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女博士赵庆香,拒为弟弟买房遭父杀害,理由:谁让她不给我钱

箴视之见 2025-04-07 21:14:25

人性是什么?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恐怕非“利”莫属。

《史记》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直到现在都未有改变。

作为世人,总以为血缘是世上最稳固的情感纽带,但许多残酷的现实正在一遍遍地告诉我们:

当利益与感情产生冲突时,被牺牲的往往是后者,因为它比血缘更坚固,比血缘更容易碎裂。

这里,我想提到一个人——赵庆香,在她身上有着太多“励志”标签。

出身寒门、才貌双全、留美女博士、毕业后年入百万……

如果不出意外,她应该站在人生巅峰,并被家人朋友引以为傲,但最终倒在了父亲手里。

各位没有看错,正是赵庆香的亲生父亲赵玉令,只因她不愿意为弟弟买一套房。

在被绳之以法后,面对工作人员询问,“你为什么要杀她?”

赵玉令非但没有悔改,回答让人毛骨悚然:“谁让她不给我钱?”

这不是电影桥段,而是真实发生的案件,细说此次悲剧源头,只是利益没有达成。

苦难出身

时间回到1970年,赵庆香出生于山东烟台,父母祖辈都靠务农为生,经济条件相对比较苛刻。

穷人孩子早当家,她从小就聪明好学、成绩优异,邻里乡亲们都很认可,夸她将来会有“大出息”。

奈何这份出息,在父母眼里并不值钱,只因她还有一个弟弟,故而时常被“重男轻女”所限制。

旁人再劝都没用,尤其是父亲赵玉令,始终坚信个人观点:女儿再能干也是别人家的人。

看到这,各位也不难理解,对于赵庆香来讲,注定要打一场“突围战”。

据知情人描述,同龄人还在跳皮筋时,她已背着竹篓在田间割猪草,就这还逃不了父亲的“训斥”。

“女娃读书就是糟蹋钱”、“赶紧回来挣钱补贴家用”……反正目的只有一个——辍学省钱给弟弟花。

好在一位乡亲劝道,“你家姑娘脑瓜子好,考上大学光宗耀祖,还能给你赚大钱”,这才勉强作罢。

赵庆香感念这份“被留下”的机会,从此读书更加刻苦,高考结束后,以优异分数考入到南开大学。

这是国内知名985高校,能够至此人生将会再上新台阶,但在赵家引发的不是喜悦,而是争吵。

“四年学费够给你弟盖三间瓦房!”赵玉令算盘打得噼啪响,可这个机会真的可遇不可求,怎么办?

为了读书,赵庆香软下身段承诺:“等大学毕业能挣得更多”,这才勉强争取到“继续求学”的权利。

致命绞索

大学四年时间,赵庆香勤工俭学,每月都给家里打钱,尤其拿到奖学金后,一分不少全部寄回。

如此优秀的学子,值得更高的舞台,对于赵庆香来讲,学术生涯亦没有上限,她还想继续读研。

如何才能让母亲同意?这时,她的男朋友魏斌给出建议:“你就说读了研究生后会挣得更多。”

俩口子同意了,赵庆香倍加努力,各种奖学金拿到手软,她的能力仍在发光发热。

在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后,她持续攀登学术巅峰,拿到美国一所高校全额奖学金,赴美攻读博士。

这次,赵庆香依旧用了同样的理由,留学期间仍每月给家里打钱,反正就是要让“父母满意”。

你以为这是“讨好计谋”,但在赵庆香眼里却很正常,男友魏斌更不理解她的“孝顺”。

“你是成年人了,你不欠他们的,他们让你读书是因为你优秀,不是施恩。”

可赵庆香总觉得,自己今天的成就,是父母“硬撑着”才成全的,自己就要进行感恩。

就算他们曾想让辍学,就算他们从未夸过她,就算他们连续索取……

好在俩人很快站稳脚跟,后收到一企业邀请,双方年收入达到30万美元,折合200多万人民币。

有了钱,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赵庆香接连寄回,父母收钱不言谢,觉得这是理所当然。

魏斌多次劝阻都无果,直到有次春节回家探亲,饭桌上赵玉令开口:“你弟弟结婚,给他买套房。”

二者商议后,认为这是“原则问题”,我帮衬是帮衬,怎么说得如此轻巧?

眼看二者拒绝,让赵玉令心生仇恨,当天夜里趁着二人熟睡,直接夺走了两人的性命。

箴视之眼

说实话,这太让人吃惊,一个苦读成才的女儿,为了家庭倾其所有,却被生父亲手害命。

人们不敢相信,这是真实事情,但证据确凿、凶手亲口承认,即便后来绳之以法,他仍然声称:

“我不后悔做这件事,谁让她不给我钱?”

我想弱弱地问一句,难道女儿就是提款机?只要能吐钞票就是好女儿,吐不出来就活该被抛弃?

的确,亲情在某些人眼中,从来不是感情,而是投资回报。

落脚赵庆香自身,并不在于她给钱了,而在于她不懂得拒绝。

自己用尽全力讨好父母、感恩家族,却亲手把自己置于危险的火坑。

因为她不知道,在一个不讲爱的家庭里,付出越多,反噬越狠。

借此机会,我想给各位提个醒,赵庆香的悲剧不是孤例。

太多像她一样的孩子,用尽全力走出农村、走向世界,却依旧困在原生家庭的索取之中。

当你发现某段关系,只在你掏钱时才显得温情脉脉,不妨问问自己:

你守的是亲情,还是枷锁?

亲情不能用金钱来丈量,但如果你不设限,它就会变成勒索!

点个在看,与更多人共勉!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