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复辟失败后,“辫子军”何去何从?

闲人杂谈 2025-01-06 20:24:09
张勋复辟:一场闹剧的开场

1917 年,风云变幻的中华大地,上演了一出令人瞠目结舌的闹剧 —— 张勋复辟。彼时,辛亥革命的浪潮虽已推翻清王朝,共和之风吹遍大江南北,但封建残余的暗流依旧涌动。

张勋,这位自诩为清廷忠臣的 “辫帅”,在袁世凯去世、黎元洪与段祺瑞 “府院之争” 白热化的局势下,打着进京调停的幌子,率领 5000 辫子军大摇大摆地踏入京城。他心中怀揣的,可不是什么和平的愿景,而是妄图复辟帝制、恢复大清昔日荣光的野心。

一到京城,张勋便急电各地清朝遗老,一场惊天阴谋迅速展开。7 月 1 日,他撵走黎元洪,将年仅 12 岁的溥仪重新捧上皇位,宣布复辟,改称此年为 “宣统九年”,京城一时间龙旗飘飘,仿佛时光倒流。然而,这场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闹剧,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短短 12 天,段祺瑞在天津马厂誓师,组织讨逆军,以捍卫共和之名,向张勋的辫子军发起猛烈攻击。辫子军虽号称有 60 营之众,但进京的这 5000 人,在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讨逆军面前,不过是螳臂当车。交战伊始,辫子军便节节败退,主力在天坛刚刚交锋,就匆忙挂起五色旗投降;另一部分负隅顽抗的,退往南池子张勋住宅,也不过是困兽之斗。讨逆军一枚炮弹击中张宅,火光冲天之际,张勋在荷兰人的庇护下,狼狈逃入东交民巷荷兰使馆,溥仪也再度宣布退位,这场复辟闹剧就此草草收场。

复辟失败:树倒猢狲散

随着张勋的仓皇出逃,辫子军顿时群龙无首,陷入了一片混乱。那些原本还耀武扬威、凭借着辫子在京城作威作福的士兵们,瞬间没了主心骨。讨逆军的攻势愈发猛烈,辫子军兵败如山倒,主力在天坛刚刚交战,便匆忙挂起五色旗投降;另一部分负隅顽抗的,退往南池子张勋住宅,也不过是困兽之斗。讨逆军一枚炮弹击中张宅,火光冲天之际,辫子军彻底失去了抵抗的意志。

战场上,辫子军为了保命,纷纷剪掉了他们曾经视为 “特权” 象征的辫子。在过去,有了这条辫子,他们看戏、乘车可以不用买票,甚至买东西也能不给钱。但如今,辫子却成了他们的 “催命符”,因为复辟不得人心,而头上留辫之人在民国已极为少见,太过扎眼。于是,战场上除了丢下大量的军械外,还有剪掉下来的大堆辫子,成了中外战争中一道独特而又荒诞的景观。

张勋的归宿:从 “辫帅” 到阶下囚

张勋逃入荷兰使馆后,日子也并不好过。北洋政府对他发布了通缉令,虽然后来向荷兰使馆提出引渡不过是做表面文章,且有不少督军出面说情,通缉令最终不了了之,但在使馆的那段时光,他犹如困兽。1918 年,北洋政府决定对张勋实行特赦,他这才重获自由。

恢复自由身的张勋,并未再涉足军政界。他离开北京,来到天津,蛰居在德租界 6 号寓所,从此远离了权力的纷争,安心当起了寓公。期间,张作霖曾建议徐世昌,恢复其长江巡阅使兼安徽督军之职,徐世昌也出面邀请他担任全国林业督办,都被他一一拒绝。他似乎彻底看透了局势,只想安安稳稳度过余生,那根标志性的辫子,依旧留着,任谁劝说,都不肯剪掉,时时仍以前清旧臣自居。

晚年的张勋,在天津投身商界,创办了各类实业公司与银行、钱庄等,摇身一变成为一方巨富。据说,他投资或者经营的产业多达 70 多家,总资产有五六千万之巨。不仅如此,他还涉足慈善,发了财也没忘记江西的父老乡亲,给他们修房,资助来京求学的江西老乡,倒也博得了一些好名声。1923 年,张勋在天津病逝,结束了他颇具争议的一生,各界人士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其复辟之举,注定成为历史的污点,警示着后人。

辫子军残部:各寻出路(一)北京的辫子军

在北京的辫子军,在张勋出逃、复辟失败后,陷入了极度混乱的状态。讨逆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对其进行围剿,辫子军或投降、或逃亡、或被收编。投降的辫子军,被解除武装,乖乖地交出了枪械,随后在讨逆军的安排下,剪掉了那根象征旧时代的辫子,灰溜溜地回乡务农,曾经的威风八面荡然无存;而那些逃亡的辫子军,犹如惊弓之鸟,四处奔散。有的为了躲避追捕,隐姓埋名,远走他乡,在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有的在逃亡途中,钱财散尽,饥寒交迫,生活陷入绝境。还有一部分辫子军被其他军阀势力相中,收编进各自的队伍。这些被收编的士兵,只能无奈地融入新的军队体系,为新的主子卖命,全然没了当初跟着张勋复辟时的 “底气”。

(二)徐州等地的辫子军

在徐州、海州等地,原本作为张勋复辟大本营的辫子军,同样面临着命运的抉择。徐州的辫子军,在当地军阀的威逼利诱下,大部分被收编。军阀们看到了这支军队的 “利用价值”,虽说他们刚刚经历了复辟失败的重创,但毕竟还有一定的兵力。于是,经过一番整编,这些辫子军换上了新的军装,听从新军阀的调遣,成为地方势力争权夺利的工具。海州的辫子军也未能幸免,当地的实力派迅速出手,将其纳入麾下,或打散重组,或补充到自己的嫡系部队中,加强自身实力。如此一来,徐州、海州等地的局势也随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军阀势力格局被重新洗牌,辫子军残部成为了其中的一颗 “棋子”,在动荡的时局中继续挣扎求生。

历史回响:辫子军结局的深层意义

张勋及其辫子军的覆灭,宛如一记沉重的警钟,在历史的长廊中久久回荡。它不仅是一场复辟闹剧的惨淡收场,更是一个时代变迁的生动注脚。辫子军的兴衰,折射出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转型的剧痛与挣扎。共和的曙光虽已初现,但封建残余势力仍妄图倒行逆施,张勋复辟便是其最后的疯狂反扑。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辫子军的失败,鲜明地昭示了封建帝制在中国彻底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从更广阔的历史视野来看,辫子军的瓦解也是民国初期军阀混战、政治格局动荡的一个缩影。各路军阀为了一己私利,或拉拢、或抛弃,毫无原则与底线可言。张勋复辟失败后,皖系、直系等军阀势力迅速填补权力真空,争权夺利的斗争愈发激烈,国家陷入更深的战乱泥沼。但与此同时,民众对共和的追求、对民主的向往愈发坚定,一批仁人志士继续为国家的真正独立、民主而不懈奋斗,为后续的革命浪潮积蓄着力量,推动着中国历史在曲折中艰难前行。

1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