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审问英军俘虏,得知英国女王才23岁,他一连追问了3个问题

夏夜流萤迟归 2025-01-15 12:29:24

【前言】

步入 19 世纪,全球历史步入了动荡变革的关键节点。西方国家掀起工业革命,力求自强,进而迈向殖民扩张之路。反观东方的大清帝国,却如潜龙般渐渐显出衰败之态。在这关乎大国兴衰的重要时期,君主的是非功过会直接左右一个国家的命运轨迹。恰似睿智的维多利亚女王引领英国走向巅峰那般,愚昧无知的道光帝致使大清不断败退,最终走向灭亡。历史的转折常常只在一念之差,到底是开明且包容,还是狂妄又无知,这将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英国崛起撼动大清根基,年少女王令道光帝目瞪口呆】

夏日的一个午后,在紫禁城的太和殿中,道光皇帝一脸严肃,紧盯着眼前的西洋俘虏。这可是鸦片战争打响之后,清军头一回抓到的英军俘虏。道光帝暗自高兴,觉得总算能从这名俘虏这儿,弄清楚那趾高气昂的英国到底是啥情况,有啥特别的地方。

“你们英国那地儿有多大啊?”道光帝皱了皱眉头,直截了当地问道。

“回陛下,咱英国的国土面积也就二十多万平方公里,也就比陛下您的紫禁城稍微大那么一点儿罢了。”俘虏老老实实地说道。

“就这么个小国家,也敢跑来欺负咱大清!”道光帝听后,忍不住在心里暗自嘲笑,原本以为的英国也就那样。道光帝这人向来骄横放纵,打小就深受父亲嘉庆皇帝的疼爱。早早地继承了皇位,让他对大清帝国的强大坚定不移。在道光帝看来,大清正值繁荣昌盛之际,周边的外族番邦都理应前来进贡、俯首称臣。就算听说过外族有所进步,他也觉得外族的一切都没法跟大清相提并论。现今得知英国的国土这般狭小,道光帝心里直觉得荒唐可笑,原来英国不过如此啊。这么个小小国家,居然还敢跟大清对着干。

“你们英国总共有多少人啊?”道光帝接着问道,其实他心里已经有了数。在他看来,一个人口少的小国家,怎么能跟人口众多的大清帝国相比呢。

“回陛下,咱英国的人口大概是两千五百万。”那俘虏老老实实地说。道光帝听闻后,不禁觉得甚是荒唐。才两千五百万人口,就敢来挑衅有着四亿人口的大清帝国?这英国人可真是自不量力啊!道光帝琢磨着,我大清那可是人丁繁盛,户数众多,岂是那仅有两千五百万人口的小国家能比得上的?就凭那点儿少得可怜的人口,还妄想在这世界上称雄称霸?简直是个大笑话!道光帝满怀自信,坚信这天下之大,唯有大清才是霸主。那小小的英国,就算人口稍微多那么一点儿,又能把大清怎么样呢?

“行,那再来最后一个问题啊。我听说,你们英国当下的统治者是个女的,才二十三岁,那她咋就登上皇位了呢?她结婚了没?”道光帝满心好奇地问道。道光帝对外国的情况了解不多,对于一个女子能够统治国家这事,他觉得特别不可思议。要知道,在大清,女子地位低,是不能参与政事的。再者,按照大清的祖制,皇位那都是由嫡长子来继承的。咋能让一个才二十三岁的女子来统治国家呢?道光帝对这位年轻的女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一下她的情况。

“陛下,咱这女王维多利亚女王啊,那可是前任国王唯一的合法继承者呢!打小就接受王室的教育,十八岁的时候就登上王位啦。说到婚配这事儿,女王已经挑好了艾伯特王子当伴侣,不过婚礼还没办呢。”俘虏一五一十地答道。

