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瓦白墙、草木含香,工坊林立、古井悠悠,这是贵阳市花溪区龙井村给人的最深印象。
走进村子,蜿蜒的青石板路两旁,香坊、银坊、蜡染坊,各种工艺坊一家挨一家。最闹热的当数龙井集市,在一个个竹编摊位上,村民吆喝叫卖特色农产品、精致手工艺品。村寨中央,百年古井吐清泉,溪水潺潺穿村过。

龙井村一隅。朱进 摄
这口古井正是村名“龙井”的来由。这是一个拥有500余年历史的传统布依族村寨,布依族人口占比98%。这里生态环境优良,自然风景优美,保留着布依族的传统生活方式,2014年,龙井村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凭借这一金字招牌,2018年,龙井村提出以布依族传统生活习俗和特色工坊为亮点、看点,从传统民居建筑保护与民族文化活态传承两方面发力,打造“百坊龙井”乡村旅游品牌。
在村里的统筹安排下,相继对44栋闲置农房进行了流转保护,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根据每栋农房的不同风格,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工坊。目前,村里已建起康养、旅居、非遗等各类工坊67个。
“你看,我们连房子里的旧报纸都没撕,就是想原汁原味地保留这份历史感。”龙井银坊创办人张谨说:“当时来到龙井村,一眼就相中了这个老房子,冬暖夏凉,也符合我们工坊的风格。”龙井银坊周边,是一片石质民居,展现出浓郁的布依族建筑特色。

游客在龙井村银坊内体验制作银饰。 朱进 摄
“这里家家户户都酿刺梨酒,酿好了就端来和我分享。”张谨说,这里村民热情,民风淳朴,也是他落地创业的一个因素。
为做好乡村旅游,龙井村还积极引才。目前,已有70位“新龙井人”扎根,为龙井村的发展源源不断带来新活力。
“龙井村的变化真的可用天翻地覆来形容。”最早一批“新龙井人”,开蜡染坊的张婷婷说,“发展是越来越好。”
2018年,龙井村引进张婷婷,将龙井村的传统手工蜡染打造成为村里的拳头产品。如今,她的蜡染坊带动480余名妇女就业增收,成了一处“网红打卡点”。

龙井村织黔货非遗体验馆。 朱进 摄
现在,村里每年都要举办“上九”布依歌会、“六月六”节庆活动,以及常态化举办篝火晚会,这些多姿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让龙井村名气大增。乡村旅游火了,农房变“客房”、农艺变“工艺”、农俗变“节俗”,客人也从单一游览向吃、玩、住一体的沉浸式旅游体验转变。2024年,龙井村接待游客2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2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6日,2025全国春节“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暨“多彩贵州・四季村晚”在此举行,3.5万人涌来,乡村旅游实现开门红。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明雪
编辑 徐微微
二审 杨韬
三审 覃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