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陶峙岳在新疆通电起义,3名国军将领坚决反对,他们下场如何

历来有些现实 2023-02-03 01:47:35

“马军长,大事不好,共产党的人昨晚到新疆了,住在了绿洲酒店,包尔汉和陶峙岳也跟他们联系上了!”

1949年9月18日晚上,一名国民党军官慌慌张张走进骑五军军部,向军长马呈祥报告。马呈祥面色阴沉,看了看身边的两位国军将领说:“二位兄弟,你们说怎么办?”

两位将领,一个是国军整编七十八师师长叶成,一个是整一百七十九旅旅长罗恕人。

叶成首先开口说话了:“怎么办?决一死战!”

“我们和共产党势不两立,马上把共产党代表给干掉,连包尔汉和陶峙岳也一起收拾咯!”罗恕人拍着胸脯说。

话音刚落,副官进来报告:“马军长,陶峙岳打电话来了,请您去他府上吃饭,还说他知道罗、叶二将军也在这里,让他俩也一起去。”

罗恕人和叶成听了大惊失色,罗恕人瞪大眼睛问马呈祥:“马军长,陶峙岳怎么知道我和叶师长在您这里,看来大事不妙啊。”

马呈祥说:“先不说这个,陶峙岳的公馆已然成为龙潭虎穴,他设下的可能是鸿门宴,当务之急是,我们去还是不去?”

罗恕人和叶成听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该怎么办。马呈祥则背着手,开始在屋里来回踱步。

陶峙岳何许人也,他跟马呈祥是什么关系,后来这三人去没去赴宴,后事如何?

这一切,还要从兰州解放说起。

1949年8月26日,兰州城被西北野战军解放。

兰州地势险要,城防坚固,守卫兰州的又是马步芳、马鸿逵率领的一群亡命之徒。兰州战役打得异常惨烈,我军付出惨重代价,伤亡超过8000人。

无论如何,兰州终于回到人民手中,很快,西宁城头也插上红旗,到9月下旬,青海全境解放。西北解放军的兵锋,接下来,就该指向新疆了。

新疆的情况与兰州有所不同,解放军不想、也不需要付出那么高昂的代价。

说“不想”,是因为新疆面积很大,占了全国领土面积的六分之一左右,聚居着大量少数民族,一旦发生武力战争,会带来更加消极的影响,很容易伤害400万新疆人民的民族感情。

因此,争取和平解放新疆才是上策。

说“不需要”,是解放军判断,新疆可能不会发生类似兰州的恶战。这是因为,担任新疆省政府主席的包尔汉,以及担任河西警备司令部总司令、新疆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的陶峙岳,二位均是识时务的俊杰。

还有主政南疆的警备副总司令赵锡光,出身云南讲武堂,跟陶峙岳关系很好,他不是蒋介石嫡系,也不打算为国民党誓死效忠。

在解放军兵临城下时,陶峙岳他们审时度势,决定顺应时代潮流,以人民利益为重,积极筹备武装起义,谋求新疆和平解放。

新疆很多国民党军政要人,也对国民党彻底绝望,同意弃暗投明,为新疆解放做贡献,顺便也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

但是,也有人坚决反对起义,比如开篇时提到的以骑五军军长马呈祥、国民党整编七十八师师长叶成、一百七十九旅旅长罗恕人、迪化市警察局局长张汉东等将领为代表的顽固派。

马呈祥严格说来也是马家军的一分子,他不但是马步芳的外甥,还是其侄女女婿,两人有双重的亲属关系。

他的岳父,也不是良善之辈,正是马步芳的兄长马步青。

马步青

他的起家,离不开马步芳、马步青的栽培,没有他们就没有马呈祥的发达。吃水不忘挖井人,马呈祥对马步芳是忠心耿耿,是其得力助手。

1944年底,新疆伊犁、塔城、阿山三区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发展,进逼迪化(即乌鲁木齐)。国民党部队已经腐败,只能节节败退,望风而逃。

马步芳一看机会来了,就对蒋介石说:“我推荐一个人,来为你力挽狂澜,收拾残局。”

蒋介石问:“不知道你说的这个人是谁?”

