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高宗,武则天统治下的江南

尤木说历史 2023-05-16 07:31:31

从李渊统治的初期来看,他的治国之道还在摸索之中,而唐太宗统治的治国之道处在发展阶段,唐高宗统治的治国之道和武则天统治的治国之道已经成熟。

唐高宗、武则天时代,唐代的国土面积,政治势力,经济实力,总体上都处于鼎盛状态,并保持着较为平稳的状态。

大唐周围的国家,都在暗中虎视眈眈,但是,大唐一直占据着绝对的上风,根本无法对君王们的统治造成任何的威胁。

唐高宗、武则天两位皇帝上台后,为保证国家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并进一步实现南北统一,在此基础上,中央继续强化对江南地区的统治,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江南地区发生的反叛活动进行评估。

隋炀帝在江南统治时期,对江南的许多学者进行了重用,从而使大多数的江南学者对他忠心耿耿。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大唐在经历了一场叛乱后,虽然一统天下,但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从某种意义上讲,唐高宗和武则天时代的“南下”,与隋后期的“南下”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这种“南下”的情况,早在唐高祖时代,就已经出现过,例如武德七年,就有一次“南下”的叛乱。

此时,李渊出兵,很快将这一次叛乱平息下来,巩固了大唐的南部,同时也宣告着大唐的南北大一统正式结束。然而,领土上的一统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会臣服于他,南边还是有一些小小的骚乱。

唐太宗建立了一个著名的“贞观”时代,但即便是这样,南方也是水匪横行,大部分都是隋王朝末期的余孽,就像是明代早期的海洋灾难(张士诚和方国珍的遗孤)。

贞观二十二年,北方发生了一场大型的起义,唐高宗年间,陈硕贞造反,这一切都说明,大唐并没有完全统一江南,所以李世民才会对江南的读书人敬而远之。

此外,在高宗李治时代,更有一些琼州的少数民族“造反”,甚至武则天时代的“徐敬业”造反,都有江南文人的“鼓动”。

南疆的那些小规模的起义,并没有隋朝那么严重,但也对大唐的治安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随着战争的持续,唐高宗与武则天对于江南文人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江南文人依旧在被吸收,但与隋炀帝与唐太宗相比,却是相形见绌。

当然,这种事情也是可以解释的,因为江南的读书人参与到朝廷的事务中,势必会对朝廷的统治产生不利的作用,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再加上江南受到南朝梁国的影响,佛教十分的盛行,这种宗教对于皇帝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所以有不少背叛大唐的人,就是以佛教来煽动民众。

明白了这一点,李世民的治国之道和隋炀帝的治国之道完全是两个极端,李世民的治国之道,是为了用儒学来代替佛教,从而彻底的打消人们对于大唐的反感,让人们恢复忠君爱国之心。

他让南朝文人写书,从事各种文化活动,就是要在不知不觉中,将他们的佛教观念转化为儒学观念,从而达到一种既能促进南朝文化融合,又能巩固和提升皇权的目的。

无论李渊还是李世民,乃至唐高宗和武则天,表面上看起来是以“抑而重之”,实际上却是以消减地域文化,增强大唐在南部的势力。

在儒学的指导下,逐渐的改造南方士子们混乱的百家争鸣,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的文化达到一种统一,同时也可以提升他们的权力,从而加速南北文化的融合,这是大唐必须要做的。

0 阅读:18
评论列表
  • 2023-05-16 11:28

    唐太宗死后立即发生陈硕真起义;天宝危机的时候,广州居然被远渡重洋而来的阿拉伯帝国海军給破城120年,却没有中文记载,却🈶阿拉伯文的史料。这些如果不去了解唐朝大背景,真的很不可思议。

  • 2023-06-13 13:49

    [狗头]

  • 2023-06-13 13:49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