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人文社
编辑 | 人文社
——【引言】——
回望历史,49年前的今天,1976年1月8日,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举国上下陷入悲恸。
十里长街送挽歌,亿万人民泪两行,周总理用毕生心血浇灌中华大地,以无私大爱温暖着亿万的人心。
他的音容笑貌,他的风范气质,他的崇高精神,早已深深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成为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半个世纪过去,周总理依然是亿万人民心中最敬爱的领袖之一。
作为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周总理为新中国的诞生、巩固和发展倾注了毕生心血。
在艰难的岁月里,周总理与众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道,高举革命的火炬,带领人民一步步走向胜利和光明。
今日,让我们一起回顾周总理的革命生涯,以此表示对周总理的缅怀。
周恩来的革命生涯
周恩来,这个响彻中华大地的名字,承载了一个民族的记忆,凝聚了一代人的向往。
追溯他的革命生涯,恰如翻开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每一页都闪耀着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的光辉印记。
早在求学时期,年轻的周恩来就树立了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远大志向。
1917年,他考入南开学校,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军阀割据、列强侵略的黑暗年代。
周恩来常常思考,我们这一代青年应该为祖国做些什么?他的答案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激情澎湃的誓言,道出了少年心中的满腔热血,从那时起,周恩来就将自己的命运与民族的前途紧紧相连。
1920年,他远赴欧洲勤工俭学,在那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周恩来在欧洲广泛阅读进步书刊,深入工厂农场,考察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现实的观察和理论的学习中,他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立志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1924年,周恩来回到祖国,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
他先后在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担任重要职务,为革命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干部。
再后来,周恩来与朱德等率领部队进入井冈山,点燃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星星之火。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是中央苏区的领导核心之一。
1934年10月,他与毛主席等一道,带领中央红军战胜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
周恩来坚定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为党的事业贡献了重要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代表中共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一战线工作。
他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外交才能,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帮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在危难时刻,是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运筹帷幄,才使中国这艘大船渡过惊涛骇浪,驶向光明的彼岸。
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是党和红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他参与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9年3月,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与国民党代表举行最后谈判。
他以“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和高超谈判技巧,让国民党接受了和平谈判条件,为新中国的成立扫清了障碍。
周恩来的革命生涯,是与新中国命运休戚与共的传奇,从抗战烽火到解放战争,每一个重要时刻都有他的身影。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作为新中国的首任总理,周总理肩负起了领导国家建设、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
他以非凡的智慧和魄力,带领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为祖国做出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上下百废待兴,周恩来临危受命,领导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
在他的领导下,我国迅速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周总理亲自指挥,大力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156项重点工程竣工投产,被誉为“一五奇迹”。
正是周总理运筹帷幄,才使新中国快速走上了工业化的康庄大道。
在外交舞台上,周恩来以卓越的外交才能,为新中国赢得了广泛的国际支持。
1953年,他在万隆会议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与会国的普遍赞同,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先后访问了亚非几十个国家,被誉为“东方的克林姆林宫”。
周恩来还十分关心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他曾说:
“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要能上去。”
为此,周总理亲自领导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为我国科技事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周总理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在周总理的关怀下,知识分子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教育文化事业欣欣向荣。
周恩来还始终把国防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周总理的领导下,我国国防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两弹一星”等国之重器相继问世。
周恩来担任总理的26年,是新中国发展史上最为关键的时期。
在这26年里,周总理鞠躬尽瘁,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毕生心血。
从经济建设到外交工作,从科教文卫到国防军队,处处都闪耀着周总理的智慧和汗水。
正是有了周总理的不懈奋斗,才有了新中国的欣欣向荣,才有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时光荏苒,回望周恩来总理逝世已近半个世纪,他生前所期盼的中国,正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东方。
今日之中国,是周总理所愿见到的中国,是他毕生奋斗的结果,也是亿万中华儿女继承他遗志、接续奋斗的结晶。
今日之中国,如周总理所愿
70年代改革开放的号角,在神州大地上吹响,从1978年到今天,中国走过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周总理生前的铿锵话语,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
高铁、大桥、港口、机场,一个个超级工程,托举起中国经济腾飞的翅膀。
航天、深海、芯片、新能源,一个个尖端领域,标注着中国创新发展的高度。
周总理曾说:
“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要能上去。”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系着国运,今日之中国,最让周总理欣慰的,莫过于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改善。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从“温饱”到“小康”、从“小康”到“全面小康”,中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升。
曾经的“贫穷落后”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如今的“美好生活”,正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中变为现实。
周总理曾说自己是“总服务员”,他要求各级政府管理者,都要服务好老百姓,当好人民的服务员。
如今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从“健康中国”到“教育公平”,我党正带领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正在亿万中国人民的眼前徐徐展开。
这离不开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奠基,更离不开亿万中华儿女的接续奋斗。
周恩来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功绩已经永远铭刻在了共和国的史册上。
发扬周总理精神
从革命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周总理的身影始终活跃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第一线。
他的智慧引领中国走向复兴;他的魄力开创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他的人格感召和塑造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
周总理是新中国的重要缔造者之一,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奠基人,是亿万人民心中敬仰的领导。
他的功绩,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后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大江歌罢掉头东”,周恩来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已经永远铭刻在了中华儿女的心中。
他爱国为民的赤子情怀,他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他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坚定信念,已经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让我们携手前行,在新的赶考路上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的业绩,以此缅怀周恩来同志。
参考资料:
【1】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周恩来:人民的“总服务员”
【2】共产党员网——他说,不是做官,是做事,是为人民服务
【3】人民前线——周总理逝世48周年!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