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大军压境,马鸿逵满不在乎:我对共产党有恩,打赢了再和谈

陶陶读历史 2024-06-03 12:32:50

1949年的主题是“解放”。当年8月,彭德怀的第一野战军与青海马步芳部进行了殊死厮杀,最终在兰州一战破敌,从此以后为祸西北近百年的青海马氏军阀就此溃灭。随后我军兵不血刃地解放了甘肃和青海,马步芳、马继援父子不得不乘飞机逃亡。

由此国民党在西北的“一胡二马”,就只剩“一马”了。而这个“一马”,便是宁夏军阀马鸿逵。为了歼灭马鸿逵部,彭德怀命令杨得志带领第19兵团又西北军区独立第一、第二师向宁夏进军。

其实对于马鸿逵,中央一开始也是积极争取的。毛泽东将马步芳和马鸿逵做了区分,他曾说马步芳自恃兵力强,心怀野心、飞扬跋扈,手段残忍。马鸿逵虽然本质也是封建军阀,但他没有野心,只想保住宁夏这一亩三分地。

自红军到达陕北后,我军与马鸿逵一直有一种“默契”。蒋介石掀起几次反共高潮,要求马鸿逵出兵陕甘宁边区,马鸿逵都是塞住耳朵装聋,权当没听见。因此马鸿逵和共产党并没有结下像马步芳那样的血仇。

因此,中央多次向马鸿逵抛去橄榄枝,希望他能和平起义,让中国人少流一点血。早在彭德怀进军兰州时,毛泽东就委托傅作义给马鸿逵打了个电话。然而马鸿逵却在电话里斩钉截铁地说:

“坚决不投降,我已经决定了,部队能打到什么程度就打到什么程度,能打就打一下,不能打就跑。”

傅作义急忙问:“你能跑到哪?”

马鸿逵说:“这你别管,我自有地方去。”

傅作义好心规劝:“你别忘了,你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如果你跑去台湾,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马鸿逵:“我投降共产党一样没有好果子吃。”

说完,马鸿逵便不由分说地挂上了电话。

话虽这么说,但马鸿逵却依然抱有幻想。宁夏的大好河川,马鸿逵实在舍不得啊。马家家大业大,其基业可以追溯到同治年间。上下近百年时间,马氏一族都是宁夏的主宰

从1933年开始,马鸿逵便一直执掌着宁夏。多年来,他在宁夏横征暴敛,积攒下大量钱财,光黄金就有好几吨。马鸿逵是既舍不得“宁夏王”这个位置,也舍不得他的万贯家财。他料定,如果自己投降了共产党,他的家产肯定会被“共产”,到时候就啥都没有了。

不过马鸿逵也不是没有幻想,“起义”也不是不可以,但决不能是城下之盟。他希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向人民投诚。

在他看来,自己对于共产党至少是“有恩”的。

第一个“恩”要追溯到1927年。当时,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要求各地国民党军进行“清党”,也就是追捕屠杀我党党员。然而马鸿逵懂得做人留一线,对军中共产党人采取“礼送出境”的政策。当时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刘志丹就在军中,马鸿逵不仅没有为难他,反而给了他400大洋的路费。

如果没有刘志丹,就没有陕北根据地。不然后来红军长征,又能在哪里立足呢?

第二个“恩”则是施给贺晋年的。当时,贺晋年在“宁马”军中搞“兵运”,不幸被马鸿逵逮捕。这一次,马鸿逵想杀人了。然而马鸿逵的母亲看到了被五花大绑的贺晋年,心里很不痛快:“你做的孽够多了,就放他一马吧!”

马鸿逵一想也是,何必跟共产党结下梁子呢?因此马鸿逵大手一挥,把贺晋年给放了。

到了抗日时期,马鸿逵和八路军的关系一直还算不错,与贺龙有过密切的往来。不仅如此,马鸿逵还通过甘肃广河县的绅士马绍常与共产党建立了单线联系。而这种联系一直持续到1948年,马绍常的行踪被国民党特务发现才告结束。

马鸿逵认为,自己和共产党和谈是有基础的。到时候如果侥幸在战场上击败了解放军,就能有条件投降,说不准还能在宁夏当个“土霸王”。

但事实却是,马鸿逵太过高估自己对共产党的“恩”了。马鸿逵的罪恶没有马步芳大,但并不代表没有血债。1941年时,马鸿逵就曾大量捕杀共产党,将崔景岳、马文良等数名共产党员残忍地活埋在银川城隍庙后院的空地里。

与此同时,马鸿逵一伙儿危害宁夏人民数十年,我党、我军又如何能轻易饶恕怙恶不悛,选择与解放军兵戎相见的马鸿逵?

