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汉朝第一功臣,却被刘邦骂成狗,400年后,后代夺走汉朝江山

书签夹住时光 2025-01-13 16:45:57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前言·】——》

他是汉朝第一功臣,却被骂成“狗”。这话,不是别人说的,是刘邦说的。曹参,一位带兵打仗的汉朝名将,一位名垂青史的相国,却在历史的某些段落里,似乎被泼了污水。

他到底做了什么,竟让刘邦如此嫌弃?

从狱掾到起兵猛将

公元前209年,天下乱了。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拉起了第一面反秦的旗帜,义军蜂起。

秦朝腐朽,民不聊生,沛县也不例外。但在一片恐惧与混乱中,有两个人,却看出了机会:刘邦和曹参。

曹参是沛县的狱掾,相当于现在的司法官员,职位不高,但负责治安、抓捕犯人。他是个老练的基层公务员,头脑灵活,手腕也硬。

他跟萧何熟,跟刘邦也有交情。当时的刘邦,还只是一个小亭长,名声不显,手下也没几个人。但曹参看出了他的能耐,觉得这个人能成事。

刘邦在沛县杀了县令,带着一群人造反了。他招贤纳士,曹参没废话,直接加入,成了手下的猛将。

他不是那种滔滔不绝的谋士,也不是一呼百应的领袖。是个实干家,敢冲,敢拼。

带着一队人马,去胡陵、方与抢地盘,一路干到咸阳。他没什么花招,就是一条:打,拼命打。

刘邦说他:“像条狗。”什么意思?不是骂他无能,而是说他忠诚、凶狠、咬住不放。

曹参打的第一场大仗,就让人刮目相看。当时刘邦刚拿下沛县,地盘还不稳,四周都是敌军。

他带着几十号兄弟,夜袭敌营,硬生生夺下一座城池。战斗方式很简单:快,准,狠。刘邦夸他:“你这条狗,还真能咬住肉。”

可曹参不只是能打。还懂得收服人心。在一路攻城掠地中,总是宽待百姓,善待俘虏。这一点,跟“大开杀戒”形成了鲜明对比。

刘邦的粗暴让人害怕,而曹参的温和让人心服。时间一长,曹参的部队成了刘邦军中的“王牌”。他手下的兵,肯跟他拼命。

楚汉之争爆发时,他成了刘邦最倚重的将领之一。项羽强,刘邦弱,起初总是被打得落花流水。

但每当局势最紧张的时候,曹参总能挺身而出。他像块顽石,挡在刘邦面前,让敌人无处下手。

时间一长,刘邦对他越发信任。楚汉战争进入最后阶段时,曹参已经是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垓下彻底击败项羽,天下一统,汉朝建立。曹参功不可没,被封为“平阳侯”。

从将军到功臣

天下平定了,刘邦坐上了皇位,开始封赏功臣。大宴群臣时,当着众人的面,问大家:“谁的功劳最大?”

有些人说是韩信,有些人说是张良,但萧何站了出来,说了一句话:“曹参。”

整个反秦和楚汉战争中,曹参打下了超过一百二十座城池。刘邦的半壁江山,几乎都是曹参和他的军队打下来的。

不是谋士,不是智者,却是实实在在的“打工人”。不靠嘴皮子,全靠拳头和刀枪。

可曹参并不显摆。不像韩信那样高调,也不像张良那样多智。他沉默,低调。封侯之后,主动辞去军事职务,跑到自己的封地种田去了。

刘邦不放心,把他叫回来,又任命他为“御史大夫”,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长。

在这个职位上,曹参还是那个低调、实干的风格。他不喜欢跟人争,也不爱表现自己。

但每次刘邦交代的事情,他都能做好。特别是那些军事相关的任务,总能完成得滴水不漏。

刘邦在一次朝会上,当着群臣的面,突然骂曹参:“你这条狗,怎么这么蠢?”

这话,把满朝文武都听愣了。曹参却一点没生气,反而哈哈一笑,说:“皇上骂得对,我确实笨。”

刘邦骂他,一方面是性格使然。他喜欢开玩笑,甚至喜欢“骂人”来表达自己的亲近。

对曹参的评价,看似刻薄,其实是信任和欣赏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他的行事风格太过“按部就班”,让刘邦觉得不够灵活。

不过,这件事之后,他对曹参更加倚重了。不久,萧何去世,刘邦没有犹豫,直接让曹参接任丞相的位置。

丞相曹参的治国之道

接任后的第一天,曹参做了件出人意料的事——他什么都没做。

没有发布新政令,也没有调整人事。甚至每天早上上朝,除了听取汇报,就只是坐着发呆。

有一天,几个属官忍不住问他:“丞相,您每天这样不管事,真的行吗?”曹参笑了:“萧何做的都对,我只要守住他留下的规矩就行。”

他把这套做法叫“萧规曹随”。意思很简单:萧何定下的规矩,我照着执行,不做额外的改变。可这套办法,真能奏效吗?

当时的汉朝,刚刚经历楚汉相争,百废待兴。萧何的治国方针,是以黄老之学为根本,主张“无为而治”,让百姓休养生息。

曹参不仅认同这套理念,还身体力行。不苛捐杂税,不强迫百姓服劳役,甚至连朝廷的开支都尽量削减。

这样的政策,效果立竿见影。百姓的生活逐渐改善,社会秩序恢复,国家财政也开始盈余。

汉高祖刘邦本来对曹参有点担心,但看到结果后,不再多言,只是笑着说:“这条狗,还真能看家。”

曹参的治国方式,并不复杂。他不像后来的改革家,试图颠覆现有的秩序。

更像一个守护者,尽量减少折腾,尽量保护百姓。他明白,国家刚刚经历战争,百姓需要喘息,汉朝需要稳定。

但曹参也不是一个完全消极的丞相。他该出手时,绝不手软。有一次,朝中有个官员贪污,被地方举报。

曹参得知后,立刻下令彻查,将那名官员当场免职并治罪。他对属下说:“该宽的时候宽,该狠的时候狠。这是规矩。”

在位几年,他始终如一。没有惊天动地的政绩,却让汉朝渡过了最需要安定的时期。

公元前190年,曹参去世,留下了“无为而治”的治国典范。谥号是“懿侯”,意为“温和的贤臣”。

家族的兴衰与历史的回响

曹参去世后,他的爵位由儿子曹窋继承。作为平阳侯的继承人,曹窋一开始也很争气,恪守家训,谨慎行事。

汉武帝时期,经过“文景之治”,已经进入全盛期。但随着国家的强盛,政治斗争也越来越激烈。

曹参的后代曹宗卷入了“巫蛊之祸”,这一事件牵连了无数汉朝贵族,其中也包括曹宗。他被指控参与了谋反,最终被处死。曹家的封地也被废除。

曹家的没落,并非完全因为巫蛊之祸。家训一直提倡低调,但到了后代,有些人逐渐忘记了这一点。

他们在朝中与其他权贵争权,站错了队,被卷入了权力斗争的漩涡。

不过,曹家的血脉并未完全消失。东汉时期,曹参的后代中,有人重新获得了封侯的机会,但影响力已无法与西汉时期相比。曹参的家族,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他的精神并没有消失。“萧规曹随”,“无为而治”成为汉朝治国的一部分。

文景之治的繁荣,离不开曹参奠定的基础。即便是后来的东汉,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他的治理理念。

400年后曹家的“夺取汉朝江山”,其实是一种误解。很多人会把曹魏的开国皇帝曹操与曹参混为一谈,认为曹操是曹参的后代。

史书上并无明确记载证明两者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曹操与曹参,最多是同族,甚至可能只是巧合的同姓。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