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小李是个性格开朗的退休老人,平时除了跳广场舞,还爱去公园跟老友下棋。他身体一直不错,唯一让他稍感困惑的是体重略微超标。
每次体检,医生总是提醒他控制体重。然而,最近的一次体检让小李有些紧张,医生说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一周后,小李如约来到了医院,心里忐忑不安。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医生告知他并无大碍,只是要密切关注血压和血脂。

小李终于放下心来,但也产生了一个疑问:身边许多朋友都说,胖一点反而长寿,那这体重究竟是该减还是不减呢?
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小李听到了隔壁诊室两个中年女士的对话。一个劝另一个:“你看咱社区那王大爷,活到90多岁,身体一直还挺壮实,肉嘟嘟的,医生都说他身体好,没得什么大毛病。”
确实,这种说法在不少地方都流行,认为人老了以后稍微胖点会更健康长寿。对此,作为一名全科医生,我觉得有必要详细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专业杂志上刊登过多项研究,部分研究指出,老年人适度超重可能与较低的死亡风险相关。这被称为“肥胖悖论”,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体重增加都是有益的。
肥胖悖论不仅让大众困惑,也在科学界引发了热议。据《柳叶刀》上的一篇数据库分析显示,适度超重的老年人,其死亡率确实比体重过轻或过重者略低。
这可能是因为在疾病或营养不良等情况下,适度的脂肪储存能够为身体提供额外的能量和营养支持。但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从医学角度看,身体质量指数(BMI)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肥胖的常用指标,对于处于中老年阶段的人,BMI偏高并不一定是坏事,特别是在伴随其他健康因素稳定的情况下。
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胖”与“健康”画上等号。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仍然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主要风险因素。
我们必须认识到,体重管理并不是单一指标决定健康状况。那么,什么样的体重才是老年人的“刚好”呢?

这一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需要综合考虑诸如肌肉量、骨密度、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同时,体重控制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如果体重超标,但同时保持着良好的心肺功能,平时仍保持活跃的生活方式,不妨与医生商量,寻求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苗条”为健康标准。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