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以及也门的战乱持续未见缓和,印度与巴基斯坦再度爆发冲突。当地时间2023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区域遭受恐怖袭击,导致26名旅客遇难。针对恐怖袭击事件,特朗普总统公开表示美国将全心全意支持印度,此举让印度政府感到无所畏惧,直接将矛头指向了巴基斯坦,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包括停止供水、驱逐巴驻新德里的高级专员署全部军事顾问,并废止向巴基斯坦公民发放的所有签证。作为回应,巴基斯坦也实施了对等的反击,封锁了印度所有航空公司的领空,关闭了边境口岸,取消了部分向印度公民发放的签证,并暂停了所有对印贸易。
于4月24日,时局显著恶化,印度一方宣布,巴基斯坦军队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周边的数个区域向印方据点开枪射击,进而引发印军的反攻行动。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警戒称,印控克什米尔区域的武装冲突可能触发两国间的“全面战争”。印度电视台报道称:在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持续紧张期间,有报道指出巴基斯坦军方已提升了其在控制线区域的兵力部署。
该克什米尔区域实为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紧张焦点,因涉及克什米尔的主权争议,两国间偶有军事冲突爆发。特别是当几年前印度总理莫迪宣布剥夺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自治权,并对其实施严格的控制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紧张关系显著加剧。在2019年,针对印度军警的自杀式恐怖袭击在印控克什米尔区域爆发,印度当局明确将巴基斯坦政府视为幕后策划者,并随即派遣幻影-2000战斗机,对位于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目标实施了空袭行动。次日,巴基斯坦空军展开了反攻,与印度空军在克什米尔控制线区域发生了空中冲突。巴基斯坦空军成功击落了一架印度空军的米格-21战斗机,并成功俘获了飞行员。
继2019年的空战失利后,印度空军启动了旨在提升能力的针对性改革,其首项举措便是升级改造设施简陋的前沿机场。以往,印度空军的前沿基地设施匮乏,甚至缺乏基本的停机坪,因此先进的第四代战斗机如苏-30和幻影-2000通常只能驻扎于后方的大型机场,而前沿机场则仅部署维护需求较低的米格-21战斗机。此问题在2019年的空中冲突中引发了米格-21与驻扎于后方的苏-30失去联系的情况,当米格-21面对巴方飞机时,印度空军的苏-30仍处于前往前线的过程中,导致孤立无援的米格-21被巴基斯坦击落。近来,印度空军大幅投资于前沿机场的改造工程,包括延长跑道及增设抗爆炸机库,旨在提升其防御能力。如此一来,若与巴基斯坦空军再度对峙,迎击对方战机的将不再是老旧的米格-21,而是性能更为先进的苏-30、幻影-2000以及阵风战斗机。
其次,鉴于苏-30战斗机搭载的R-77、R-27空对空导弹存在有效射程局限的问题,印度空军已着手实施优化措施。为了在作战半径上超越巴基斯坦F-16所搭载的AIM-120C5导弹,印度空军引入了以色列制造的德比-ER中远程空对空导弹,并对苏-30MKI战斗机进行了升级改造,使该机型能够发射德比-ER导弹。德比-ER导弹采用了与霹雳-15导弹相同的双脉冲点火系统,其最大射程可达100公里。此外,法国引进的阵风战斗机装备了“流星”超远程空空导弹,其最大射程达到150公里。部署德比-ER与“流星”空对空导弹于印度军队之后,巴基斯坦的F-16战斗机已不再具备在超视距空战中抑制印度空军的能力。
近年来,印度空军内部始终怀揣复仇之心,旨在报复2019年的失利。于4月24日启动的,印度空军展开了大规模的“阿克拉曼”演练活动,该演习涵盖了包括阵风和苏-30MKI在内的主力战斗机部队。印度媒体指出,“印度空军的飞行器已从多个空军基地调动并集结,涵盖东部区域”。
印度空军实施了大规模兵力集中行动,这一举动显然旨在为潜在的印巴冲突进行备战,并且存在采取先发制人战略的可能性,动用包括阵风、苏-30MKI以及幻影-2000在内的先进战机,类似于2019年的行动,对巴基斯坦实施空中打击。
尽管印度空军在过去几年显著增强了其实力,巴基斯坦空军亦非停滞不前。继印度空军接收法国制造的阵风战斗机后,巴基斯坦空军采取双线策略,首先部署了枭龙Block3战斗机,并随后从中国购入了歼-10C战斗机。这两款机型均配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与先进的霹雳-15空空导弹,其空战效能与阵风战斗机相匹敌。