“此人年少英俊,能征善战,他的名字叫马呈祥,是我的侄女婿和外甥。”马步芳说。

蒋介石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心说闹了半天,你小子是想乘人之危,要染指新疆啊。可是蒋介石手下偏偏没有人有能填上去力挽狂澜,无奈之下,只好调马呈祥入新。

从此,马呈祥的势力渗透到新疆,就成为国民党镇压三区革命运动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

马步芳虽然跟蒋介石勾心斗角,同床异梦,但是在与共产党斗争上面,立场是一致的。早在三十年代,马步芳就坚决阻击西路军,屠杀我西路军战士,欠下累累血债。

既然马步芳跟解放军势不两立,马呈祥自然也对解放军采取仇视态度,不会轻易放下武器。

解放军兵临城下,这时候的马呈祥,就像到了油锅边的鱼,肯定要垂死挣扎一番。而手下的叶成、罗恕人,以及张汉东等人,也非常顽固,不愿意看到新疆和平解放,想做困兽斗,跟解放军拼个鱼死网破。

几个人一拍即合,开始密谋策划,打算兴风作浪,极力阻挠新疆的和平解放。

这一来,局面就有点不好控制。因为当时在迪化的国军总兵力有10万人,陶峙岳虽然是军事长官,但是他不是黄埔嫡系,能控制的兵力有限。

一个骑兵师和两个整编旅,被马呈祥控制,关键时刻他们不会听陶峙岳指挥。另外两个整编师和八个整编旅,是胡宗南的部队,陶峙岳也指挥不动。

当时的新疆,是各种力量进行角逐,堪称是暗流涌动,风起云涌,变幻莫测。在此情况下,我党必须早日介入,掌握主动权,让形势顺着有利于和平解放的方向发展。

除了上面提到的包尔汉,陶峙岳和赵锡光,迪化总部参谋长陶晋初也心向和平,跟我党的胡乔木、乔冠华早有联系,在暗中为和平解放新疆积极运作。

1949年9月15日,中共中央联络员邓力群秘密前往新疆,住在了绿洲酒店。

他来的目的,就是准备说服时任当时的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排除障碍,加快和平起义的步伐,早日实现新疆的和平解放。

由于当时新疆各界还没有达成共识,邓力群的新疆之行必须保密,一旦泄密,就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产生相反的效果,让新疆的局面变得无法收拾。

因此,无论是我党,还是包尔汉、陶峙岳方面都很重视保密工作,确保神不知鬼不觉。他们将邓力群秘密安排在绿洲酒店中居住,邓力群的衣食住行都由陶峙岳的副官和贴身警卫安排。出行的时候更加注意,邓力群乘坐的汽车,车窗都加了窗帘。

但是事与愿违,越是这样,越容易引起怀疑。众所周知,蒋介石为了控制军队,安插了很多政工干部和特务,他们手眼通天,无孔不入,邓力群的行踪还是很快暴露了。

邓力群到了新疆之后,频繁跟上级进行联系,而国民党军队的特务,检测到了这些无线电信号,马上判断出了异常。经过反复侦测,他们把目标锁定在邓力群下榻的绿洲酒店。

而绿洲酒店进进出出的神秘汽车,以及包尔汉等军政要人也不断到酒店去,更加重了特务们的怀疑。他们很快就做出判断,共产党的重要人物到了新疆。

这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马呈祥等人凶相毕露,打算暗杀邓力群,甚至加害包尔汉、陶峙岳。就在这时,陶峙岳通过电话,给马呈祥下了“请柬”,要他们到陶公馆赴宴。

陶峙岳这样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前面已经说过,陶峙岳岁尾名义上的总司令,但实际控制的兵力不多,不能跟马呈祥等人硬来,那样只能让局面不可收拾。

陶峙岳(左)、包尔汉

但是陶峙岳手中也有牌,那就是新疆人民不愿意燃起战火,广大国民党官兵不想开战,和平是人心所向。因此,陶峙岳决定走一步险棋,试探马呈祥等人的态度,并且见机行事,对他们晓以利害,看能不能说服他们放弃抵抗。哪怕他们不赞成起义,至少也不要从中添乱,这就掌握了主动权。

陶峙岳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了邓力群,得到对方的首肯后,马上派卫兵前去邀请马呈祥、叶成、罗恕人三人,深夜前往陶公馆赴宴。

这突如其来的邀请,让马呈祥等三人捏了一把汗,他们都在琢磨同一个问题——对方怎么知道他们三人在一起的?

其实他们也没有大惊小怪的必要,国民党特务监视包尔汉、陶峙岳,他们二人也不会坐以待毙,消极等待,肯定要监视马呈祥等人。

陶峙岳故意让对方知道:我知道你们三人在一起,对你们的行踪了如指掌。当三人感到陶峙岳在监视他们的时候,不约而同地惊出一身冷汗。更让他们感到为难的是,陶峙岳来者不善,设下鸿门宴,去还是不去?

