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可谓是一个奇葩皇帝辈出的朝代,传位十六帝各具特色!有想当大将军的正德皇帝、痴迷炼丹的嘉靖皇帝、爱做木工的天启皇帝、还有30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
还有爱玩蟋蟀的天子朱瞻基、瓦剌留学皇帝朱祁镇、姐弟恋的明宪宗朱见深、专宠年长17岁的万贵妃,终生不渝被后世茶余饭后。
更有好色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和明穆宗朱载坖,是《明史》书中明确记载的“好色之徒”!其放纵情欲直接影响了身体健康与大明朝政稳定。
更有恋母皇帝,成化帝朱见深与万贵妃,从“保姆”演变“白月光”。和依赖乳母客氏的天启帝朱由校,从“乳母”间接“性启蒙者”。
按理说明朝出了这么多奇葩的皇帝,换个朝代早该灭亡了!
明朝皇帝个个“身怀绝技”、炼丹的、罢工的、当木匠的、搞姐弟恋的……
最离谱的万历皇帝直接躺平30年不上朝!大明帝国居然存在了276年!比清朝的268年还要多长9年。
放眼整个封建王朝里面,也只有唐朝的国祚比明朝稍微长了一些。要知道,清朝最会享受的乾隆皇帝,都没有明朝这些甩手掌柜们过得潇洒快活!更别提雍正皇帝、道光皇帝、这些累死苦死的帝王了。
那么明朝出了这么多奇葩皇帝,为什么还能长治久安的存在如此之久呢?其实这主要归功于两点!
第一点明朝的皇帝虽然奇葩,除了瓦剌留学生明英宗朱祁镇以外!明朝皇帝没有蠢货。
相反,对于帝王权术和平衡之道,明朝皇帝玩的是一个比一个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
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明朝的政治制度相对于以往的封建王朝十分的先进和开化。
明朝中后期,是中国两千年封建制中最接近“虚君制”的朝代。可以说已经有了君主立宪制,和现代议会制的雏形。
明朝实施的是内阁与宦官共同掌权意识的政治制度,起源于朱元璋时期,在万历皇帝时已经达到了顶峰。
这种制度粉碎了相权,避免了外戚干政和大权旁落!也最大程度保证了皇帝的权益。
如果皇帝理政,可达到既有宰相辅之!又无相权之祸的局面。
若是皇帝懒政,则有司礼监间内臣与外臣相互制衡,维持权力的平衡状态。
分开来讲,内阁就相当于皇权的辅助机构。
在明朝,内阁虽然看起来大权在手很风光。但其实内阁只是皇帝的一个议政机构,既没没有决策权、也没有执行权。
不过他却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票拟权!票拟制度的成熟化是内阁政治完善的标志。
所谓票拟即内阁大臣用小票墨书,对国家大事草拟出处理意见,然后贴在各种奏章的封面上!内阁大臣上报给皇帝,再由皇帝来审核定夺建议。
正是这种票拟制度,让明朝皇帝不必亲力亲为事必躬亲,可以腾出时间来开展各种丰富的业余活动。
而为了防止内阁大臣们一家做大,皇帝给自己身边最亲近的太监授予了朱批权。
明朝的宦官机构分为二十四衙门,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衙门叫做司礼监。
内阁大臣传递上来的票拟,必须由司礼监披阅后才能最终上承皇帝!
皇帝同意后,再发回司礼监。
由司礼监按照皇帝的意愿,对这件事情进行最终的回复。
可以说,明朝二十四衙门,尤其是司礼监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国家的决策权利。
讲到这里,有人会担心如果内外联合,司礼监和内阁大臣们穿一条裤子!那怎么办?皇帝不就被架空了吗?
别急,对于这个问题!明朝皇帝们早就有所顾虑想到了。
其实宦官与清流为主的内阁大臣们,天然上就是政治对手!他们联合在一起的几率是非常小的!并且明朝的皇帝也不傻。
除了明朝这两大中枢机构外,另外还设有一个第三方的势力,来掣肘他们!这就是东厂、西厂、厂卫和锦衣卫。
锦衣卫不同于督察院,属于直接归属明朝皇帝亲自领导的监察机构,只对皇帝一个人负责。
如果内阁大臣和司礼监要搞小动作,锦衣卫和东西厂卫的牢饭可不是吃素的,皇权特许先斩后奏。
正是由于这种层层加码,才让明朝的皇帝可以活得那么任性、那么潇洒、那么安逸。
大明王朝执行的这种制度,其实和现代民主三权分立已经非常相似了。
可惜对于封建王朝的家天下而言,也就仅仅是相似而已。
皇帝只要一天不愿意让出手中的权利,现代文明的火种始终不会被点燃。
明朝皇帝从道士到木匠、从恋母到好色、蟋蟀控、姐弟恋——明朝皇帝的“另类癖好”为何如此之多?皇帝不当、为啥非要去搞副业?
因为,票拟制度三权分立,大明皇帝闲得发慌做点副业充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