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川成功争取到苹果生产订单的那一刻起,富士康就像是抓住了时代的尾巴,迅猛地从一个规模平平的代加工厂飞跃成为电子制造业的领军企业。借助改革开放政策的东风,这家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陆地区迅速扩张,数年间便建立起了数十座工厂,员工人数激增至120万,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制造商。
然而,随着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个人和公司财富的急剧膨胀,他的个人态度和公开言论也开始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他似乎开始忘记了改革开放初期内地政府给予富士康的各种优惠政策和支持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反而将所有的成就归功于与苹果的合作,并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了一些看似忘恩负义的言论。面对苹果公司的“产能搬迁”计划,郭台铭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投入巨资计划在印度建立新的生产基地。他的决定背后有两层考虑:一方面是为了紧密跟随苹果的步伐,争取更多的订单;另一方面则是看中了印度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市场潜力,希望能够借此实现公司的又一次飞跃。
然而,郭台铭很快就发现,印度虽然人多力量大,但在工厂的实际运营和管理上却遇到了预期之外的困难。印度工人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水平普遍不高,远不能与中国大陆的工人相提并论,导致了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厂产能和产品质量都未能达到苹果的严格要求。
此外,富士康与印度韦丹塔集团合作的半导体项目也遭遇挫折,由于各种原因被印度政府搁置甚至取消,导致富士康不得不撤回已经投入的资金。与此同时,印度塔塔集团通过收购纬创科技在印度的工厂,强势进入电子代工领域,意图成为苹果供应链中的一员。这对于富士康而言,无疑是又一重大的竞争压力,它不仅要面对苹果订单的减少,还要应对越来越多的竞争者在这一领域的挑战。尽管困难重重,但是在印度政府的一些积极举措下,郭台铭并未彻底失去信心。2024年,富士康CEO刘扬伟被授予二等莲花勋章,成为继郭台铭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人,这不仅是对其个人在印度所作贡献的认可,也是印度政府希望富士康继续在印度投资、扩大生产的积极信号。鼓舞之下,郭台铭宣布将继续投资110亿美元用于加快印度工厂建设的进度。近期,富士康更是宣布与印度的HCL集团合作,共同投资3720万美元成立一家专注于芯片封装和测试的合资企业,占股40%。这一系列动作显示了富士康不仅未有撤退的打算,反而是在不断加码投入。
最近有消息称,富士康已经开始将其在中国大陆的部分产能转移到印度,包括郑州工厂的部分员工和设备。这一行为被视为郭台铭决心跟随苹果到底、彻底转向印度的明确信号。外界对此有着不同的解读,但无一例外,都认为郭台铭此举是对改革开放红利的无视,甚至有人用“吃里扒外”来形容其行为。在追求苹果订单和印度市场潜力的同时,富士康似乎正逐渐远离了曾经支持它成长起来的土地和政策。富士康的故事,或许可以被看作是全球化时代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其中既有着对未来机遇的无限憧憬,也有对过往恩情的忘却。企业的成长,绝非仅仅依靠抱团全球大企,而是需要在全球化的同时,不忘初心,铭记那些曾经助其一臂之力的人和事。对于郭台铭来说,现在的局面也许是他事业的一个新高度,但在忽略了对起点的尊重和回馈时,也可能成为他职业生涯中的一大遗憾。
他一个外族,商人以利益为重,不要道德绑架,但一定要尊法,商人赚了利润,国家赚了税收,打工的,赚了工钱,去留是别人的权利,说三道四又有什么用呢。
回鸡毛头 资本家有钱 在那国投资都吃香[笑着哭][笑着哭]
还不如劝李嘉诚回头呢,商人本来就是在商言商。
这家伙想独台被识破,想拿钱跑路!
不送[笑着哭]!走了就别回来[得瑟][得瑟]
人家外人,我们能要求它怎样?像家人一样?
爱走不走
限制中国的技术人员和员工出国去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