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成绩伤自尊”成为教育的遮羞布
保障机制改革,实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聚焦深化落实“1269”行动计划,优化调整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加快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省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部省合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先行区建设,奋力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我国的这场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可是“公布考试成绩伤害学生自尊”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不准公布学生成绩的政策一直是教育领域中争议不断的话题。有些人认为这种政策是保护学生的措施,可以避免他们因成绩不佳而受到歧视或压力,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种政策会对学生造成伤害,会导致他们缺乏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估的机会。那么,不准公布学生成绩到底是保护学生还是害了学生呢?
不得不说,这种观点实在是教育理念中最荒谬的论调之一。教育,从来都不是温室里的呵护,而是风雨中的历练。禁止打骂,体罚,这是对学生身体和心灵的基本尊重,我们能够理解。然而,将公布成绩与伤害自尊划等号,简直是无稽之谈。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健全的人格,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毅的意志,让他们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如果连公布成绩都被视为伤害自尊,那孩子们将来如何面对现实社会中残酷的竞争和无情的差距?
禁止公布学生成绩也可能会导致一些学生缺乏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估的机会,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状况到底如何,也不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公布学生成绩是一种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考试不排名,考试的意义又何在?那不是浪费国家资源和老师,学生们的宝贵时间吗?如果考试成绩也是隐私,那学生们还有什么值得展示的?
学生考试是对他们前一阶段的一个检测,这个检测不仅是对学生的,也是对老师和家长的一个检测。
学生可以通过分数明确现阶段的 薄弱点,及时查漏补缺;老师可以通过分数,分析学生对知识点和教学重难点的吸收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家长可以通过分数,可以更直观地掌握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根据具体情况来合理安排孩子课外辅导的科目。
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无处不在。别人月薪上万,而你只有三千;别人开着豪车风驰电掣,你却骑着电驴在风雨中艰难前行;别人住在宽敞豪华的别墅,你却挤在狭小的筒子楼里。几年后,同学成为领导、老板,风光无限,而你依然是普通员工,为生计奔波。这些差距难道就不伤自尊了吗?
如果我们因为害怕伤害孩子的自尊而选择隐瞒成绩,那无异于掩耳盗铃。
成绩就像一面镜子,能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只有知道自己的位置,才能有明确的前进方向。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们,想要过上理想的生活,想要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付出努力和汗水。
纸终究包不住火,无论我们如何隐藏,最终的结果都会在现实中显现。
与其让学生们在虚假的保护中迷失,不如让他们在真实的反馈中成长!
公布成绩并非是为了羞辱和打击,而是为了激励和引导。让他们明白,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挑战和竞争,只有勇敢面对,不断拼搏,才能赢得属于自己的尊严和荣耀。
教育不应是娇惯和纵容,而是要让孩子们在风雨中学会坚强,在挫折中锻炼意志。让我们摒弃那些荒谬的观念,还教育一个真实而有力的环境,让孩子们在真正的磨砺中茁壮成长。
医院不会公布每个体检的结果,也不会公布每个病人的病情。单位也不公布每个人的收入和家庭财产。大家心里糊里糊涂是一种安全保护。
公布成绩不是问题,问题是公布成绩后貼标签。这才是最要命的。
高考、中考分数个人可以查分,但不允许查别人的分数。这是个人隐私保护的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