“啥?一个才二十三岁的小姑娘就能掌管国家?这咋可能呢!”道光帝得知后极为震惊,不停地摇头。您想想,在咱大清的礼法中,女子身份低微,哪能去干预朝政呢?更别说是统治一个国家了。道光帝着实想不通,英国咋会让一个年轻姑娘登上王位呢。在他眼里,凭女子的才智,咋能承担起这么大的责任呢?再者说,按照大清的规矩,皇位那是男性嫡长子才能拥有的,从来就没听说过有女子能继承王位的。光是这么一琢磨,就觉得荒唐得很,可笑至极。

“咱大清或许可以琢磨跟那个小女王结亲,靠她的势力来平定国内的乱子,在国内整治官吏作风,对外把疆土给扩大了,那咱大清帝国的根基肯定能牢固长久、繁荣昌盛……”道光帝喃喃自语着,已然是把英国女王视作了能够加以利用的棋子。在他的眼中,这个才二十三岁的小姑娘年纪这般小,恰好能借着结亲的便利,使她为大清出力。如此一来,英国的力量便能为大清所掌控,这岂不是很好吗?

然而,道光帝的想法不过是他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实际上,恰恰是这位叫维多利亚的年轻女王,引领着英国步入了前所未有的鼎盛阶段。

【维多利亚女王勤奋学习成英明君主】

1819 年,维多利亚女王诞生了,可惜她幼年时母亲就离世了,成长之路颇为坎坷。待到十八岁,她成了当时英国唯一合乎法律的王位继承者,进而登上王位,成为女王。

刚登上王位那会儿,整个英国从上到下都没把这个才十八岁的小姑娘当回事儿。大家觉得,让一个没结婚的小姑娘来掌管国家,简直太荒唐了。但是,年轻的维多利亚女王很快就显露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毅力和才能。在导师墨尔本的耐心教导下,她不光努力学习国家事务,关键是还确立了君主为百姓服务的理念。维多利亚女王每天早早起床,学得很晚,拼命去掌握国家的大事方针。墨尔本看到她专心致志、勤奋努力,对她也是关爱备至。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维多利亚女王慢慢展露出了非凡的胆量和政治手段。最后,人们对这位年轻的女王再也没有了怀疑,都被她的才华和魅力所征服。

当国内陷入动荡之际,维多利亚女王对民众的苦难挂心不已,亲自给爱尔兰饥荒的灾民捐出款项。爱尔兰出现极为严重的饥荒时,维多利亚女王赶忙在夜里召集内阁开会,研究应对办法。她不光自己大方地拿出钱财,还组织了一场全国范围的救灾行动。这使得众多爱尔兰民众深切体会到女王的热情与关爱,对女王极为尊崇和敬仰。

她大力主张废除那欺压百姓的《谷物法》,为人民的权益发声,没多久便获得了民众的拥护与喜爱。长久以来,《谷物法》一直在损害农民的利益,维多利亚女王顺应民意,果断地推动将其废除。最终,在女王的引领下,这个让农民深受其害的不公正法案被废止,维多利亚女王也赢得了众多农民的支持。

自此,维多利亚女王在英国立宪的历史进程中,成为首位切实发挥效用的君主,筑牢了君主立宪制的根基。她凭借超越自身年龄的才干与胸襟,化作令全体英国民众心服口服的伟大女王。

【维多利亚女王开创英国外交先河】

在外交领域,她率先踏上了访问法国的旅程,由此成为英国有史以来首位出访外国的在位君主,有力地推动了英法关系的发展。维多利亚女王不愿只是坐等别国前来访问,而是积极主动地提议出访法国,由此开启了英国君主外交的新篇。在访问法国的过程中,她风采迷人,赢得了法国民众的欢心。这一趟出行极大地增进了英法之间的情谊,也让维多利亚女王的声名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开来。

