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大地,传统节日与习俗,是岁月长河中沉淀的璀璨珍宝,承载着先辈的智慧,与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正月二十四,这个处在新春氛围里的特殊日子,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做好这3件事,不仅能传承文化,更寓意着家兴人添福。

1.接金佛,祈愿安康富贵
正月二十四,是大正禅师的诞辰,在民间被视为接金佛的日子 。大正禅师天资聪颖,十四岁受具足戒,元英宗至治初年,受诏入宫说法,被封为“佛日圆明慧辩禅师”,深受百姓敬重,人们将其看作佛陀转世,下凡普渡苦难。
这一天,人们怀着虔诚之心,在家中或前往寺庙,摆好鲜花、水果、香烛等贡品,焚香跪拜。香烟袅袅升腾,仿佛是连接人间与佛缘的纽带,人们默默祈祷金佛,庇佑家人平安健康,新的一年富贵吉祥。
在接金佛的日子里,民间还流行吃素的禁忌,这不仅是对佛祖的尊敬,表达内心的虔诚,从健康角度看,经过春节期间的大鱼大肉,此时吃素也有助于清理肠胃,一举两得。

2.迎姑婆,祈愿阖家平安
迎姑婆,是广东地区正月二十四,颇为盛大的传统习俗。这里的姑婆指“法妙仙母”,背后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清朝年间,韩江洪水泛滥,百姓受灾严重。一位郭姓村民捡到,写有“敕封法庙仙母神位”的木牌,先将神位供奉在大榕树下。
后来村民出海捕鱼遇险,一位妇人向仙姑磕头跪拜,竟奇迹般使破船修复,众人平安归来。从此,法妙仙母成了人们心中的保护神。
每年正月二十四,人们在灯笼上写下“妙法仙母”并点燃,手持香火,载歌载舞、锣鼓喧天地迎接姑婆。
人们相信,在这一天诚心叩拜,仙母会庇佑家人,新的一年能逢凶化吉、平安幸福。与之对应的禁忌,是不能打骂孩子、口出恶语,要营造吉庆祥和的氛围,以获得仙母的青睐与赐福。

3.除鼠患,祈愿粮丰家和
正月二十四,还被看作是老鼠开会的日子。老鼠繁殖能力强,破坏庄稼、啃咬物品,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困扰。人们便想趁老鼠开会时将其消灭,减少鼠患。
这一天,人们会把家中角落彻底清理,捣毁老鼠洞,让老鼠无处安身、没有食物来源,以达到饿死老鼠、防止繁殖的目的。
民间还有不动剪刀的禁忌,因为剪刀剪东西时发出的“咔嚓”声类似老鼠啃食声,人们担心会招来老鼠,所以用红绳把剪刀捆住收起来。

正月二十四的这些传统习俗,无论是接金佛、迎姑婆,还是消灭老鼠,都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们是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承载着先辈对子孙的祝福与期望。
在现代社会,虽身处快节奏的生活,但这些传统习俗,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提醒我们不忘根本,在传承中让家运兴盛,福泽绵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