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位名校高材生组团出家,有的出家前年薪百万,如今仍不愿还俗

凯凯的日记 2024-11-24 17:32:18

内卷,996,鸡娃,裁员……

这些词条在网络热搜中高频现身,充斥生活,当代都市人的焦虑,如无处不在的空气,裹挟着于钢铁丛林中奔波的每一个灵魂。

为此一部分人开始寻求心灵的慰藉,试图在喧嚣之外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佛系青年”的概念应运而生,不争不抢,无欲无求,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态度。

2017年,30位高材生集体出家的消息传来,许多人都惊呆了,他们明明有着大好前途,为何选择遁入空门。

有人不理解他们的举措,质疑这是浪费国家的教育资源,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01

云海寺

这三十位才华横溢的杰出人才,摒弃了世俗所谓的风光生活,遁入空门,非一时鲁莽之举,而是深思熟虑后的抉择。

他们所在的云海寺,位于四川的仙女山,在过去也是很有些香火的,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座历史悠久的寺庙逐渐衰败,几乎被世人遗忘。

这群特殊的“访客”的降临,使它得以重焕生机。

2014 年,于彼时的法学副教授仁卿而言,乃充满转折之年,在他人眼中,其人生轨迹近乎完美:毕业于湘潭,年少有为,于学术界亦稍有建树。

众多人倾心于稳定的工作与丰厚的薪资,可在这看似美好的表象背后,仁卿的心底满是迷茫与困惑。

日复一日的重复劳作,令他渐趋麻木与空虚,从事学术的热忱日益消减,更觉力不从心,难以应对。

他心生疑窦,对自身的人生目标存疑,开始质问这条看似无误的道路究竟是否契合自己。

为了排解内心的苦闷,仁卿开始接触佛经,他全身心投入佛学之中,想从中领悟到摆脱烦恼的方法。

佛经中关于人生意义的探讨,关于苦难的解读,引起了他强烈的共鸣,过度追求世俗的成功并不能让人真正快乐,内心的平和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幸福。

那次,他不经意间涉足四川仙女山之地,欲舒缓心情,于此竟邂逅了颓败的云海寺。

这座千年古刹的衰败景象,触动了仁卿内心深处的情感,他仿佛看到了一个被遗忘的世界,一个可以让他重新开始的地方。

02

集体修行

仁卿回校后,突然宣布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决定:他要辞掉教师的工作,选择出家修行。

这事儿在朋友们眼里听起来挺不靠谱的,他们无法理解,一个有着大好前途的年轻人,为什么要放弃一切,去过那种清贫简朴的生活。

但对于仁卿来说,这却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他渴盼觅得内心的安宁,探寻人生的真理,在他看来,佛法与云海寺,正是能助力他达成此愿的所在。

他抵达峨眉山大佛禅院,毅然剃度出家,获法号仁卿,从此他的人生开启全新篇章,踏入别样境界。

回到云海寺后仁卿法师便投身于艰难的重建工作之中,寺庙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他独自一人,拿着简单的工具,清理杂草,搬运石块,修复破损的墙壁。

对于一位过去的学者来说,这项任务无疑是个大挑战,可他一点都没抱怨,反倒是精神十足。

他将重建云海寺视为自己的修行,一种对佛法的实践,也是对自身毅力的考验,他坚信靠着自己的辛勤付出,能把这千年古庙恢复成从前的模样。

仁卿法师在云海寺的行为,开始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几位和他一样拥有高学历背景的僧人也慕名而来。

被仁卿法师的信念和实践所感动,不少人选择追随,投身于云海寺的复兴工作之中。

这些僧侣,在入寺之前,各自都在专业领域上有着杰出的成绩,他们当中有国内顶尖学府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硕士生,有拥有海外学历的博士,还有在国际大公司担任要职的管理人员。

这些个体,离开了安逸的都市生活,来到了这所偏远的山间寺庙,开始了简朴且清心寡欲的修行生活。

03

舆论质疑

“三十位高材生集体出家”的新闻迅速成为舆论的焦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有些人质疑他们的目的,觉得他们可能是在躲避问题,或者是在制造话题,有人感叹他们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也有人对他们的选择表示理解和尊重。

不过对于这些质疑和评论,云海寺的僧人们并没有做出过多的回应。

这些人专心修炼,日子过得平静,很少与外界争执,这三十位高材生,虽然背景各不相同,但在精神层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对现代都市的快节奏生活感到厌倦,对物质的过度追求感到空虚。

他们渴望找到一种更深层次的精神寄托,一种更纯粹的生活方式,在他们看来,佛法并非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工具,而是一种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方法。

04

云海寺的重建

三十位优秀学子加入,给云海寺的重建带来了新动力,他们带来了很多知识和技能,还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曾经杂草丛生、破败不堪的寺庙,在他们的努力下,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

他们分工合作,各展所长,曾经从事建筑设计的僧人负责寺庙的规划和修缮,曾经是计算机工程师的僧人负责搭建寺庙的网络平台,曾经是园林设计师的僧人则负责寺庙的绿化和美化。

重建工作并非一帆风顺,他们面临着资金短缺、物资匮乏、技术难题等诸多挑战。

但他们没打算放弃,就想办法解决眼前的难题,他们自力更生,开垦荒地,种植蔬菜瓜果,以解决寺庙的日常供给,他们也会主动寻求帮助,也收获了不少热心人的帮助和捐款。

园林专业的李珊居士,被寺庙里的精神所触动,便自发接手了寺庙的园林规划与设计任务。

在他人襄助之下,云海寺的庭院愈发美观,活力四溢,其重建不只是物质的修缮,更是精神的重塑,意义非凡。

这不只是一座寺庙的重建,更代表着文化的延续和信仰的传承。

自此,云海寺渐成远近闻名的修行胜地,引得众多香客与信众纷至沓来参拜,它亦化作连接现代与传统的桥梁,使更多人领略佛教智慧。

05

修行之路上的收获

云海寺的僧人们过着规律而简朴的生活,每天清晨,他们都会在大殿里诵经礼佛,开始一天的修行。

白天他们会从事各种劳动,例如耕种、修缮、打扫等等,晚上他们会继续学习佛法,或者进行冥想。

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远离都市的喧嚣,过着清净自在的生活。

可同时他们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考验,首先是与家人的关系,大多数僧人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出家,对父母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仁卿法师提议在寺庙旁边建造一座“尽孝堂”,专门供僧人的父母居住,让他们能够在寺庙里安享晚年,也方便僧人们尽孝。

而且尽管他们已经遁入空门,但仍然会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如何抵御外界的诱惑,是他们需要不断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他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佛法,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佛法的智慧,才能在修行之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在云海寺住了七年,那些有才华的僧侣们内心发生了不少变化,也慢慢长大了,有的离开了,但也有很多留下的,他们慢慢习惯了寺庙的日子,内心也渐渐感受到了宁静和快乐。

他们不再只图物质享受,更看重心灵的成长和精神的丰富,他们通过修行,获得了更深刻的自我认知,也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方向。[太阳]

参考来源:

念佛网 四川这一寺庙出了名,僧侣都是研究生学霸,放弃高薪追求返璞归真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