维多利亚女王凭借出色的领导能力和高尚品格,让英国在19世纪成为头号强国,英国也因此被后人称作“日不落帝国”。在这位了不起的女王的明智引领下,英国迈入了前所未有的强盛的维多利亚时代。工业革命助力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其殖民地持续向外扩张,帝国的疆域遍及全球。维多利亚女王可谓是引领英国登上巅峰的关键人物,她的卓著功勋无人可比。

然而这时候的道光帝,居然把这样一位英明非凡、勇武有力的女王,仅仅看成是能够加以利用的联姻手段。这种奇特的看法,彻底将道光帝的狭隘和愚昧给显现出来了。

【道光帝固执自大 一意孤行】

和维多利亚女王的开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道光帝这人性格固执又自负,总是关起门来自己搞一套。在他的认知里,西方那些国家都得对大清帝国俯首称臣。当英国的舰队进犯的时候,道光帝竟然还特别自信地觉得,就那几万英军,怎么可能是几十万大清军队的敌手呢!

道光帝打小脾气就古怪,还特别固执己见。他觉得大清的万千百姓都把他当神佛一样敬仰着,四周的外族都该前来朝拜并俯首称臣。这种深深扎根的优越感让他变得目光短浅。当英军进犯的时候,道光帝压根没把他们当回事。在他的认知里,凭借大清军队的人数和实力,要把那点儿英军轻松打得屁滚尿流,那是轻而易举的事儿。

然而,他没意识到军队的质量可比数量重要多了。凭借着先进的理念和装备,区区数万英军便能把十倍以上的清军给打败。果不其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装备精良的英军几乎没碰到啥抵抗,轻而易举地就占据了多个沿海城市。

然而道光帝铁了心,觉得这不过是个小挫折罢了,坚信大清的威名可不是吹的。他对西方列强压根儿就没多少了解,也压根儿不想去搞明白。就因为这样,他在审问俘虏的时候,净问些没啥要紧的事儿,对英国的真正实力和科技那是啥都不知道。

道光帝那性子可是相当倔强,一门心思觉得大清天下无双。就算第一次鸦片战争输得一败涂地,也没能够让他的自信有丝毫动摇。道光帝照旧满不在乎,心里头坚信这不过是个小磕绊,大清的根基照样稳稳当当的。对于英军的强大,他直接选择无视,也压根没打算去好好弄明白。所以啊,在审问俘虏的时候,道光帝净问了些不顶事儿的问题。他就那么死心眼,不想着往前进一步,这才会对英国的实力跟科技啥都不清楚,进而犯下了能把大清给毁了的大错。

【大清王朝从此一蹶不振】

最后,1842 年的《南京条约》里,大清帝国把香港岛割让了出去,还得赔偿巨额的白银,就这样向英国服了软。可道光帝呢,居然还觉得挺幸运,觉得自己总算把火烧眉毛的难题给解决了,把江山社稷给保住了。

然而,他并不清楚,这仅仅是个起始罢了。鸦片战争给大清带来重创,使其已然踏入衰败且无法挽回的绝境。而道光帝在面对西方时那种盲目自负和愚昧无知,也注定了他难以改变大清走向衰落的命运。

《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帝居然觉得心里踏实了些。在他看来,割地赔款总算把当下的难题给解决了,大清的江山也算是保住了。可他哪里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头罢了。原本应当将华夏文化发扬光大的大清王朝,自此就开始走下坡路,变得越来越衰落。而道光帝对待西方的那些错误办法,更是使得这一情况越发严重。最后,这位狂妄又无知的君主,只能无奈地看着大清从繁荣昌盛走向衰败没落。说到底,就是因为他的愚昧,才致使这个曾经的强大帝国逐步走向毁灭。

【结语】

历史可是不讲情面的,它只看重结果。道光帝当政的时候,由于他的顽固专横,白白错过了让国家转危为安的契机,最后只能无奈地瞧着曾经辉煌的帝国在动荡中走向破碎。生在动荡的年代,每个人都该明白认清时代趋势的重要性,得把眼界放宽些,这样才不会因为无知而断送一个国家的未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