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巨人,北宋官场的墙头草

活在当下的驴 2023-05-17 15:59:35

沈括出生在书香门第,他的父亲、伯父都是北宋进士出身,沈括本人更是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地理、音乐、医药等等,注意这些他不是粗懂而是样样精通,他也是继东汉张衡以后中国古代史上第二个被史学家单独立传的科学家,虽然他在中国科学史上地位极高,成就非凡,但是他在官场上却是一个阿谀奉承、反复无常的墙头草。王安石曾评价他说:沈括壬人,不可亲近。

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巨人

这是日本数学史家三上义夫对沈括的评价,足以想见沈括在数学方面的成就。关键是这沈括如果只是数学厉害也不值得单独立传,关键人家物理也研究得很透彻,化学也小有成就,地理也涉足,音乐也擅长,医学还颇有心得,这种人物简直不是人物,像开挂的机器。

数学方面沈括发展了自南北朝时期就停滞不前的等差级数求和问题,并推进到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新阶段,这段话我是百度上找到了,我没看懂,我就觉得越看不懂越牛;物理方面最厉害的成就就是发现了地磁偏角,这啥意思呢,就是地球的南北两极与地磁的南北两极不在同一个点上;而化学方面“石油”一词就是沈括提出来的,并且用石油制出了墨水;地理方面沈括根据化石推演出了古代气候变化,并且还开创性地绘制了名为“飞鸟图”的地图,类似现代的航拍图。其他在音乐、医学、经济、军事等领域沈括都有突破性的进展,如假包换的中国古代科学巨人!

官场上的墙头草

沈括虽然在科学方面成就非凡,但是在做官做人上却不尽人意,而且是个反复无常、趋炎附势的墙头草。古代的知识分子想要出头只能士进,科技成就高没什么用,想出头得当官,沈括三十一岁才及进士第。或许由于他考中进士较晚,前期士进的路途又不太如意,造成了他特别看重官位的性格。

熙宁年间,神宗有意变法图强,任用王安石为相进行变法,沈括眼见王安石得势有意攀附,大力拥护变法上书神宗皇帝尽言变法之益,王安石便有意重用他。青苗法推行期间神宗为查察青苗法是否真的方便百姓,向各路派出钦差大臣进行查访民情,沈括被神宗委以两浙的钦差大臣,查察完回京后沈括极力赞扬青苗法,绝无不便于百姓的地方,事实上当时青苗法当时流弊横生,老百姓苦不堪言。

后来王安石罢相,吴充担任宰相,吴充此人处处都要标新立异和王安石对着干,沈括又想走新宰相的门路,于是秘密的向吴充告发王安石变法的诸多不便,谄媚于新相吴充,不料吴充暗地里把沈括的告发呈给了神宗皇帝,更是被当朝御史探知,御史们上书攻击沈括:

结果神宗皇帝也觉得沈括首鼠两端、反复无常,于是将他贬官宣州。

苏轼“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

沈括任两浙路察访使时苏轼正在杭州做通判,神宗惜才沈括临行时特地嘱咐他“苏轼通判杭州,卿善遇之”,神宗不特地交代还好,特意嘱咐沈括以后,沈括心生嫉妒,强雷的刺激了他。而沈括又深知苏轼因反对变法深受王安石排挤,于是在回京后除了赞扬变法外,还将苏轼的诗贴进了文书内,上告苏轼“词皆讪怼”,神宗没有过问。

不料想五六年后,李定、舒亶等小人所模仿,再次以诗词诬害苏轼,虽然但是沈括已经被贬出京,但是始作俑者却是他。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