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贵州发现老兵荒冢,孙女洒泪:爷爷父亲共同抗日,将葬在一起

茅舍品史 2023-07-24 17:36:50

2022年,贵州凯里的雷女士在给母亲扫墓时,发现旁边有一个长满荒草,看起来很久都无人祭扫的坟墓。然而,这座荒冢主人的身份却非同寻常!

雷女士是村里出了名的孝顺之女,母亲已走多年,墓地却如刚修建好的那般规整。这一切都得益于她常年上山打理。

2022年3月13日,雷女士一如既往的上山为母亲扫墓,正当她在为母亲清理墓碑旁边的杂草时,一个不小心,就被旁边杂草给绊倒了。雷女士起身之后发现,杂草下面居然有一块墓碑。

雷女士在心里暗想,这得是多少年没有人来祭奠过了,杂草丛生都看不出来是一个墓地了,逝者的后代怎么会这么狠心,居然连看都不来看一眼。

出于好意,雷女士就将墓碑四周的杂草全给清理了。清理完毕之后,墓碑上的刻字映入她的眼帘,墓碑上的刻字清清楚楚地写着:“湖北省黄梅县,陆军第五军二十二师工兵营上尉军需梅乐三之墓”。

看到这里,雷女士瞬间明白了为什么没有后代来祭奠这位过世的亡魂了。

雷女士看着墓碑上的过世年份民国三十年正月十七(1941年2月12日),她不由的鼻子一酸,落下了泪。

雷女士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想着,这位革命英烈在远离家乡上千公里的地方保家卫国,到了最后都没能落叶归根。独在异乡沉睡了八十一年也无人问津,她暗自发誓,一定要改变这样的现状。

雷女士回家之后,将此事的原委告诉了父亲。同为抗战老兵的父亲听完,顿时热泪盈眶。随后,雷父根据自己的经历给她分析了这位英魂的事情。

1938年,日军占据了我国多处经济发达城市,逼迫中国向其投降,为了守卫国家安全,这位英魂所在的部队就在广西一带和日军进行了正面对抗。

经过不懈的努力,这场战役最终以胜利收尾。虽然打赢了,但为此胜利而战死沙场的英烈却高达上万人,我方的损失极其惨重。战役结束之后,部队又被转移到贵州的安顺和贵阳一带进行休整。

休整时间没过多久,大部队又被编入了远征军中,远赴缅甸作战,雷女士发现的这位英魂,很可能就是那个时候牺牲的。

雷女士听完父亲的话后,心里如同点燃了一簇火苗,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梅乐三的家人。可光凭一个户籍地和人名要怎么去找呢?

思来想去之后,雷女士决定先去凯里当地的退役军人服务站寻求帮助,在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服务站将所有的军人资料都查了一遍,可结果却是大失所望,关于梅乐三的资料根本没有记载。

不死心的雷女士又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回到户籍地去查,可当雷女士联系到黄梅县的工作人员时,对方也只给出了姓名和入编队伍等信息,其他的仍然是一无所获。

正当雷女士一筹莫展之时,她留意到了一个在网上帮助抗战老兵寻亲的网站,她当即将自己掌握的所有信息都发布了出去。很快就有人联系到了雷女士,并提供了一些重要线索。

对方告诉雷女士,自己在一个忠义祠里曾看到过梅乐三的牌位。在他的档案资料里还记载了他膝下有个儿子叫梅迪文,也是第五军的军需。抗战结束,梅迪文在上级领导的安排之下去了云南。

得知这一重要消息后,雷女士当即就动身前往了云南,到了云南的退役军人服务站后,雷女士又迎来了当头一棒。

梅迪文的地址是找到了,但是,他已经在2019年时过世了,葬在了昆明的金陵公墓。

梅迪文离世之后,他的子女也早已搬离了原来的居住地,这让雷女士又走进了一个“死胡同”。

为了不让自己留有遗憾,雷女士整理好心情之后,再次踏上了为英魂寻亲的路。

就这样,雷女士在云南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梅迪文的女儿梅燕,当她听到雷女士知道爷爷的墓地所在时,她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情绪稳定下来之后,梅燕说起了父亲和爷爷的故事。

原来,梅乐三来自湖北黄梅的蔡山镇,家里曾经有很多房屋和土地,在年轻的时候参加了国民党的军队,后来跟随部队参加抗战。

1941年,18岁的梅迪文也参了军,与父亲梅乐三同在一个部队。后来,在一次战斗中,杨迪文和父亲走散,自此就再没相见。

抗战结之后,梅迪文就一直没有父亲的消息,他很清楚,父亲不是失踪那就是牺牲了。

为了寻求父亲的消息,梅迪文常常利用自己休假的时间到贵州寻找,但都是以寻求无果告终,一直到他病逝的那天,他都没能完成自己的心愿。

临走之际,他将自己的遗愿转托给女儿,让她一定要找到爷爷梅乐三的墓地所在,如今在雷女士的帮助之下,梅文迪的遗愿也得以完成。

之后,当地的人在梅乐三的墓碑附近拉起了横幅,上面写着:“黄梅儿郎殁征途,黔山有幸埋忠骨”。此时此刻,他的墓地再也不会是无人问津的荒野之坟。

不久后,梅燕遵从父亲的遗愿,将爷爷的遗骸接回昆明,安葬在了父亲的身边。

其实,在中国的土地上,还有很多很多的英雄都没能魂归故乡,为了祖国的安定,他们别无选择。在此希望所有的国人都能对他们永存敬畏之心。

参考资料:《贵州荒山发现湖北老兵81年前坟墓,孙女洒泪:爷爷父亲共同抗日,将安葬一起》、《昆仑战役》

0 阅读:133

茅舍品史

简介:解读古今故事,品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