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三哥果然不一般,连三星这种全球顶尖企业也敢发难。
据韩国《国民日报》报道,自9月9日以来,印度泰米尔纳德邦金奈附近的三星工厂,逾千名工人加入了罢工行列。这场罢工不仅声势浩大,工人们的诉求更是让人咋舌。
首先,工人们要求缩短工时,从当前的每周6天、每天8小时,改为每周5天、每天7小时。缩短工时的要求虽然表达了工人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追求,但放眼全球,即使是在福利优渥的欧洲,实行每周35小时工作制的企业也屈指可数。
其次,工人们还要求在未来三年内,将三星印度工厂的员工平均月薪翻一番。目前三星印度工厂的普通员工月薪约为3.5万卢比,已经是当地制造业平均水平1.9万印度卢比的近一倍。在此基础上再涨一倍,加上工时的减少,实际涨幅更多。这样的涨薪要求,即便是财大气粗的企业,恐怕也要好好权衡一番。
更离谱的是,这些工人还以保障家属生计为由,要求三星在“没有特别不合格理由的情况下”,若员工死亡,继续将该员工的家属聘为职员。这不就相当于职位世袭吗?
这种荒诞不经的诉求实在令人惊愕,不禁让人想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印度工人产生了这样荒谬的念头?
这背后其实反映了印度社会的深层次问题。在印度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本土企业待遇之菲薄、技术之落后,与那些在国际舞台上长袖善舞的跨国公司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尤其在种姓制度之下,印度普通人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因此,对于印度工人而言,既然无法打破阶级的壁垒,那就索性在三星这棵大树下乘凉,世世代代安安稳稳地当个三星工人,小日子也能过得有滋有味、稳稳当当。
但问题是,三星作为一家跨国高科技企业,自然不会答应这种荒诞不经且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要求。一方面,三星都不知道自己在印度市场能走多远。毕竟,被印度干垮的跨国公司可多了去了,像福特、通用、诺基亚等业界巨头,都曾被印度政府或市场“逼走”,灰溜溜地离开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三星就算想有心“满足”印度工人的要求,也打不了包票。万一哪天政策一变,它也可能成为下一个“走投无路”的跨国公司。
再者,跨国企业的本质是全球竞争力,岗位世袭的背后是对效率与创新的扼杀。如果三星真的按这个离谱要求行事,那它不仅会失去市场灵活性,还可能被竞争对手拉开技术差距。如此一来,破产就不再是一个“如果”的问题,而是“何时”的问题。
此外,一旦三星开了这个先例,其他企业岂不是都要效仿。这样一来,市场秩序将会受到严重冲击,公平竞争的原则也将荡然无存。
不过,话又说回来,三星今天的遭遇,很大程度上是自食恶果。
昔日,三星依靠中国那庞大的芯片市场,可谓是赚了个盆满钵溢,风光无限,其员工岗位更是被捧为韩国的“金饭碗”。然而,好景不长,三星却干起了吃饭砸锅的勾当,追随美方脚步,切断对华芯片出口,并赴美建厂,同时企图在印度寻找新的增长点。
可惜,天不遂人愿。西方预想中的我国“芯片荒”并未出现,反倒是三星开始坚持不住了。美方承诺的补贴迟迟未到,印度工厂也没能给三星带来预期中的红利。印度工厂的工人素质低下,良品率惨不忍睹,库存积压1800亿元,利润暴跌近九成,再加上劳工的罢工抗议,三星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更讽刺的是,三星不仅在半导体领域遭遇了挫折,在半导体领域之外,也同样未能逃脱美国垄断手段的重击。以高压氧舱技术为例,美国仅研发出1.5ATA的产品后,便立即进行了技术封锁,并在中国市场高价兜售其产品。面对这种暴利,尽管三星垂涎三尺,但也只能无奈地观望,束手无策。与此同时,印度这个竞争者还在旁边虎视眈眈,不断向美国示好,希望能从中分得一杯羹。
如今,三星想回头,却发现中国市场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中国科技自研取得显著进步,半导体行业成功研发出236层颗粒存储芯片技术,极大地降低了对外部技术的依赖。在OLED屏幕领域,京东方和维信诺等中企正不断蚕食三星的市场份额,而在智能手机领域,其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更是跌至谷底。
至于被美方封锁的技术,如高压氧舱,国内企业早已迎头赶上。国产民用氧舱“时光珠”不仅压强提升至1.9ATA,京东标价更是比进口低了90%以上,可谓全方位碾压美方同类产品。未来,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市场环境也会日益成熟,消费者恐怕越来越难以容忍那些在商业和技术上采取双重标准的企业。即便三星现在试图放低姿态,展现对中国市场的“友好”,也为时已晚。
眼下,三星明显正面临着一场“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而印度突如其来的无限期罢工,无异于在风雨飘摇之际再添一把猛火。事实上,失去了中国市场的强大支撑,三星早已如强弩之末,难以承受更多的冲击与动荡。
三星的遭遇,无疑为那些在商业和技术上采取双重标准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在中国市场,唯有秉持真诚合作的态度,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与支持。反之,任何企图通过损害中国利益来谋取私利的行为,最终都将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而印度方面的无理要求,也给所有赴印建厂的企业敲响了另一个警钟:在追求低成本与广阔市场的同时,更须审慎评估当地的法治环境、劳动法规及社会稳定因素,以免陷入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尤其是在投资印度或赴印建厂之前,务必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