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国在北京开大会,对唯一没收到邀请的非洲国家,中方态度很直接

炎黄小刺史 2024-11-01 03:38:37

9月6日,非洲53国齐聚北京,共商非洲发展大计。

然而,非洲大陆共有54个国家,为什么只有53个国家的代表出现在北京?

那个缺席的国家是谁?我国为什么不邀请它呢?

这个未受邀请的国家,正是非洲大陆上仅存的一个与台湾保持所谓"外交关系"的国家——斯威士兰。

作为非洲唯一的绝对君主制国家,斯威士兰的国王无力带领人民走上发展的道路。

斯威士兰的人均GDP不足4000美元,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艾滋病感染率更是高达27%,位列世界第一。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斯威士兰政府非但没有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之道,反而把宝押在了台湾地区身上。

这种坚持背后,是台湾当局长期以来的"金元外交"。

据报道,台湾每年都会向斯威士兰提供大量经济援助,甚至连斯威士兰国王的一些奢侈开支都由台湾买单。

然而,这些援助并没有真正改善斯威士兰普通民众的生活。

相反,它们大多流入了王室的口袋,成为维持这个非洲最后一个绝对君主制国家统治的经济支柱。

作为回报,斯威士兰在国际场合为台湾地区的"国际空间"摇旗呐喊,甚至多次派团访问台湾,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

然而,斯威士兰政府这种短视行为,不仅无助于解决本国的发展困境,反而进一步恶化了国内的政治生态。

事实上,我国并非没有给过斯威士兰政府机会。

早在2018年9月,北京峰会就曾向斯威士兰发出参会邀请,只要斯方承诺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中方就欢迎其出席会议。

但斯威士兰最终还是选择了与台湾"站在一起",放弃了与中国合作的宝贵机遇。

此后,斯威士兰虽然多次释放出改善对华关系的信号,但在关键时刻却总是出尔反尔,让中方失望。

2024年9月,53个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再次齐聚北京,出席中非合作论坛新一届峰会。

这次,中方干脆没有邀请斯威士兰。

对于外界的疑问,中方的回应十分坦率:斯威士兰当局罔顾一个中国原则,执意与台湾地区开展官方交往,中方对此绝不接受,也不会给予任何机会。

中方的强硬立场,反映了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台湾问题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容不得任何外部势力干涉。

中国愿意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但绝不会允许任何国家挑战中国的底线。

对斯威士兰而言,失去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合作机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作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斯威士兰迫切需要外部援助和投资,而中国正是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的主要推动者。

据统计,中国企业已经为非洲修建了超过6000公里的铁路和6000公里的公路,为非洲的互联互通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还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同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对接,力争实现中非合作共赢。

反观台湾地区,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都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

台湾对非洲的援助,主要集中在"邦交国"身上,且多为小额、零散的项目,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更重要的是,台湾的所谓援助,往往带有浓厚的政治目的,甚至沦为个别政客的"摇钱树"。

长此以往,非但无助于非洲国家的长远发展,反而可能加剧其对外依赖和内部矛盾。

因此,对于非洲国家而言,加强与中国的合作,符合自身的根本利益。

中国是非洲发展的真诚伙伴和可靠朋友,始终尊重非洲国家的主权和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据统计,仅2023年,中非贸易额就达到了2821美元,同比增长35%。中国连续13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中国企业对非投资存量达到了430亿美元,在非洲建设经贸合作区25个,为非洲创造了40多万个就业岗位。

正是在中非合作的助推下,非洲这些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速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现代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个个产业园区拔地而起,特别是非洲自贸区建设的启动,更是让非洲一体化进程按下"快进键"。

非洲发展的巨大潜力,正在被一一激活。从"贫困之州"到"希望之州",非洲正在奋力谱写自己的发展奇迹。

然而,在非洲大陆欣欣向荣、生机勃勃之际,斯威士兰却因为一意孤行,而将自己置于了尴尬的境地。

斯威士兰若想重返非洲大家庭,就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太平洋岛国瑙鲁在认清国际大势后,果断与台湾"断交",转而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中瑙建交以来,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全面展开,瑙鲁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

瑙鲁的成功"转身",无疑给斯威士兰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借鉴。

奉劝斯威士兰当局尽快认清形势,做出正确抉择,早日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轨道上来。

结语

中非合作的大门,永远向非洲朋友敞开。中国愿意同包括斯威士兰在内的所有非洲国家加强团结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但前提是,任何国家都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否则,就只能如斯威士兰一样,成为中非合作的"局外人"。

参考文献

0 阅读:77