我军见马鸿逵如此不识抬举,谈判的大门便渐渐关上了。早在进军宁夏之前,毛泽东就告诫彭德怀:

“马鸿逵残杀陕北人民甚多,从来没有做过好事,对于宁马军力争全部缴械,其次则争取大部缴械,一部改编。总之,改编的部队越少越好。”

就这样,第19兵团带着两个地方师,向银川方向迅猛扑来。马鸿逵无奈,只得征发宁夏15岁至50岁的男子,拼凑了7万部队。要知道,宁夏全省也才70万人口,每十个人就有一个人要当兵。

就在马鸿逵夸口要“死在宁夏”时,蒋介石却突然给他打电话,要求他去重庆一趟。到了重庆,蒋介石先是将他夸赞了一番,然后许诺给他800万大洋作为军费。这次召见之后,马鸿逵表示自己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和共产党死战到底。

但实际上马鸿逵非常清楚,自己已经被蒋介石作为人质了。事实上,蒋介石也很担心马鸿逵向我军投降。无奈之下,马鸿逵只好将部队交给自己的次子马敦静,自己则在后方遥控。

战斗打响后,马鸿逵绝望地发现,自己苦心拼凑的7万大军,哪是19兵团和杨得志的对手呢?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曾经做过宁夏省主席的马鸿宾决定起义。马鸿宾是马鸿逵的堂兄,两人关系本来就十分不对付。如今彭德怀大兵压境,马鸿宾也不想做什么抵抗了。于是他便带领着81军,投向了人民的怀抱。

81军起义后,马鸿逵父子设置的三道防线彻底崩溃了。如今在宁马手中,仅有128军可用了。只要能歼灭128军,宁夏就能不战而定。杨得志果断下令:

“当务之急是加紧追击,不让马敦静有丝毫喘息之机。必须在金积、灵武消灭敌128军。”

在金积、灵武方向负责进攻的,是我军第64军。战斗打响后,“宁马”士兵惊讶地发现,以前“小米加步枪”的八路军,现在竟然拥有了坦克。原来,64军已经配备了机械化营和坦克战车队。64军以坦克、装甲车为先驱,向敌阵发动猛攻。

以前八路军装备低劣时,尚不是对手;如今解放军已经拥有了坦克,这仗还怎么打。81军投降后,剩下的宁马士兵早就不想打了。解放军刚一发动冲锋,就作鸟兽散了。

如今的战斗已经变得毫无意义,首先是担任骑兵师师长的大少爷马敦厚走了,马敦静见前途渺茫,也乘坐飞机逃走了。

我军趁势将128军残部围困在金积城内。128军副军长何晓霆实在熬不住,派人向我军求和。紧接着64军第192师又顺利进入灵武城。

司令官、大少爷、二少爷都跑了,宁马剩下的高层一合计:

“解放军兵临城下,上头都跑光了,既然如此,那就没啥好说的,起义吧。”

马鸿逵听说自己的部将们要起义,于是他立即给帐下大将马如龙打来电话,几乎用一种近乎于哀求的口吻说:

“你们不要起义,我叫马敦静回来再与你们一起干,好不好?”

马如龙在电话里失声痛哭:“起义通电都发了,再说,我们根本不是解放军的对手,司令官来了也没办法啊。”

马鸿逵长叹一声,颤抖地将电话给挂了。马鸿逵明白,这一次,他再也回不到自己的家乡了。

兵没了,权没了,但钱却还在。马鸿逵见宁夏难保,早就提前转移了资产。他租用了美国人的运输机,将自己苦心搜刮的7.5吨黄金,以及数不清的美钞、珠宝运送到了台湾和香港。如今他要做的,就只有保住自己的财产了。

宁夏解放后,马鸿逵就“病了”,一直在自己重庆的寓所里“养病。”10月5日,马鸿逵的寓所周围突然布满了明枪暗哨,变得戒备重重。

就在马鸿逵惊疑不定之时,蒋经国和钱大钧突然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蒋经国说:

“总裁和阎院长(阎锡山)将要来探你的病,你就别起来了,好好休息。”

不一会儿,蒋介石的专车停在了马府门口。蒋介石和阎锡山在蒋经国的引导下,进入了马鸿逵的卧室。

马鸿逵一见,不顾“病体”,扑通一声跪了。他抱住蒋介石的脚,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

“我对不起总裁,我对不起党国啊!”

