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高秀敏的恩怨始末:高秀敏离去前都不愿意和赵本山和解

可可儿研习社 2024-11-30 03:21:33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很难办

谁能想到那对让亿万观众捧腹大笑的春晚黄金搭档,最终会带着遗憾天各一方?

2005年的那个冬天,听闻高秀敏心脏病离世的消息,赵本山在葬礼上痛哭失声,那句"妹妹啊哥哥来晚了"让在场所有人泪目。

从《卖拐》《卖车》到《拜年》,他们曾创造了多少令人难忘的经典作品,却因为一场春晚节目的意外,导致两人老死不相往来。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对默契搭档最终走向决裂?

要说这两位后来闹掰了,真是让人意想不到,毕竟他们可是春晚舞台上的"最佳拍档"啊。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1990年,那是赵本山第一次登上春晚的舞台。

那时候的他还是个不太起眼的东北汉子,但这个土里土气的农民演员一登台,立马就抓住了全国观众的心。

他那股子接地气的幽默感,愣是把《相亲》这个小品演活了,一举成名。

但说实话那会儿的赵本山还是"单打独斗",虽然也挺逗乐但总觉得还差点啥。

直到1997年高秀敏的加入,就像往火锅里加了一把料,整个节目立马就变得更有滋有味了。

你瞧瞧赵本山演那个老实巴交的农民,高秀敏就来个泼辣大婶来衬托,这对比也是绝了。

两个人往台上一站,那叫一个默契说起话来是你来我往,眼神交流都能把人笑抽了。

他们创作的节目可不是单纯为了搞笑,而是把老百姓身边的事儿搬上舞台。

比方说《卖拐》里的忽悠,《卖车》里的套路,《拜年》里的人情世故,都是老百姓身边的真实写照。

这不观众们看着看着就笑了,笑完了还能琢磨出点人生哲理来。

每到过年全国人民都盼着看他俩的节目,就跟盼着饺子馅儿似的。

春晚导演们都说,有这俩人在收视率就有保障。

这么说吧那几年的春晚舞台,要是少了他们俩,都感觉缺了点年味儿。

就连那些挑剔的评论家们都不得不承认,赵本山和高秀敏的组合,是春晚小品史上的一个巅峰。

每一个包袱都抖得恰到好处,每一个包袱背后都有生活的味道。

他们就像春晚的"定海神针",几乎年年都能在舞台上看到他们的身影。

说起来也怪这对舞台上如此默契的搭档,生活中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

赵本山就是个典型的东北大老爷们儿,说话直来直去从不拐弯抹角。

在他眼里事情就是黑白分明,要么对要么错哪有那么多弯弯绕。

这种性格是从他的成长经历里练出来的,要知道他可是从农村一步一步爬上来的。

从小跟着"盲二叔"学艺,拉二胡、吹唢呐,那都是为了混口饭吃。

再看看高秀敏那可是个人精,说话办事都讲究分寸。

1958年出生在吉林的农村,家里八个孩子按理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可她从小就爱看戏。

19岁就进了县里的文艺团,这份对表演的执着,让她成了团里的台柱子。

虽然都是农村出身,但高秀敏更懂得人情世故,处事圆滑得多。

说到个人生活那更是天差地别。

赵本山因为事业分居两地,第一段婚姻以净身出户告终,却在短短一年后就迎娶了小他8岁的马丽娟。

而高秀敏呢她的感情故事堪称一段佳话。

1989年她遇到了何庆魁,当时人家正在菜市场卖鱼呢。

看出何庆魁有写作天赋,高秀敏二话不说,直接买下他摊位上所有的鱼,就为了支持他创作。

这一支持不要紧,还真让她发现了一个宝藏编剧。

虽然何庆魁比她大12岁,还是个有妇之夫,但架不住两人真心相爱。

1991年高秀敏毅然决然地结束了自己的第一段婚姻。

这事儿要搁赵本山身上,估计早就掂量着利弊得失了。

但高秀敏就是这么个性情中人,认定了的事别人说什么都不管。

这么一对性格迥异的搭档,台上配合天衣无缝,台下却是两个世界的人。

性格上的差异终究还是在生活中爆发了。

说起来第一次闹矛盾,还是因为一场20万的演出。

那会儿某度市的领导找到高秀敏,说想请她和赵本山一起来演出。

高秀敏心想这事不难办,毕竟是自己老家嘛,肯定得照顾照顾。

她跟领导打包票说:"您准备20万,到时候本山哥肯定会客气,不会真收的。"

谁知道这一场下来,赵本山二话不说,直接把钱装兜里就走。

这下可把高秀敏给尴尬坏了,脸都红到脖子根了。

事后她想跟赵本山说道说道,结果人家压根不在乎这些。

在赵本山看来该收的钱为啥不收?这不是故意折腾人吗?

要说这还不算什么,后来范伟的事儿更让高秀敏寒心。

范伟跟着赵本山演出七场,总收入42万结果到手就分了7000块。

你说这也太不够意思了吧?连个零头都不到。

高秀敏看不下去,私底下跟赵本山说:"大哥,好歹给人家两万呗。"

结果赵本山来了一句:"我提携他还不够吗?挣钱让他自己想办法去!"

这话说的好像天下都欠他似的。

后来高秀敏和范伟合作,总收入3.5万她二话不说分给范伟1.5万。

本以为这是好事,谁知道赵本山又不乐意了。

他直接找到高秀敏发火:"你给这么多,以后我该怎么给?"

这下可好做多了不行,做少了也不行。

高秀敏这才发现,她和赵本山的价值观实在是差太远了。

一个重情重义一个重利轻义,这矛盾怎么可能不爆发?

每次有了分歧赵本山总是摆出一副"我说了算"的架势。

而高秀敏呢表面上忍了,心里的疙瘩却越攒越多。

终于在2003年春晚,这些积攒的矛盾彻底爆发了。

那年他们要表演的节目叫《心病》,谁知道这个名字还真应了他们的命运。

就在节目审查的关键时刻,高秀敏接到通化一个姐妹的求助电话。

说是那边的演出临时没了主演,如果演不成还得赔付40万的违约金。

换作平时高秀敏肯定得考虑考虑春晚节目要紧。

可是她一听这违约金数目,心想这不就是要了人家半条命吗?

二话不说连夜赶到通化救场,想着第二天赶回来应该来得及。

谁料天不遂人愿,偏偏这天央视的审查人员提前来了。

节目磕磕绊绊地过了审,可赵本山的火气也上来了。

当着整个剧组的面就开始训斥高秀敏:"这么重要的时候你竟然擅自离开!"

高秀敏先是解释,可看赵本山根本不听,心里的委屈一下子涌了上来。

"既然你觉得我不行,那就炒掉我吧!"这句话一出口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这一吵就真的成了永别。

之后的日子高秀敏每次面对记者采访,说起赵本山时总是带着几分讽刺。

"感谢本山大伯啊,有他召唤我就去,在舞台角落给他当配角。"

这话说得字字带刺,句句透着心寒。

谁能想到2005年高秀敏的心脏病突发,再也没能等到和解的那一天。

葬礼上赵本山痛哭失声的那句"妹妹啊,哥哥来晚了"道尽了多少遗憾。

后来赵本山找到何庆魁,说:"你要是想写作,我全力支持;不想写,我养你到老。"

这话听着像是补偿,可惜已经来不及了。

人生就是这样有些话不说,有些事不做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在舞台上擦出了最耀眼的火花,却在生活中渐行渐远。

这或许就是命运给我们的提醒:人生得意时别太计较,不然等你想明白了,可能连说声对不起的机会都没有了。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阅读:0

可可儿研习社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