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挪威人毁约坑钱,致中国船厂欠20亿破产,现在下场如何?

石九客栈 2025-01-23 14:17:22

2024年12月27日上午,我国自主建造的“四川舰”成功下水。

这一事件不仅展示了我国海军的实力,也证明了我国造船能力的显著提升。

然而,在这背后,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曾经让一家中国船厂陷入了巨大的困境。

大连造船厂是我国著名的造船企业,为国家建设了许多知名船舶,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支柱”。

在大连造船厂旗下有一个分公司叫大海船工,专门从事海洋工程产品的制造。

大海船工的产品先进、性价比高,不仅在国内受到欢迎,还远销国外,赢得了各国企业的赞誉。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海船工决定进行内部改革,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远在挪威的一家著名企业抛来了橄榄枝。

他们要求根据挪威附近海域的情况,定制八台符合本地水域条件的钻井平台。

对于当时正在内部改革的大海船工来说,这笔订单不仅是改变困境的机会,更是打入国际市场的契机。

然而,挪威这家航运集团的要求却非常苛刻。

他们只愿意支付总订单量百分之十的定金,而通常情况下,这种大型设备的定金应该占到百分之三十到五十。

不仅如此,合同中还附加了一项条款:如果后期有纠纷,必须由挪威境内的仲裁机构来判决。

面对如此不合理的要求,大海船工为了抓住机会,最终还是签订了这份“霸王合同”。

在建造过程中,挪威海运集团支付的定金很快消耗殆尽,大海船工不得不自掏腰包继续建造。

当建造进度过半时,挪威突然宣布取消订单,并且不会为额外的资金提供补偿,也不会接收即将完工的钻井平台。

这对大海船工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为了这笔订单,公司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金紧张的问题更加严重。

大海船工试图将这些定制的钻井平台推销给其他国家,但因为这些平台是专门为挪威海域设计的,其他国家的企业并不适用。

此外,钻井平台的成本巨大,一般企业也难以承担,这批平台只能暂时搁置。

更糟糕的是,挪威海运集团还要求大海船工赔偿他们之前缴纳的百分之十的定金,并声称是因为大海船工建设速度缓慢导致他们的损失。

面对这样的无理要求,大海船工坚决拒绝,并派人前往挪威讨要说法。

但由于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大海船工无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被迫败诉。

最终,大海船工不得不宣布破产,这是中国造船史上的一次重大挫折。

幸运的是,我国政府及时出手相助。

大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迅速采取行动,将债务转化为企业股权,缓解了大海船工的资金压力。

同时,一家重要保险公司也为大海船工提供了大笔资金,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政府成立了一个专门处置闲置钻井平台的部门,将所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大海船工不仅没有倒下,反而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

期间,大海船工完成了全国首个大型LNG加注船的下水任务,并成功交付了几座重型工业设施。

这些成就不仅为企业的复苏注入了动力,也让员工重新燃起了信心,继续为企业的发展努力奋斗。

这次事件让人们看到了我国企业在遭遇困境时,不会轻易放弃,而是以此为动力奋勇拼搏。

它也展示了国家对企业的支持,每个企业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

大海船工的经历提醒我们,在签订合同时,必须保持警惕,探寻潜在的风险,特别是在国际合作中,法律意识至关重要。

国际海洋工程网在2019年8月22日曾报道,Seadrill撤销了与大海船工的最后两座钻井平台订单。

然而,到了2024年4月4日,事情出现了转机。

船厂获胜,预付款不退,挪威船王撤单官司输了。

这一结果不仅是大海船工的胜利,也是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捍卫自身权益的成功案例。

大海船工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国际竞争,中国企业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技术实力,还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坚定的法律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与此同时,国家的支持和帮助也是企业走出困境的重要保障。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像大海船工这样的企业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为中国制造业赢得更多的荣誉。

0 阅读:264

石九客栈

简介:江悦琳说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