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友吐槽iPhone闹钟调休不响致迟到#冲上热搜,原因很简单——五一劳动节调休安排让周日变成工作日,结果一堆iPhone用户被闹钟“背刺”:明明设置了“工作日模式”,系统愣是没把调休日算进去,直接导致迟到甚至全勤奖泡汤。

这个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其实撕开了外企本土化傲慢的遮羞布。就像你去餐厅吃饭,服务员告诉你“我们不提供筷子,因为西餐不需要”,这种理直气壮的傲慢简直让人血压飙升。
具体是什么情况?先说iPhone的闹钟问题。这玩意有多离谱?
调休制度在中国实行了二十多年,每年11月份就会公布明年的节假日信息,所有的调休日都会在那里公开。
结果苹果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居然连这个基本需求都满足不了?

更绝的是客服的回应,建议用户把闹钟设置成每天响铃然后手动关闭——这就好比你买了个智能电饭煲,结果商家告诉你“要煮饭请自己生火”。
苹果的工程师难道不知道中国有调休制度吗?当然知道,但他们觉得中国用户就该适应他们的规则,而不是反过来。这种“我负责创新,你负责将就”的态度,就是典型的外企傲慢。

其实这种“傲慢”并非苹果一家独有,而是国际大厂的通病。比如微软的Office,虽然全球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但在中国本土化服务上却频频翻车。

像国内用户最爱用的云文档协作功能,经常出现访问延迟、文件同步失败等问题,明明国内云服务商已经卷到极致,微软却总喜欢用自己的OneDrive。
更离谱的是操作逻辑,Word里的批注功能默认显示英文,PPT模板全是欧美风设计,明明知道中国用户更依赖中文社区和本地化模板,却依然坚持“国际化”的傲慢姿态。

外企的傲慢是有历史基因的。就拿微软来说,他们的决策流程长到让人绝望。
一个功能优化提案从中国团队提交到总部审批,中间要经过七八个层级,等总部批准了,黄花菜都凉了。

而国产软件公司呢?发现用户需求后,第二天就能上线新功能。
更要命的是,外企总觉得自己的产品是“全球标准”,不愿意为中国市场做定制。

所以说国产软件能逆袭,靠的就是“接地气”三个字。
像WPS之所以能从Office手里抢回中国用户,靠的就是本地化服务做的更好。比如模板库从公务员考试到微商海报,应有尽有。操作界面和操作逻辑也都是符合国人习惯的。

说到这必须提一下和WPS同为金山系的云表平台。这个工具简直是给企业量身定制的“万能表单”,不仅能自动生成数据库,还能像搭积木一样拖拽出各种业务流程,直接把软件开发变成“画表格”。

作为低代码平台,它直接把软件开发门槛砍到地平线——不需要写一行代码,拖拖拽拽画表格就能搭出管理系统,连财务报表自动生成、库存预警提醒、无限层级BOM这种复杂功能都能轻松搞定。
最绝的是它能无缝对接企业微信、钉钉,甚至适配国企特有的本地化部署需求,像中铁用它搭建数据管理系统,许继电气拿它做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所有流程都能按中国企业的实际需求“私人订制”。

别的外企软件还在教用户适应国际标准,它直接让系统去迎合用户习惯,这种把“本土化”刻进DNA的狠劲,才是中国软件该有的样子。
小结说到底,所谓“国际大厂的傲慢”,不过是把过去的经验当成了金科玉律。而真正能在本土市场立足的企业,永远懂得“用户痛点才是第一生产力”。
更多精彩,评论区见。
文|胖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