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这窝囊样,还是男人吗?”
别人家的老婆骂老公,是这样式的。
李清照呢?她这么骂: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骂完之后,她老公就羞愧死了。是真的死了。
到底是“千古第一才女”,写的这首《夏日绝句》,不管在春天、秋天还是冬天,都是一样绝。
在李清照写的必背作品里,这首诗字数最少,杀伤力却是最大的。
就冲这身傲骨,如此有气魄地悲愤慷慨,西楚霸王项羽见了都得敬三分,敢问世间又有几人可以匹敌?
大家坐好了哈,咱们现在开始回放“拽姐”李清照的传奇人生。
山东济南妹子李清照,不用猜都知道,肯定出生于书香门第。
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也是朝廷命官;母亲王氏出身士大夫家庭。
就这样的文化氛围,咱且不论教育理念怎么样,单说“近朱者赤”,也够李清照才华过人了。
16岁那年,从家乡到首都汴京生活了10年的李清照,生下了千古名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几个意思呢?
昨天晚上雨小风大,我呼呼睡了一夜,酒还没完全醒,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啥天气呀,她居然说海棠花和昨天一个样。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呀。
也许李清照觉得一首《如梦令》不够我们背的, 又来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几个意思呢?
说的是某次外出郊游,玩到太阳回家了她都不想回家。
直到大晚上尽了兴才划船回去,哪知道又迷路,划到了藕花池的深处。
拼命划船的时候,把一滩水鸟吓得飞起。
如此活泼秀丽的《如梦令》系列一经发表, 整个汴京的繁华都逊色了几分。
那个年代的女娃都在家干活啥的,大字不识几个,李清照喝酒骑马,写诗作画,你就说潇洒不潇洒?
17岁那年,她又写出《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总结唐代“安史之乱”的历史教训,表面讽刺唐朝皇帝,实则告诫宋朝皇帝:别作,要当皇帝就好好当。
是不是好刚?
未经世事的少女,能对国家社稷表达深刻的关注和忧虑,李清照是有资格“刚”的。
她评价前辈柳永的词俗不可耐,王安石和曾巩的词没法看。
是不是很狂傲?这两位可是“唐宋八大家”的成员啊。
“唐宋八大家”又怎么样?
欧阳修和苏轼不也是“唐宋八大家”吗?李清照说他俩“音律不齐”。
“拽姐”评价师爷爷苏轼不一样没手软嘛。
18岁那年,又“拽”又“刚”的李清照该嫁人了。
嫁给谁?赵明诚。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
赵家和李家一样既是京官,也是清官。
赵明诚比李清照大3岁,结了婚还在太学读书,每个月初一、十五放假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和老婆一起去当铺,变卖几件衣物。
换的钱干啥呢?开开心心到旁边热闹的相国寺市场“淘宝”。
他们俩都喜欢字画、玉石、碑文,亲友们都说“这对高雅夫妇,简直就是天造地设。”
两年后,赵明诚毕业进入编制,当上了小官,总算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
李清照依然和他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钱花哪去了?
买书。
尽管家里的藏书已经茫茫多,还是远不够夫妇俩“食用”。
他俩甚至瞄准了朝廷馆阁收藏的“罕见书籍”,千方百计地寻亲访友,要借来细看,借来抄写。
要是遇到名人书画,三代奇器,更不惜当街脱卸身上的衣服和财物来交易。
话说某次,看到有人在卖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要价20万,他俩赶紧付了些定金把画带回家,捧在手里是足足观赏了两天两夜。
然后呢,该买不起还是买不起,还给人家之后,夫妇俩依依不舍地甚至流起了小眼泪。
本来只是烦恼钱不够花,突然祸从天降。
朝廷里面,新旧两个党派争斗得厉害,李清照她爹被卷进去了,下去了;李清照她公公,也就是赵明诚的爹上来了。
尽管赵亲家全力救援,被当作“奸党”成员的李亲家,还是被免了官。
更严重的是,李清照也跟着被卷进去了。
咱们看这朝廷下的什么令哈:奸党子孙不能住汴京,谁也不准跟奸党子孙结亲。
所以,李清照和赵明诚这对新婚夫妇被强行分居两地。
李清照毕竟离开老家那么多年了,突然又和父母回到原产地过农村生活,不习惯,当然不习惯。
关键呢,很是牵挂赵明诚。
怎么办呢?写首诗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几个意思呢,夫君,想你念你,满脑子都是你。
恩爱的小夫妻,就这么思啊恋啊,两年后,朝廷大赦天下,李清照终于得以回到汴京,与赵明诚团聚。
才一年的光景,一波刚刚平息,一波又来侵袭:李清照的公公被贬官,5天后就病逝了。
当时的宰相蔡京诬陷赵家是罪官,家属亲戚都去了牢里吃盒饭。
几经周折,没多久便无罪释放。
但是,赵明诚这官是没得当了。
所以,李清照随他回到山东潍坊过了十几年的平民日子,“易安居士”这个名号正是诞生于此。
夫妇俩每天吟诗作画,喝酒论茶,还一起收集了一大批石刻资料。
那一段琴瑟合鸣、宁静有趣的时光,是李清照一生中最温暖的岁月。
你是不是要问证据?
李清照后来在《金石录后序》中,对“那些年”有非常详细的叙述。
你是不是要问《金石录》谁写的?
