细致入微。
所以从起草文件下乡调查,处理信访,保存稿费,邮寄信件,田家英都做到一丝不苟,而毛主席看到新秘书的表现也是连连称赞。
在成为毛主席秘书后,田家英做的最细致的事要属保存毛主席诗句。
历史上毛主席写过很多诗,但他向来对这些著作不重视,经常觉得不咋样,就随手扔掉。而一旁的田家英每次都会把纸团捡起来,并对里面一些精彩的诗句进行保存。
例如,毛主席就随手扔掉的一首极为经典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田家英捡起来后发表了这篇作品,以致于毛主席都曾惊讶:我还写了这么一首诗?
其实这首诗,算写得极为精彩了,尤其是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更是广为人知,仅凭借这一件事就能看出田家英对细节的注重。
没有他的细腻,或许我们很可能就看到毛主席那么多佳作......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田家英的工作主要是为毛主席处理生活上的事务,但偶尔也会客串其他差事。
众所周知,中共八大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会议上毛主席需要一份开幕词,他自己写过两个,但不知为何都没有写完。
后来让陈伯达负责起草,结果,毛主席觉得太长了不满意。就在这时候,田家英站出来,为毛主席写了一份新开幕词。
这份开幕词写得非常精简又完善,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可,其中还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即: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犹记得当年,中共八大获得全体掌声的时候,毛主席高兴的告诉大家:开幕词是谁写的?是个年轻秀才写的,这个人就是田家英。
那一刻,毛主席很欣慰,田家英更是无比兴奋,毕竟他的名字有幸和中共八大一起被载入史册。只是,田家英虽然样样皆好,但他在后来却卷入了一场风波......
老一辈人评价田家英:这是一个有大才,但却特别直的人。
1958年,全国正在开展大跃进活动,毛主席十分关注,特派田家英等人进行调查。
在调研过程中,田家英发现人民公社和大兵团作战的一些问题,立刻如实向毛主席反馈了存在的问题。
次年,也就是1959年,毛主席再次派田家英去四川实地考察,在得到大量真实基层信息数据后,对大跃进有了一个准确认知。
但当时的情况特别复杂,虽然田家英满怀主人翁意识,却不幸撞上1959年的庐山会议。
在当年的大讨论中,田家英私底下和众人说了一些激进的话,他的朋友后续在悼念他的文章时也曾提到这是“危险的交心”。
事情很快被发现,不过毛主席知道田家英为人,不允许别人针对他。但后来的历史越来越复杂,加上田家英的性格一直要强,便导致出现了一些危机——他与毛主席之间有分歧。
在后来的思想大讨论中,田家英与毛主席还因为一些事情在1966年(文革时期)有过争论,于是毛主席脾气上来了,无意说了一句:今后我若不找你,你就别再来见我了。
明眼人都清楚,毛主席只是在气头上的话,例如田家英曾经多次提出离开中南海,但毛主席一直不同意。毕竟田家英一直敬重毛主席,并把他视为导师,毛主席自己又何尝不知道?
只是面对当时的困局,后续加上某些动荡分子的陷害,让田家英遭受沉重打击,最终他选择了一条悲壮的道路,于1966年5月选择终结了自己的生命,年仅4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