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何在位13年就把国库留给乾隆3453万两?他改革了哪些制度?

保言包语 2024-02-25 11:46:47

康熙死后国库剩2716万两,雍正死后剩3453万,乾隆去世时剩多少?

雍正为何在位13年就把国库留给乾隆3453万两?他究竟改革了哪些制度巧妙积蓄财富?

康熙的继承人之争

康熙晚年,身体每况愈下,皇位继承问题成为重大隐患。四皇子雍正凭借自己在军营中积累的人脉和威望,很快就在争夺皇位的斗争中占了上风。十四皇子胤禛虽有故宫太后所支持,但在朝堂上雍正操控权势的手段更胜一筹。最后,在雍正的政治手腕下,胤禛无力回天,雍正顺利继承大统,成为康熙的继承人。

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刚刚登基的雍正展开了一系列清洗异己的政治运动。他先是罢黜胤禛的党羽大学士郝玉麟,后来又将年仅9岁的胤禛软禁在府第,不让他再对皇位产生妄想。雍正严厉处决了反对他继位的党羽们,通过大肆查禁言论,使朝局为之一震。

雍正改革与革新

尽管雍正登基的过程较为血腥,但他本人作为一个明君,首要任务是提升国力、改善民生。在位期间,他选择了一批官员协助他治理国家,并在财政、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雍正首先平定了青海藏族地区的叛乱。他派大将年羹尧进入西藏,威慑当地藏族首领归顺。另一方面,他采取怀柔政策,任命藏族大喇嘛管理藏区事务,长期维护西北太平。这为国库的积累创造了稳定的环境。

此外,雍正注重加强中央集权,检查各地官员贪污情况,建立“钦定礼仪”加强皇权。他改革科举,重用畅、张敬端等能臣治理国家,使吏治渐上正轨,为日后积累财富奠定了基础。

最关键的是,雍正实施了一系列财政改革。他进行粮储改革,采取存粮制度;实行支出责任制,压缩非必要开支;清查火耗,减轻百姓负担。通过这些财政措施的改革创新,国库收入逐年增加,为乾隆时期的鼎盛积累了财力。

乾隆初年的继位之疑

雍正于1735年驾崩,留下17岁的四子弘历继位,是为乾隆。年轻的新皇帝刚登基,就遭遇了来自顾命八大臣的质疑与反对。他们认为雍正立幼子为帝有违礼法,甚至称弘历是“假皇帝”。

乾隆为了稳固皇权,展开了残酷的镇压。他先是软禁了大学士李时珍,后来更是以他们“谤讪皇帝”的罪名,把所有八大臣全数处死。通过血腥的手段,乾隆终于确立了自己的皇位,但也埋下了不信任官员的祸根。

与父亲雍正不同,乾隆登基后广施怀柔政策,给予宗室厚禄,减轻地方财政负担,笼络人心。他还减少诛杀,在文治武功上力求超越其祖父康熙。经过这些努力,乾隆终于使朝局渐趋稳定,为日后发展创造了环境。

乾隆盛世的光与影

乾隆在位期间,多次发动战争,既消耗了大量财力,又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回报。对外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疆土达1300余万平方公里,刷新了历史纪录。对内文字狱等手段巩固统治,获得表面上的太平盛世。

但是,乾隆奢靡的生活也在消耗国库的积蓄。他每年的吃饭花费就高达17万两,更不用说那昂贵的衣着开支。此外,他多次南巡,每次花费都相当于一个省一年的财政收入,可见其巨大支出。

乾隆重用贪官和珅,导致吏治日坏,百姓疾苦。和珅不仅敛财无度,还帮乾隆掩盖财政困难,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看似盛世,实则民生凋敝,社会危机暗藏。

嘉庆朝的乱象

乾隆驾崩后,嘉庆即位。新皇上初期政务尚称克勤,但很快就沉溺于后宫声色犬马之中。他不再正视国家大事,任由霍启甲等奸臣当道,导致吏治进一步恶化。

与此同时,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揭开了晚清乱象的序幕。嘉庆不以为意,直到局势扩大,一切为时已晚。香港被占领,国库空虚,清朝自此步入衰退期,最终导致了灭亡。

嘉庆肆意玩乐、任由奸佞当政的作为,无异是雍正、乾隆积蓄下来的财富与基业的毁灭者。如果说乾隆时期蒙上了“盛世”的光环,那么嘉庆朝就完全暴露了这盛世背后的危机与黑暗面。历史终究要对这一切荒谬的腐朽统治做出无情的审判。

0 阅读:38

保言包语

简介:从历史中窥探生活,从生活中回顾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