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产业链转移,富士康打头阵,河南外贸暴跌,带来了什么?

看科技有铭程 2024-05-23 11:37:35

2024年一季度,河南进出口额暴跌23.4%,下降额度达到了485亿元。

根据数据分析,河南进出口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手机出口量大幅下滑,根据郑州海关数据,2023年一季度,河南全省出口了1688万台手机,而2024年一季度仅有664万台,减少了1024万台,下降幅度超过了60%。

手机出口金额也从2023年一季度的711亿元,下降至今年一季度的272亿元,下降幅度同样超过了60%。

实际上,早在2023年一季度,河南手机出口就出现了下滑,当时的下降幅度为15.5%,专家分析认为主要因素是国际环境影响,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而今年下降幅度超过了60%,再归咎于大环境就说不过去了,真正的原因就是苹果手机产业链的转移,富士康作为苹果的铁杆小弟,自然是冲在了前面。

苹果产业链转移速度正在加快

苹果喊了多年的产业链转移,终于要来了。

2016年“懂王”特朗普上台,提出了一个口号“将制造业链条迁回美国,以此来解决国内的就业问题和提升国家竞争力。”

苹果毫无疑问受到了压力,2017年苹果喊出“产业链转移”,要把在中国的产业链迁往东南亚,在与印度和越南接触后,苹果计划在这两个国家建立新的生产线。

2019年开始,苹果推动富士康、纬创等赴印度建设工厂,计划未来几年把价值3000亿的产能搬出中国。

当时,由于印度工人无法熟练的制造iPhone,所以苹果不得不把90%以上的产能继续留在中国,并且每年的新款iPhone都交由郑州富士康制造,熟练之后再向其他工厂转移产能。

也因此,给我们造成了一个假象——苹果离不开中国。

苹果CEO库克也多次公开表示:苹果离不开中国,苹果不会退出中国市场。

但实际上,苹果公司先后把欧菲光、歌尔等13家中国企业踢出了苹果供应链,增加了美国、日本的供应商。

并且最核心的部件,一直由海外企业提供。

苹果的仿生芯片由台积电代工、屏幕来自韩国三星、闪存来自日本铠侠、内存来自韩国SK海力士、基带来自美国高通、COMS来自日本索尼等等。

比亚迪、蓝思科技、立讯精密在国内都是大厂,但实际上就是为苹果提供结构件、玻璃盖板和外壳,中国企业根本进入不了苹果核心供应链,侥幸进入的,也都被苹果T出了果链。

2023年,成为关键年。

2023年初,印度仅制造了苹果5%-7%的产品,而且都是之前的老型号。

但随着印度塔塔收购纬创电子印度工厂,以及富士康扩大印度产能后,这一比例提升至14%,并且代工产品扩大至了最新款的iPhone 15。

按照印度的计划,苹果到2028年,将25%的产能转移至印度,而摩根大通分析师预计,这一计划将提前至2025年。

苹果转移产能,小弟富士康自然要冲在前面。

2023年年底,富士康宣布在印度追加15亿美元(108亿)的投资,以满足苹果的需求,在这之前还在印度的特伦甘纳邦投资了36亿元建造工厂。

富士康在东南亚的新工厂投产后,直接减少了郑州富士康的订单,再加上苹果一季度手机出货量的下滑(销售额大幅下滑19%),您认为河南的外贸会好吗?

苹果蛋糕越来越小,分蛋糕的却越来越多,河南如何应对?

为了应对富士康产能的转移,河南开始向汽车制造业转移。

早在2021年,河南就引进了新能源汽车大厂比亚迪,计划在郑州建造一座比亚迪超级工厂。

该工厂号称比亚迪全球最大、最先进的制造基地之一,一期规划产能为40万辆,二期、三期共规划产能75万辆,合计年产能超过100万辆。

生产线引入了大量的机器人,采用了自动化生产装备,实现多车型柔性化混线生产。

上汽也在郑州建造了年产能60万辆的汽车基地,并于2023年建成投产。

今年一季度,河南汽车(包括底盘)出口金额78.7亿元,上涨了33.6%;电动汽车出口额23.3亿元,上涨了109.2%。

尽管河南在积极转型汽车制造,但是汽车业带来的出口额远不能弥补小于手机销量下滑造成的损失。

102亿相比比439亿,的确差距很大。而随着富士康产能继续转移,这个差距或许会更大。

华为、比亚迪能否接住苹果、富士康的产能?

提起苹果,大家都会想到华为,毕竟这两家企业是中国高端手机市场唯二的玩家,消费者去购买手机,预算充足的话,要么选择苹果,要么选择华为。

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1.4亿台,苹果销量排在第一位,卖出了2.34亿台,而华为销量仅为2800万台。

差距接近10倍,短期内基本看不到超越逆袭,所以让华为去承接苹果产业链转移造成的空缺,难度很大。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华为手机产能提升带来的是技术升级、利润提升以及自主化程度的提高。

简单来说,就是华为可能创造了20万的就业,但是这20万的就业价值远高于富士康的200万就业,这就是产业升级。

同样实现产业升级的还有比亚迪,燃油车时代,中国汽车看起来很热闹,一汽、上汽、北汽、广汽、长安、长城,和丰田、大众、奔驰、宝马合作得不亦乐乎,但是利润没多少,甚至有的车企还是亏损。

原本想着牺牲点利润,合作几年后,可以拿到核心技术,结果呢?海外车企根本不让我们染指发动机这类核心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国产汽车抓住了时机,比亚迪一年卖出了302万辆汽车,位居新能源汽车排行榜榜首,并且比亚迪成为了全球唯一一家掌握三电(电池、电机、电控)技术的厂商,这一点上特斯拉也没有做到。

宁德时代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池厂商,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6%。

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背靠中国制造,小米跨界造出了电动汽车,而苹果砸100亿美元资金后,无奈宣布退出电动汽车领域。

蔚来、理想、小鹏成为了新能源汽车新势力,上汽、广汽、吉利纷纷跨界新能源汽车,华为打造电动汽车大生态,要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博世”。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快、技术最先进、产业链最完善、人才最多,远超欧美日韩,未来将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新名片。

可以预料,未来苹果、富士康所带走的低端产能,必然会被华为、比亚迪带来的高端制造所代替。

当然,产能转移也会造成阵痛,但阵痛之后将会是新生,是中国制造、中国科技的新生。

我是科技铭程,喜欢就点个赞吧!

0 阅读:0

看科技有铭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