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秋叶微黄,
天清气爽,
人们开始趁着假日,
再次踏上旅途,
去看大山大河,
去看祖国瑰丽的风光!
中国人的旅游爱好也许源于血脉:
先秦时期,
先民用《山海经》记录
地理发现、矿产资源、动物植物
……
里面的山、海、河、川等,
都充满了神奇瑰丽的色彩。
先民的脚步永不停歇,
《山海经》之后,
孔子周游列国,张骞凿空丝路,
玄奘西游天竺,鉴真东渡扶桑,
郑和七下西洋……
众多祖先用双脚写下伟大的传奇。
而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的“中国旅游日”,
就源于《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作
《游天台山日记》开始写作的那一日。
典籍里的中国·笔墨上的江山400多年前,
一个叫徐霞客的年青人
怀揣“大丈夫当走遍天下”的梦想,
踏上了探寻广阔中国的道路。
彼时,他22岁。
游走30年,
走过20余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留下60万字的千古名著。
他说:
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400多年后,
一个叫刘兴诗的地质学家开始动笔,
他要创作一部让孩子也能看懂的《徐霞客游记》,
开启了他讲述中国地理启蒙的创作之路。
此时,他87岁。
他因国家需要投身地质工作70多年,
亲身体会到了徐霞客的博大、坚韧、无畏,
他把徐霞客的精神总结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问千万人!
两位奇人,
穿越时空,神奇相遇,
趣说一段说走就走的旅程!
一场朝碧海而暮苍梧的“霞客行”徐霞客(1587-1641),明朝人,《徐霞客游记》的作者,中国历史文化名人。
古人说“霞客之奇,孺人成之”,孺人即是徐霞客的母亲。
十四岁时,徐霞客被母亲问起了那个每个孩子都会面临的问题——“长大后想做什么?”
他回答道:“大丈夫当朝沧海而暮苍梧!”
那时候,“父母在,不远游”的思想深入人心,何况徐母只有他这么一个儿子可以依靠。
然而,徐母人虽然很普通,思想却很包容。
她说:“去吧,出去见见世面,看一看大好河山!不要做窝在笼子里的鸡、拴在木桩上的马!”
于是,徐霞客和母亲约定:在春草初萌时出发,秋林染霜时归来。
万历三十六年(1608),徐霞客戴着母亲给他做的“远游冠”,踏上了漫长的旅途。
他这一走,就是30年;
他这一走,走过了我国现在20余个省、市和自治区,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被誉为“千古奇人”;
他这一走,留下了60万字的大作——《徐霞客游记》,该书被誉为“千古奇书”。
梦想开启
徐霞客踏上了远行的道路,那一天他在日记中说: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梦想开启时的喜悦,洋溢在字里行间。
癸丑之三月晦,即是公元1613年5月19日,以此为起点,徐霞客历经三十余年的行走,与自然为伍,以实证为言,著成现存六十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使我国地理学进入了近代地理学的新阶段,还流传到海外,成为世界看中国的一双眼睛。
千古奇书
赫赫有名的《徐霞客游记》,记载了当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风情,有风景名胜、大山大河、岩石洞穴、气候气象、动物植物……
在我国古代,还没有像它这样这么详细、丰富的游记!