商量之后,他们还是决定前往陶公馆,探探虚实。

一来陶峙岳是自己上级,不去的话不合情理;二来他们三人掌握的军队兵力不少,谅陶峙岳也不敢动粗。

到了陶公馆,他们才发现自己是杞人忧天,虚惊一场。陶公馆并没有如临大敌、戒备森严,也没有在那里发现什么可疑的迹象。

陶峙岳并没有满脸杀机,而是跟以前一样和颜悦色,显得十分诚恳。这一来,马呈祥三人高悬的心终于落地,神经不再紧绷。

陶峙岳也开门见山地说:“叫兄弟们到这里,是推心置腹谈心的,如果我说错了什么,请多多包涵。”

看到陶峙岳如此诚恳,马呈祥站起身说:“陶司令言重了,都是自家弟兄,危难之际,理应坦诚相待,同舟共济,客气的话不必多说。”

“三位仁兄,你们觉得当前新疆之困局,应该怎么来解?”陶峙岳不拐弯抹角,单刀直入。

马呈祥心里说,谁都知道你姓陶的要起义,卖什么关子?于是他话里有话地说:“小弟愚昧,不知道如何解局,但是小弟知道一句话,士为知己者死,委员长对小弟有提携之恩,且小弟身为军人,党国危难之际,当为国捐躯,不成功便成仁。”

叶成也旁敲侧击地说:“是啊,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等不是贪生怕死之辈,自当决一死战,大不了玉石俱焚。”

陶峙岳

陶峙岳微微一笑说:“叶老弟,此言差矣,军人不是归属哪个政党的,哪个人的,是用来保家卫国、保境安民的。”

“如果真的玉石俱焚,我们于心何忍?再说了,我们谁没有家小?生灵涂炭的话,我们不但谁也不能幸免,也会被百姓唾骂,成为历史罪人。”看出来,陶峙岳有点激动。

此言铿锵有力,句句在理,特别是“谁没有家小”这句话,戳中了三人的软肋,让他们无法反驳,闭口无言。

陶峙岳见状,趁热打铁说:“目前新疆孤悬塞外,青海、甘肃之部队尽已溃散,自身难保。上峰虽说要救援,但已属鞭长莫及。新疆内部人心涣散,将士个个厌战,军心浮动,已是一盘散沙。”

“这一点想必诸位也知道,不用我陶某多说。”

“说实话,作为一个军人,谁不想酣畅淋漓地跟外敌打仗?如果不是为了新疆百姓,我陶某人什么时候当过怂包软蛋?”

陶峙岳话锋一转说道:“抛开老百姓不说,这仗,我们有几分胜算?”

他接着说:“兰州城城墙坚固,地势险要,马步芳十几万雄兵,还有胡宗南的援兵,最终还是没有守住,迪化地理位置不如兰州,士气不如兰州,也没有援兵,真打的话,结果如何,相信诸位心里跟明镜一样。”

陶峙岳的话说得十分透彻,一字一句像重锤一样,敲击在三人心上。三人低头不语,陷入沉思。

陶峙岳最后说:“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新疆和平解放,一能避免生灵涂炭;二可以避免我们的弟兄做无谓牺牲;三可以保证我们家人的安全。我们何乐不为?请诸位三思。”

说完,陶峙岳坐下,紧盯着三人,观察对方的反应。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没有说话。

这也说明,他们的立场已经动摇了。陶峙岳遂借口上厕所,将三人丢在客厅,让他们商量。三人凑到一起,开始窃窃私语。

陶峙岳再进屋的时候,他们已经拿定主意。马呈祥站起身来说道:“陶司令的话合情合理,兄弟们一致赞成,只是人各有志,我们想远走高飞,不知道陶司令能否行个方便?”

三人的态度早在陶峙岳意料之中,他心里暗喜,欣然应允:“我陶某人保证,这点事不在话下。”

为了扫清和平解放的阻碍,陶峙岳自己做主,答应了几人的请求。9月24日清晨,在卫队护送下,马呈祥等人带着家小和财产,乘坐六辆马车出发,经过南疆去往印度。

马呈祥和罗恕人到了印度之后,乘坐飞机逃向台湾,最终在台湾终老。

随着新疆起义的最后障碍被清除,陶峙岳如释重负,加紧整合部队,在9月25日宣布国民党驻新疆部队起义,欢迎解放军进入新疆。

灾难深重的新疆,终于回到了人民手中。

因为组织新疆起义有功,陶峙岳后来担任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新疆的和平解放过程虽然惊心动魄,但最终人民的愿望还是实现,为新疆后来的繁荣打下基础。

陶峙岳将军在其中的贡献,值得所有人铭记,他对马呈祥等人的妥善处理方式也备受赞赏。

0 阅读: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