印度空军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其战斗机机队的规模上,其中苏-30MKI的总数高达约240架,此外还拥有36架阵风战斗机、超过40架的幻影-2000以及50多架的米格-29。若仅考虑第四代战斗机,则其总量接近400架。巴基斯坦空军的核心力量包括约70架F-16战斗机、接近200架FC-1“枭龙”战斗机以及36架J-10C战斗机,合计第四代战斗机的数量大致超过300架。从表面上看,双方的数量对比似乎相差无几,但关键在于,巴基斯坦所拥有的约七十架F-16战机及三分之二的枭龙战机,其型号相对陈旧,其空中作战效能明显逊于法国的阵风以及经过现代化升级的苏-30MKI。此外,特朗普政府已公开表示倾向于支持印度,这意味着巴基斯坦空军依赖的七十多架F-16战机将面临美国的严格限制,不再像2019年那样可以自由用于对抗印度。因此,巴基斯坦空军实际上能与阵风、苏-30MKI进行较量的主力战机,仅剩下大约三十六架歼-10战机与少量的枭龙Block3型号。
当然,巴基斯坦并非全无优势。印度空军需将大量空中资源部署于东部,用于对抗巴基斯坦的战斗机数量有限。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的主要对手仅为印度,因此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军事态势呈现出相对均衡的状态。
相比之下,印度当前的核心优势体现在苏-30MKI及阵风战斗机的起降能力更强,能承载更重的负载,即高达8吨的弹药,这使得它们在执行地面打击任务时表现更为游刃有余。C、枭龙战斗机的最大起飞重量并未跨越20吨这一门槛,其在执行空对空作战任务时表现尚可,但若承担起对地攻击任务,则可能因火力配置显得略显不足。然而,若印巴发生冲突,巴基斯坦空军将以防御为核心战略,主要目标在于抵御印度空军的大规模空中打击,确保防线稳固,完成基本防御任务即可。
当前,歼-10C对巴基斯坦空军而言,实为“全村的期待”,它是唯一有望在空中对抗中超越苏-30MKI与阵风战斗机的机型。歼-10C系基于歼-10A型号升级而来,其设计在保留原有气动布局的基础上,优化了雷达罩与进气道配置,显著提升了整体隐形性能。这一改进导致其高空高速性能有所妥协,但中低空亚音速飞行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在航空电子系统中,歼-10C更新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红外搜索与跟踪(IRST)光电系统、衍射式抬头显示器以及头盔显示系统。在动力配置上,歼-10C型号装备了自主研发的涡扇-10发动机,其推力较之前的AL-31发动机显著提升了超过一吨。在武器配置上,歼-10A搭载的霹雳-8与霹雳-12空对空导弹,在进阶型号歼-10C上被换装为性能更先进的霹雳-10与霹雳-15空对空导弹,并且具备发射各类反辐射导弹、反舰导弹以及激光制导炸弹的能力,实现了从专精于空战的战斗机向多功能战斗机的转变。
R、R-77发起反攻,其生存概率在展现超机动性能前可能较低。
因此,阵风战斗机可能与歼-10C形成激烈的竞争态势,该机型亦采用了鸭式气动设计,其鸭翼与主翼的间距更小,由此产生的交互效应更为显著,升力增强效应更加突出,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高速性能,但其机动性极为强大,与歼-10C的实力相当,难分高下。
在隐身设计方面,阵风战斗机与歼-10C相比较,均展现出卓越性能,堪称五代机之下的顶尖隐身战机。在电子战系统领域,歼-10C的显著优势体现在配备了体积更为庞大的雷达系统,具备更强大的主动探测性能。阵风战斗机的优势在于其配备了升级版的“前扇区光学系统”,该系统融合了先进的第三代红外成像线阵列和电视/激光测距仪模块,具备远程侦察、空对空作战及空对地多目标同步跟踪与测距能力,同时支持敌我识别功能。其空对空探测的有效范围可达130公里,利用电视影像进行目标识别的距离超过50公里,而激光测距仪的有效测量距离则达到40公里。配备“前扇区光学系统”的阵风战斗机能够显著缩短雷达开机时间,从而增强其隐形突袭能力。
关于歼-10C与阵风的主要空战武器配置,双方性能亦不相上下。在歼-10C战斗机上装备的霹雳-15导弹,通过采用双脉冲点火技术,在导弹接近目标时仍能维持其动能优势,从而显著增强了导弹在最大射程下的打击精度。至于阵风所配备的“流星”空对空导弹,其搭载了冲压发动机技术,与火箭发动机相比,该发动机的工作时长显著延长,大约为其两倍以上,这赋予了“流星”导弹极其庞大的不可规避区域,据说这一范围可达惊人的80千米。
然而,“流星”空空导弹存在一个关键的局限性,即其发动机运行必需依赖于空气供应,这一需求对导弹的发射高度设定产生了严格的约束条件。此外,进气道的设计使得“流星”在机动飞行时必须考量进气效率,进而对导弹的机动性能构成了一定的限制。当“流星”空空导弹的推进剂耗竭之后,额外的进气口会转变为一种负担,显著增加其空气动力阻力。由此观之,“流星”空空导弹在燃料耗尽的情况下,难以延续AIM-120、霹雳-15导弹那样的滑翔航程。
若歼-10C与阵风展开对决,凭借霹雳-15导弹的远距离优势及末制导的精确性,可确保双方作战距离保持在100公里及以上。相比之下,应对阵风应着重利用“流星”空空导弹难以规避区域的优越性能,确保战斗范围锁定在约60至80公里的范畴内。综上所述,无论是歼-10C还是阵风战斗机均未展现出压倒性的胜算。然而,在中国的军事装备体系中,歼-10C的地位已略显逊色,相比之下,阵风战斗机在印度的军备库中则被视作性能优越的机型,两者的实际能力差异已然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