夫唱妇随,赵明诚牵的头,李清照做辅助。
李清照43岁那年,赵明诚在山东淄博平定逃兵有功,又当上个小官了。
还没来得及适应呢,第二年就发生了“靖康之变”。
好巧不巧,赵明诚的母亲也在这时候去世。
老公去南京给婆婆奔丧,李清照眼看着“北宋”要玩完了,“南宋”在战火纷飞中隆重登场,李清照不得不着手搬家。
书啊,画啊,古器啊, 奇石啊,足足有15车。
你是不是想说,家当好多啊。
其实,这些就是个冰山一角。
当时又不能货运啥的,况且又是贵重物品, 李清照只能随身带着这些优中选优的奇世珍宝。
一个柔弱女子,押着15车家当,于兵荒马乱之中、舟车劳顿之下,花了好几个月时间,历经千难万险,平安到达南京,与赵明诚汇合。
咱们就是说,李清照的大智大勇,谁能不服?
可惜,赵明诚就没有李清照这么有出息。
这不兵乱嘛,赵明诚作为南京市市长,没啥军事能力和管理能力也就算了;下属判断市里有人叛乱,他还不以为然,不为所动。
不靠谱的领导,指望不上,聪明的下属只好自己上,悄摸摸地布好了阵。
果不其然,半夜三更的真就造反了,真就自投罗网了。
天亮时分,下属去找赵明诚报告,却发现他早就利用一根绳子从城墙上逃跑了。
这不是闹了个大笑话吗?
朋友们,你是不是想说赵明诚太怂了,自己什么身份不清楚吗?
作为“拽姐”李清照的老公,怎么能贪生怕死?弃城而逃,因而被天下人耻笑。
自那以后,李清照就对这个“怂货”老公冷淡疏远了。
紧接着,李清照发现赵明诚并没有那么爱她,心里更是倍感凄凉。
这不还是因为兵乱嘛,夫妻俩如果一分别,要想团聚可就得盼到猴年马月。
李清照担心自己保护不了这么多“夫妻共同财产”,虽说指望不上这个“怂货”,出于礼貌,她还是问了问赵明诚:
“若真发生不测,那该如何是好?”
赵明诚怎么答的呢?
“先丢辎重,再抛弃衣物,然后依次是书册、卷轴和古器。”
“咱俩收藏的最为珍贵的《赵氏神妙帖》,绝对不能失去,你在它在,与之共存亡。”
朋友们,这是好老公吗?
当然不是。
好老公没有这么多话,回答四个字就行了:“保命要紧”!
再接着呢,李清照和赵明诚开始逃亡,逃到了当年项羽兵败自杀的地方。
望着滔滔江水,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随口就吟诵出了小学生必背的千古名篇:《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赵明诚站在她身后是听得一清二楚,都是读书人,哪能不知道老婆是什么意思?
李清照表面在歌颂“顶天立地的项羽”,其实是在骂“怂货”老公太窝囊。
深陷羞愧和自责的赵明诚,当年就病逝了,仅仅49岁。
毕竟是夫妻情深,给赵明诚安葬妥当之后,李清照也是大病一场。
没了丈夫的妇道人家,在战乱年代根本没法独立生活,李清照先是投奔赵明诚的大妹夫李擢权,之后又转投弟弟李迒。
期间,李清照随身带的贵重物品,因为颠沛流离,遗失了不少,又被偷走了一些。
这让孤独无依的李清照更觉得伤痛。
叮咚一声响,八品官员张汝舟出现了。
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雪上加霜。
因为惦记李清照的那些“宝贝”,他既会甜言蜜语地嘘寒问暖,又给予吃穿用度方面的照顾。
这时候,赵明诚已经去世3年,李清照以为自己又遇良人,经不住劝,也就嫁给了张汝舟。
婚后,张汝舟发现李清照并没有多少财物,大失所望,感觉投资失败,对李清照想骂就骂,想打就打。
俗话说: 好狗不挡道,好汉不打妻。
这个张汝舟可太不是个东西了。
“拽姐”李清照怎么忍得了?
所以,报官告他!
那会儿还没有“家暴”这个说法, 李清照报警是为了揭发张汝舟:“骗官又贪钱”的罪行,同时要求离婚。
这下,十里八乡的人都傻眼了。
结婚才三个月,哪有这样鱼死网破、又坏自己名声的做法?
因为当时宋朝的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2年徒刑。
“拽姐”可是李清照啊,她才不怕呢,坐牢就坐牢,张汝舟的官帽不是给卸了嘛,前途不是没有了嘛。
后来,经过李清照多位亲友的大力营救,她被关押了9天,可算出来了。
再后来的23年里,李清照从个人的痛苦慢慢解脱出来,更加地关注国家大事。
眼看大好河山可能落入敌手,她写出了“江山留与后人愁”的千古绝唱。
李清照还将赵明诚的遗作《金石录》整理妥当,进献给朝廷;同时呢,保持着诗词创作热情的她也为自己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
这位“千古第一才女”,去世于浙江绍兴,享年72岁。
如果你是她,会觉得此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呢?
好了,这期脾气和才气一样高的“拽姐”李清照就讲到这里,感谢大家!
关注我,咱们下期讲眼睛比《满江红》还红的岳飞,是怎么写下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