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长人士摒弃饮酒习惯,无异于逐渐损耗自身健康?”——这个标题一看就很抓人眼球,也让人产生许多疑问:人上了年纪是不是真的不能随便戒酒?酒对老年人的身体到底有什么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年朋友还会小酌几杯,有时是为了助兴,有时则是为了“舒筋活血”。随着年岁的增长,是否应当彻底远离酒精的摄入?
一、老年人“戒酒”和“慢性自杀”的由来
很多人之所以会说“老年人戒酒相当于慢性自杀”,主要是出于对传统观念和某些传闻的理解。过去,有些人认为喝酒可以活血化瘀、增进食欲、促进睡眠等等,所以一旦停止饮酒,可能会导致身体机能突然“失调”,甚至出现戒断症状。也有人会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身边例子”,说某某老友几十年都在喝酒,突然一滴不沾,结果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没多久就生大病了。
心理层面上的依赖:很多上了年纪的人把喝酒当成一项社交活动或生活习惯,酒桌上与老友聚一聚,心情也会变得舒畅。如果突然戒酒,日常社交或习惯被打乱,他们可能会感到孤单和焦虑。
身体层面上的反应:如果长时间大量饮酒,身体会逐渐对酒精形成依赖。一旦突然不喝,很可能会短期内出现各种不适,比如焦躁、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等。这些不适,有时被老年人误以为是“戒酒导致的身体垮掉”。
混淆了因果关系:不少人年纪大了以后,身体机能本来就会慢慢下降,如果恰好碰上戒酒或减少酒量,很多疾病或者潜在的健康问题在这个时间点冒出来,亲友也就容易将“戒酒”当成“病情加重”的导火索。但实际上,可能是自然的衰老过程或者其他健康因素导致。
其实,戒酒并不等于慢性自杀,尤其是当饮酒习惯对健康已经造成了明显负面影响时,戒酒很可能是“自救”的开始。当然,戒酒的节奏和方法也十分关键,需要在专业人士(如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才能把对身体的刺激降到最低。
二、年长群体适量摄入酒精可能带来的益处
1.缓解紧张情绪、促进人际交往:众多年长之人品酒,并非单纯满足味蕾享受,实则也是一种交流互动的媒介。每天晚饭后小酌一杯,听听京剧,或者和老友们唠唠家常,这些都会给生活增添乐趣,帮助排解孤独感。
2. 可能的心血管益处:一些国外医学研究提到,适量红酒中所含的白藜芦醇等成分,对心血管健康有一定帮助。不过,这些研究通常针对的是“非常适量”的饮用,而且多半结合了健康的饮食习惯与规律的运动,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喝酒好”。
3. 促进食欲:对某些食欲不振的老年人来说,饭前小酌少量低度酒,偶尔会稍微提升食欲,让他们吃得更香一点。
关于增进血液循环效果的辩论:坊间流传一种观念,声称饮酒可以“促进血液流通与消散淤血”。医生通常会提醒:活血更多是依靠日常运动、规律作息以及合理的饮食;酒精对血管的刺激是双重的,一时舒张并不等于长期保健。从科学上讲,目前并没有确凿的、广受认可的证据能够证明“喝酒能长期活血防病”。
第三章节:步入老年后仍持续饮酒可能隐藏的危机
1.肝脏承受压力增大:乙醇首要影响的是肝脏功能,持久过度摄入乙醇可诱发脂肪性肝病、炎症性肝病乃至肝硬变。年长者的脏器复原与转化机能减退,面对长期酒精侵害的抵御能力更显薄弱。
2.血压与心跳频率的起伏:乙醇会促使血管内径的增大或缩小,从而使得血压值和心跳速率产生非正常波动。对于患有血压过高问题或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老年人群体而言,这种情况极具危险性。
3.提升摔倒的可能性:乙醇会削弱身体的稳定性及应急反应速率,年长者的肌肉组织与骨骼结构本就较为薄弱,一旦发生滑倒意外,极易引发骨折及其他重大伤害。
4. 影响睡眠质量:很多老年人以为喝酒能助眠,但事实上,过量饮酒会打乱睡眠结构,造成深度睡眠时间不足,反而使得第二天精神状态变差。
