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这回真是搞了个大新闻,息屏24小时的建议一下子就火了,大家都在讨论这事儿。说实话,我也没想到会这么火爆,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挺上心的。
姚明在两会上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估计自己都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这事儿一下子就冲上了微博热搜榜第一,而且还在那儿挂了好长时间。姚明自己都说很吃惊,没想到会这么受关注。看来这个问题确实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大家都在担心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影响。姚明说希望能有更多人响应这个建议,自发地去尝试一下。其实不光是孩子,我觉得大人也该试试,看看能不能离开手机活24小时。
姚明这个建议一出来,立马就引发了全网热议。大家都在讨论这事儿能不能行得通,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有人说这想法挺好,能让孩子们多运动运动。也有人觉得现在这个社会,离开电子产品24小时根本不现实。不过不管怎么说,至少这个话题被提出来了,让大家都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这就是姚明的高明之处,他抛出一个议题,引发全社会的讨论。
其实姚明提出这个建议之前,也是做了不少功课的。他带领姚基金做了一项问卷调查,收回了一万六千多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老师和家长都支持减少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这说明姚明的建议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数据支撑的。不过即便如此,要真正落实这个建议还是有不少困难的。毕竟中国这么大,各地情况差异也很大,不可能一刀切地执行。
姚明自己也尝试过息屏24小时,结果发现确实挺难的。他说自己试了两次,感觉很焦虑。而且一旦恢复使用,发现那些找不着他的人也很焦虑。这就说明,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跟电子产品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想要完全脱离24小时,确实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姚明也说了,在具体执行上肯定需要一些灵活性,不能太死板。
其实姚明提出这个建议,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说这个建议从构想到最终形成用了3个多月时间,算是投入比较多精力的一份建议了。可见姚明对这个问题是很重视的。不过他也知道,要真正落实这个建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中国这么大,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一下子就全国推广。各地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方案。
姚明说,他希望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个建议。这个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3年时间能不能真正形成一个可行的方案,还要看各方面的努力。不过姚明提出这个时间表,至少给了一个努力的方向。他希望3年后,能够在政策和法律层面对这个行动进行制度化规范。这是一个很有野心的目标,不过也体现了姚明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
姚明虽然是篮球明星出身,但他并不认为体育是唯一的选择。他说,除了体育,还可以有绘画、书法、音乐等其他活动。关键是要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选择,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不同的事物。姚明强调,体育只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但绝对不是唯一的选择。他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组织和公益组织参与进来,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样化的活动选择。
其实姚明这个想法挺好的,不能把孩子们的兴趣局限在某一个领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爱好,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去尝试不同的事物。可能有的孩子喜欢运动,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音乐。只有让他们多接触,才能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而且这些活动也能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不仅仅是身体,还有智力和情感方面的发展。
姚明还特别提到了社会组织和公益组织的作用。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想法。这些组织可以提供更专业、更多样化的活动,弥补学校和家庭的不足。比如说,有些公益组织可以组织孩子们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从小就培养社会责任感。还有一些组织可以提供一些特殊的技能培训,比如编程、机器人制作等,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活动。
姚明把体育课和体育赛事比作识字和写文章,这个比喻挺有意思的。他说体育课就像学习写字,而体育赛事就像写文章。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体育课教会我们基本的技能,而体育赛事则是让我们把这些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这个观点我觉得挺有道理的,确实需要两者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出对体育有兴趣、有能力的孩子。
姚明从2007年就开始在这方面做努力了。他先是和纳什一起通过篮球慈善赛为偏远地区的青少年筹款,后来又成立了姚基金,开展了希望小学篮球季项目。这些项目已经帮助了很多孩子,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篮球这项运动。据统计,姚基金的公益项目已经累计支持了4661所乡村学校,约540万人次青少年因此受益。这个数字真的很惊人,说明姚明的努力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除了息屏24小时的建议,姚明这次还带来了另一个建议,就是加大对校园三大球赛事的支持。这两个建议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孩子们能少花一些时间在电子产品上,那么他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而如果有更多的校园体育赛事,孩子们也会更有动力去参与体育活动。这两个建议如果能够结合起来实施,相信会对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起到很大的作用。
姚明给自己定了一个三年的目标,希望通过这三年的实践,能够积累足够的经验,为后续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这个目标说实话挺有挑战性的。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个建议,并且取得足够的反馈,确实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不过姚明既然提出了这个目标,相信他一定会努力去实现的。
这三年时间里,姚明和他的团队估计会很忙。他们需要和各地的学校、家长、社会组织进行沟通,了解大家的想法和建议。可能还需要设计一些具体的活动方案,帮助大家更好地实施这个建议。同时,他们还需要收集各种反馈信息,分析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些工作都不是简单的,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不过,即使三年后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标,我觉得这个尝试也是很有意义的。至少它让我们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开始思考如何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肯定会积累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未来的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不管结果如何,这个尝试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
姚明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字平衡们这一代40多岁的人是互联网的00后则是互。这个比喻挺形象的,确实反映了不同代人对互联网的不同态度。我们这一代人还记得没有互联网的日子,而现在的孩子们从出生就生活在互联网环境中。这种差异确实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我们可能会过度担心互联网对孩子的影响,而孩子们可能会过度依赖互联网。
姚明说他自己每天也要花七八个小时接触电子产品,这说明即使是他这样的体育明星,也难以完全摆脱电子产品的影响。这就更不用说普通人了。所以姚明提出实是在寻求一种平衡点。我们不可能完全摆脱电子产品,但也不能过度依赖。关键是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对每个人来说可能都不一样,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
姚明说这个建议不仅仅是给孩子的,其实也是给我们这一代人的。这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大人其实也需要学会如何平衡使用电子产品。只有我们自己做好了,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所以这24小建议,其实是对全社会的一个挑战。它让我们重新思考我们与电子产品的关系,思考如何在数字时代保持身心健康。这个挑战不容易,但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