书中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河湖水系、岩洞构成、江河起源、山川走向等地理知识。
《徐霞客游记》不仅是我国地理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地理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游记文学
他写的游记,既是地理学上的珍贵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
游记中,他“望雁山诸峰,芙蓉插天,片片扑人眉宇”,见武夷山“上下皆绝壁,壁间横坳仅一线,须伏身蛇行,盘壁而度,乃可入”,写九鲤湖的瀑布“如万马初发,诚有雷霆之势”,观太和山的榔梅树“大皆合抱,花色浮空映山,绚烂岩际”……
如此令人身临其境的一手游记,若是放在当下,必将吸引无数人跟着文字去旅行。
倡导环保
徐霞客是旅行家、探险家,是科学家、文学家,还是一位有着超前观念的环保达人。
在游记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自然山川的热爱。有的地方滥砍滥伐,造成童山秃岭,他痛心不已;相反,对于一些植树造林、恢复生态、营造美好自然环境的行为,他大加赞赏。
徐霞客曾说“此身乃山川之身”,他提出了“人和自然需要和谐共处”的观念和我们今天的生态文明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谋而合。
寻长江源
徐霞客一生走入山水,考察江河,不断纠正旧志书中的很多错误,“探寻长江正源”这一壮举,在后世更是传为佳话。
《尚书·禹贡》里记载着“岷山导江”的说法,后人将其误解为长江的源头是岷江。
在没有现代地理学测绘手段的年代,徐霞客凭双脚行走、双眼观测,敢于纠正前人讹误,更正长江的正源为金沙江,实实在在地推动了中国地理学的发展。
他在《溯江纪源》中写道:“故不探江源,不知其大于河;不与河相提而论,不知其源之远。”
万里遐征
徐霞客晚年的“万里遐征”,占整部《徐霞客游记》的大约四分之三,西南“万里遐征”以一种扫描的方式,对他所到各地的地质地貌、风俗人情等等,进行了详细、丰富、准确的描述和记载,尤其是徐霞客对中国南方、西南地区广大岩溶地貌的考察和记述,比欧洲早了130多年。
这场“万里遐征”,历时四年,行经多省,路程三万余里,遇盗、绝粮、涉险、腿疾等无数艰难险阻都没有动摇他的心志,直到在云南双腿俱废,“病足不良于行”。
好多人都跟他讲,说你回家吧,不要再走下去了,这时候徐霞客拿出一把铁锨,说“何处不可埋吾骨耶”,哪个地方不能埋下我这把老骨头?
这场伟大而悲壮的行走,成就了徐霞客游记中最为精彩的篇章。
从22岁启程,到54岁辞世,徐霞客“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旅行考察中度过,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无论条件多么恶劣,身体多么疲劳,他都坚持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留下海量珍贵游记资料,经季梦良等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朝碧海而暮苍梧!”
这是一种纵横于天地之间不计远近、不计朝暮、不计山海的豪迈与理想。徐霞客真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了一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问千万人《徐霞客游记》洋洋百万言,除了研究者,真正读完的人不多。
究其原因,篇幅太长、文言难读、专有名词难懂是导致读者望而却步的“三座大山”。
成年人都难读,更不用说孩子们了。
2017年,四川成都,一个叫刘兴诗的地质学家、科普作家开始动笔,他要创作一部让孩子也能看懂的《徐霞客游记》,借机开启他讲述中国地理启蒙的创作之路。此时的他已经87岁了。
刘兴诗出生在1931年,那时的祖国积贫积弱,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他辗转流离,直至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
他专修地质学,对考古学、环境生态学、水资源学也有很高的造诣。
为了给新成立的共和国找到更多的矿产资源,他立志像徐霞客那样考察山水,记录田野,一晃就是50多年。
“我要把徐霞客介绍给我们的孩子,因为徐霞客不仅仅是我个人的偶像,也代表着我们中国人可贵的实践精神、科学精神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
他结合个人经历,扩充了大量科普知识、历史故事、奇闻异事,提升了图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既精通地理学,又会写书,还懂得孩子心理。只有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做到深入浅出,把书写得易懂、专业、生动。
就像一位慈祥的爷爷在给自己的孙子孙女讲故事。
经过3年多的创作,在刘兴诗老人90岁的时候,这部书终于完成了。
古今两位著名的地质学家,就这样穿越时空,神奇相遇!
少年读徐霞客游记九十岁高龄的刘兴诗,花费多年心血,结合徐霞客的人生经历,将《徐霞客游记》用浅显、活泼、生动、富有知识含量的语言讲述出来,形成了“少年读徐霞客游记”三部曲(《出发,徐霞客!》《山川河流会说话》《日记里的大自然》)。
出发,徐霞客!
山川河流会说话
日记里的大自然
这是一部成长励志之书。
现在的人都说“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部本书就是结合徐霞客的人生传奇和旅行经历,通过讲地理、说故事的方式,反映中国人心中的伟大志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它告诉孩子们:人生的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这是一部地理启蒙之书。
徐霞客是大好河山的探索者和记录者,刘兴诗则是当代著名的地质学家。
两位伟大的人物跨越时空,神奇相遇,借由《徐霞客游记》中出现的大山大河、岩石洞穴、风土人情、河川水脉,简要刻画了我国的地理形势、水文特点和气候特点,就一些关键的地理知识进行科普解读,是孩子们了解中国地理的启蒙读物。
△《少年读徐霞客游记》套装 (全三册) 定价:108.00元 青岛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6月
高山如父,江河如母。
愿每一次“朝碧海而暮苍梧”,
都能带上这样一抹烟霞之气,
壮游四方!
来源:青岛财经网
综合自葵花田童书、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