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安天才少年距高考百天跳楼,遗书写:未来对我没吸引力

咸鱼永不放盐啊 2024-12-14 17:23:53

年少有为的他,在高中就出版了自己的两本史学著作,引得历史学界一片惊叹,被人们称为“解放以来最年轻的学术作者”。

但也就是因为自己的“天才”头衔,让他陷入了痛苦的旋涡中,在苦苦挣扎过后,年仅18岁就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位让人惋惜的天才,就是曾在西安中学就读的林嘉文,他为什么要在前途一片大好时草草结束生命?这背后又有怎样的隐因?

天才的孤独

因为出生于书香门第,林嘉文的起点远远超出了许多同龄人,他的家中堆满了各类书籍,从古典文学到历史专著应有尽有,幼年的林嘉文常常被书籍吸引,一待就是一整天,他的记忆力过人,不仅能轻松背诵经典诗词,更能深入思考这些文字背后的深意。

但最让他着迷的还是历史,他对《史记》、《资治通鉴》这样的大部头毫不畏惧,反而乐在其中,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就是《百家讲坛》。

通过这档节目,历史的厚重与细节逐渐在他脑海中鲜活起来,他不仅仅是学习这些内容,而是在思考它们背后的逻辑与因果关系,历史于他而言不是一堆陈旧的故事,而是一条生生不息的脉络。

这种超越同龄人的才华,往往意味着孤独,林嘉文与同龄人之间的沟通隔阂,早早地显现出来。

不同于其他孩子的游戏与社交,他更喜欢一个人思考沉浸在书海中,这种特质在他步入高中后愈发明显,他的知识储备和学术能力已经远远超出周围的同龄人,甚至能够与一些资深学者相媲美,然而他的才华却让他显得“格格不入”。

高中阶段林嘉文就萌生了写书的想法,出于多年对历史的积累和思考,他希望能将自己的见解记录下来,这样的计划对一个普通高中生而言近乎天方夜谭,但林嘉文不同,他不仅有天赋,更有超乎年龄的毅力。

最终在2015年,他的第一本书《当道家统治中国》面世,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了道家思想在政治实践中的应用与意义,展现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底。

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在学术圈内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无法相信,这样一部逻辑严谨、见解独到的著作,竟然出自一名高中生之手,不少历史学者为之惊叹,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史学奇才。

但与此同时,林嘉文的身份也引发了质疑,一些人开始猜测这本书是否是“代笔”之作,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学校炒作的手段,这些声音对年仅16岁的他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或许正是这种舆论压力,让林嘉文在第二本书的出版时选择了公开身份,2016年他的第二本著作《忧乐为天下》问世。

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宋史,深入探讨了范仲淹的改革思想,这本书延续了第一本书的严谨风格,进一步巩固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就连著名宋史学者李裕民教授也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他为“解放以来最年轻的学术作者”。

随着名气的增长,林嘉文的生活并没有因此变得轻松,相反,因为外界的期待和关注让他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直至崩溃。

断掉的那根弦

成名后,林嘉文被别人带上“年少有为”的标签,但同时也迎来了同龄人的嫉妒和疏远,甚至在网络上有一些质疑他抄袭的声音,他开始对周围的一切产生厌倦感,逐渐将自己封闭起来。

同学的疏远、舆论的质疑、公众的关注,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构成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

2015年,林嘉文被确诊为抑郁症。从那时起他不得不开始服用抗抑郁药物,试图缓解内心的焦虑与痛苦,他的父母为了帮助他走出阴影不惜一切代价陪伴他、鼓励他。

然而,这些努力似乎都无法消解他内心深处的挣扎。

2016年初,一位曾经对林嘉文影响深远的历史学者因病去世,这件事对他造成了致命的打击,让他原本已经脆弱不堪的心理防线开始崩塌,他开始频繁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并最终得出了一个令人绝望的结论:

“仅就世俗的生活而言,我能想象到我能努力到的一切,也早早认清了永远不能超越的界限……”

2016年2月23日,林嘉文在自己的遗书中详细描述了他的心路历程,他认为人生是一条可以看透的路,而他已经到达了尽头,他对未来的一切都感到厌倦,对自己的才能和成就也失去了兴趣。他的遗书中写道:

“未来对我已经毫无吸引力。”

当天深夜,在距离高考百天的关键时刻他从楼顶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他的离去震惊了社会,许多人为他的才华感到惋惜,也为他的选择感到不解。

林嘉文的故事不是个例,也让很多人开始关注抑郁症这个群体,在追求所谓的“完美主义”时,天才往往承受着常人无法理解的压力。

对于像林嘉文的突然离去,告诉我们真正的天才不只是需要掌声和赞美,更需要理解和陪伴。他们的敏感和孤独,常常被外界忽视,甚至被解读为“傲慢”或“冷漠”。这样的误解,也在侧面推动了悲剧的发生。

结语

林嘉文走了,但他的故事不会被遗忘。他用短暂的生命,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历史,他的离去让我们看到了天才成长中的隐忧,也提醒我们去关注那些正在努力追寻自我的年轻人。

天才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的滋养,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支持体系,我们要做的不是将他们推向高处孤立无援,而是为他们搭建一座桥梁,让他们在追求卓越的同时,能够找到心灵的依托。

对于林嘉文,我们无法挽回他的遗憾,但我们可以用他的故事提醒自己珍视身边的每一个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最终的目标,而在于走过的每一步旅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