蒋介石看着马鸿逵的样子,也有些不知所措,他强忍着厌恶,拍着马鸿逵的肩膀说:

“别这样,别这样,宁夏丢失,仗没打好,我也有责任嘛。”

阎锡山也跟着附

和道:

“对啊,没有了宁夏,我们还有大西南,还能东山再起的。”

三人就坐后,马鸿逵本想向蒋介石报告西北的战事。然而蒋介石才懒得和他废话,问了几句病情,便起身离去。

马鸿逵欲起身相送,但是蒋介石却只是冷冷地说:“你现在去台湾治病吧。”很显然在蒋介石眼里,马鸿逵已经毫无价值了。

马鸿逵泪流满面地说:“败军之将,鸡犬不如。”

其后他命令亲信赶在宁夏起义的最后时刻,将剩余的1300多两黄金全部运出了银川。这些钱本是用来支付全省官员和士兵的薪水,马鸿逵最后一次喝了自己将士的“兵血”。

最后,他乘坐“空中行宫”号客机,满载家人、卫士和6房姨太太,向台湾飞去。然而到了台湾,马鸿逵发现寄人篱下的生活是多么的难受

1949年11月,台湾行政院通过大陆逃台人员的第一个惩罚性法令,而马鸿逵竟首当其冲:

“前宁夏省主席马鸿逵,在此次西北战役时擅自撤兵,致友军遭到严重损失,且支援不利,着即撤职查办。”

当时逃台的国民党高官如过江之鲫,把石头往大街上一扔都能砸到几个,为啥却偏偏拿马鸿逵开刀。其原因无非是马鸿逵是地方杂牌,是最容易拿捏的替罪羊。

听说了行政院的决定后,马鸿逵气得暴跳如雷,于是立即设法找到了蒋介石,想要个说法。谁知一见到蒋,蒋介石一句客气话也没说,张口叫骂:

“你胆大包天,为什么擅自令宁夏兵团从甘肃平凉前线撤至固原,为何不尊军令不出兵援助兰州马继援?党国存亡之际,就知道保存实力,竟敢拿刚组建的地方保安部队贺兰军几千人装样子援兰,你还当面撒谎,什么急行军,就是放屁。擅自撤兵,贻误战机,擅离职守,你知罪吗?”

蒋介石一通数落,说得马鸿逵哑口无言。蒋介石对着马鸿逵摆了摆手:“李宗仁有李宗仁的账,马步芳有马步芳的账,你有你的账,你要好好反思,闭门思过,以后我再找你,你别老想着告状了。”

马鸿逵离开蒋的办公室后,认为台湾现在是待不得了。蒋介石已经不需要这些没兵没将的遗老撑场面了,与其在台湾受辱,还不如走为上策。

于是他赶紧收拾行装,准备逃离台湾了。他先让自己的四姨太刘慕侠到香港“治病”,然后让她设法打通去往美国的门路。

1951年5月,历经一年多的磨难,马鸿逵终于离开了台湾。同行的,还有次子马敦静全家。

马鸿逵到美后,开始用心经营他的安乐窝,决定利用自己带来的财产经商致富。然而马鸿逵本无经商才能,家里自然是有进无出。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由于马鸿逵失去了权势,经商又无能,他的姨太太们也做鸟兽散了。

马鸿逵的五姨太名叫邹德,本是上海光华大学的高材生。到了美国后,邹德便看不上又老又丑的马鸿逵。因此邹德和一位美籍华人教授发生了婚外情。一天,邹德找到马鸿逵:

“你我夫妻一场,到如今确实一地鸡毛,我还是好聚好散吧,望您老多保重身体吧。”

马鸿逵听后,只是泪如泉涌,他送了邹德5万美元,也是了解二人20年的夫妻之情。

1960年,马敦静和马敦厚的长子马家骅因为一笔财产的归属发生了纠纷,马鸿逵为此训斥了马敦静。然而马敦静不服,竟将父亲告上了美国的法院。

作为被告,马鸿逵不得不上法庭作证,父子二人当面争吵不休,闹得沸沸扬扬。此丑闻,通过新闻媒体到处传播,轰动海内外,为广大华人和马的亲朋故旧所耻笑。从此以后,羞愧难当的马鸿逵更加一蹶不振。

不久后,马鸿逵有听说跟随自己多年的卫士张三成、马仁在台湾因生活所迫而自杀的消息,更是老泪纵横,他感到自己离开大陆后,生活便急转直下,再也不能复起了。失去了“宁夏王”,如今的家也散了,这日子该怎么过呢?

而与此同时,他的堂兄马鸿宾却被选为第一、第二届人大代表,官至宁夏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甘肃省第一副省长等职,1955年还获得了八一解放勋章。两相对比,更衬托了马鸿逵的悲哀和凄凉。

如果马鸿逵选择起义,其地位和荣誉绝不会比马鸿宾差,也不至于客死他乡、妻离子散、众叛亲离。但世上没有后悔药,也没有那么多如果。

1970年1月14日,马鸿逵在百般孤寂之中,静静地死在了洛杉矶的一个破落的养鸡、养马的小农场里,终年79岁。

4 阅读:937

陶陶读历史

简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