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媒体证实,美国驻乌克兰大布里奇特·布林克即将卸任,与其说卸任,更准确的说是“被动员“辞职。
尽管还没有公布最后的官方信息,但布林克已开始向她的同事“告别”。
一位特朗普政府的高级官员称,布林克大使出于个人和政治方面的原因准备提前辞职,包括美国国际开发署在乌克兰行动将减少,独自一人生活在乌克兰,没有家人。
显然,特朗普政府试图淡化布林克即将辞职的原因,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表示:“布林克大使即将卸任。她已经担任该大使三年了——在战区,这已经是很长的时间了。”
布鲁斯还表示,当围绕对话思考的问题时,我们知道我们正在(为和平)努力,这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这套说辞已经再直白不过,拜登时期的美国驻乌克兰大使并不被特朗普时期的官员所接受。
布里奇特·布林克2022年5月担任美国驻乌克兰大使,过去三年多是乌克兰坚定支持者,但布林克的态度引发特朗普政府不满。
与拜登时期的乌克兰政策相比,特朗普的政策完全是反方向的,特朗普政府的高级官员正质疑布林克是否支持特朗普的乌克兰政策。
一些其他西方国家的外交官认为布林克“性格坚强”、是一位“严肃的外交官”,但最近她的压力不小。
媒体梳理发现,在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就职典礼前的75天,她在社交媒体发布53条帖子批评俄罗斯,而在特朗普就职典礼后的75天里,她只发布了5条提及俄罗斯的帖子,且没有一条指责俄罗斯发动了战争。
布林克试图尽量配合特朗普的政策,但这个转变让乌克兰很不实用,泽连斯基批评布林克在社交媒体中发布的谴责导弹袭击乌克兰克里沃罗格的帖子中未提及俄罗斯,十分令人失望。
布林克最终删除帖子,重新发布并谴责俄罗斯用导弹袭击乌克兰民用设施,但这转变令其位置尴尬。
布林克要违心配合特朗普的乌克兰政策,还要支持美国“勒索”乌克兰矿产资源,还不能过分谴责俄罗斯,还要面对乌克兰的质疑,这属实很难开展工作。
但泽连斯基的批评不是决定性因素,更重要的是布林克是拜登政府时期的美国驻乌克兰大使,而不是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她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美乌关系十分紧张之际。
如今,布林克决定辞职,这说明她与特朗普政府存在严重分歧,这个拜登时期的美国驻乌大终于“挂靴离去”。
直至今日,不少人还猛吹特朗普的对乌政策,甚至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叫好,这种铁杆“川粉”又蠢又坏,十足无可救药。
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官员可以不看专业、只需要忠诚、无条件遵从特朗普的意思,至于对错并不重要,以万斯、鲁比奥、沃尔茨、马斯克、赫塞格斯为代表的人未来肯定吃香,而与特朗普政策相悖的,比如布林克注定要靠边站。
布林克辞职,说明特朗普的乌克兰政策不会有太大变化,美俄联手施压乌克兰,按俄罗斯条件达成停火可能是大概率事件,但乌克兰不会轻易答应。
对乌克兰来说,在拜登承诺援助全部运抵之后,在欧洲填补美国援助空缺之后,美乌翻脸是迟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