5. 药物相互作用:很多老年人都在服用降压药、降糖药、心血管药物等,酒精可能与这些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影响药效或造成副作用加剧。
五、如何科学地看待“年纪大了该不该戒酒”
1.考量健康情形:针对本身就罹患诸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或是肝肾功能障碍等需持久药物治疗的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我们极力主张他们在饮酒问题上应当持审慎态度或实施严格管理。和主治医生商量,看看酒精摄入对病情是否有影响。
2. 衡量心理因素:如果饮酒对老年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手段甚至依赖方式,一旦立刻戒掉,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心理落差。此刻,家人或专业心理辅导专家的支持显得分外重要且不可或缺。可以尝试替换方法,比如多参与社区活动、外出散步、和朋友喝茶聊天,慢慢减少喝酒的次数或用无酒精饮品取代。
3. 循序渐进,分阶段实施:如果已经有相当长的饮酒史,尽量不要“一刀切”式地立即戒断。尝试逐步削减每次饮酒的量,或者调整至每隔数日才小酌一杯,以便让身体有个逐渐适应的阶段,这样也能有效减轻戒酒的不适感。
4. 定期体检,及时调整:在戒酒或减少饮酒量的过程中,最好定期去做个常规体检,比如检查肝功能、血压、血糖等指标。当健康状态有显著好转时,可维持既有努力不懈。一旦身体产生些许异样,应即刻与医师交流,以便适时调整应对方案。
5. 选择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过去的喝酒是为了“活血”或者“帮助睡眠”等目的,不妨用其他更健康的方式来取代。比如每天坚持适量散步、打太极拳、合理饮食、按时作息、适当晒晒太阳等,这些都会比酒精更直接、更有效地增进健康。
六、老年人戒酒的常见困惑与应对方法
1. 戒酒后睡不着
很多老年人觉得,晚上不喝点酒就睡不着。事实上,改善睡眠的关键在于就寝前的妥善准备,诸如提前规避饮用刺激性饮料如浓茶及咖啡、进行适量身体活动,以及创造一个宁静宜人的休憩空间等举措。于就寝之前,可采取浸泡双脚、聆听柔和旋律的方式,逐步取代依赖“酒精催眠”的不良习性。
2.聚会时若无美酒助兴,何以增添欢快氛围?
聚会往往是老年人生活中难得的放松时刻,但并非一定要靠酒来活跃气氛。可选用不含酒精的饮料,诸如无醇啤酒选项、新鲜榨取的果汁或者清雅的茶品,作为酒精的替代之选。让聊天、游戏、唱歌或者欣赏戏曲等方式成为聚会的主角。
3.对自身健康状况日益下滑感到深深忧虑。
一些老年人真的以为“不喝酒就没精神”,实际上,如果合理调整饮食、增加运动、保持规律作息,身体往往会更好、更有活力。所谓“酒精带来的短暂振奋感”,不过是昙花一现的兴奋效应。
4. 朋友的“好心”劝酒
尝一尝这浅酌,对身体不会造成任何伤害。”——在老年人的社交场合中这种劝酒并不少见。若身体不允许或正在戒酒,可以和朋友解释自己的身体状况,用“医生不让我多喝”这样的理由来回绝。如果长期朋友真是关心你,多半也能理解和支持。
年纪大了该不该戒酒,需要结合个人身体状况、心理需求以及社交环境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对于已经习惯了每天大量喝酒的老年人,如果发现身体指标持续异常或者已有慢性病恶化的迹象,那么逐步戒酒往往是更健康的选择;如果仅仅是偶尔小酌,而且身体状况良好,没有慢性疾病困扰,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适度保留“小酌怡情”的习惯。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需要建立在科学和理性的基础上,不能盲听盲从。
酒,一级致癌物!现在才知道,喝一滴也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